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臘八節的來曆
臘八節的來曆
更新时间:2025-11-15 01:33:21
臘八節—— 李懷俊搜集整理

臘八節的來曆(臘八節的來曆)1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初八這天,人們用來祭祖先和敬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日子。除此之外,人們還要進行驅逐瘟疫和鬼邪活動。這些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傩(nuo)。史前時代醫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一種法術“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我國一些偏遠的地區還有保留。

臘八節在我國流行曆史悠久,源遠流長,《風俗通》記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臘,漢改曰臘。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祀先祖也。”炎帝神農氏之年開創了我國古代以農立國之根本,并且始作臘祭以告上蒼,形成了我國古代年終臘祭的開始。将“臘日”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南朝梁代的宋懔在《荊楚歲時記》中明确記載說:“十二月八日為臘日。”

臘八節的來曆(臘八節的來曆)2

公元一世紀中葉,佛教傳入我國,由于佛教介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

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于深山,為了苦求人生真谛,他曾走遍名山大川。因長途跋涉,忍饑挨餓,骨瘦如柴,有一天,他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昏倒在地。恰遇一牧羊女,把自己随身攜帶的食用雜糧、幹果等食物熬成粥,一口一口地喂他,把他救醒。後來他盤腿坐在菩提樹下,每天隻喝着牧羊女做的粥,苦苦修行,終于在十二月八日悟道成佛,普救衆生。

這一天各寺院都要煮粥敬佛,施舍衆生來祭祀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後由佛門祭祀善事發展為民間習俗。

目前,臘八粥的種類很多,有奶油粥、羊肉丁粥、八寶粥、五谷雜糧粥、雜糧幹果粥等,味道有甜、鹹、辣、酸,一應俱全,根據口味熬制。

粥中放的果品很多,如紅棗、蓮子、核桃仁,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淘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就開始燒煮,用微火熬,一直熬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

河津人也有過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在臘八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熬一鍋“臘八粥”,美餐一頓。還要給牲畜,雞、狗、貓喂一些,在門上、牆上、樹上抹一些,甚至往地上倒一些,以圖個吉利。

臘八節的來曆(臘八節的來曆)3

據老人們講,河津域内的人們,每逢臘八節必須吃“臘八粥”。但滿人入關以後,對漢人的統治十分殘酷,人們對滿人特别憤恨。滿人由白、黃、紅、藍等八旗組成,為了表示對滿人的憤恨,人們在臘八粥中加入面條,河津人把面條稱“齊子”,吃臘八齊子諧音“八旗子”,即是吃“八旗子弟”,以解對滿人的痛恨。人們把擀好的面條下入五谷雜糧熬制的粥中,再加入芝麻碎沫和調味品,稱作臘八齊子面。

古時的貯藏條件有限,人們必須将所産的果實曬幹才能長久保存。每到年終十二月,家中所有的食物都是幹物。古曰:幹物稱“臘”,用幹物祭祀神靈叫“臘祭”,臘祭之月叫臘月。這裡的“臘”是幹物的意思。

農曆的十二月稱臘月,其說法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臘八粥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祀祖先和神靈,“臘”從“肉”旁,就是用肉“祭祀”;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我國古代,天子、國君每年的年終之時都要祭祀神靈。祭祀時用儲存的幹物蔬果煮成粥,用其祭祀農神——八谷星,稱其為八臘之祭或稱臘八之祭。所用的粥就叫“臘八粥”。

臘八節的來曆(臘八節的來曆)4

八谷星是主歲豐儉之星。關于八谷,《本草》八谷注說:八谷者,“黍、稷、稻、粱、禾、麻、菽、麥也。”

臘八祭是祭八谷神的意思。臘八粥是用幹物熬煮的粥,用來祭祀神靈,不是用八種米果的意思。

中國人喝臘八粥的的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使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圓在一起食用。

臘八粥做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朋好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進行,該送的送出去,然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要保存着,吃了幾天卻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表示“年年有餘”的寓意。如果把粥能夠送給窮苦人家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大寒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特征
大寒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特征
在我們老一輩對二十四節氣都是很了解也是很在乎的,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對節氣的觀念越來越輕,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大寒是什麼意思。那麼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大寒是什麼意思吧。大寒節氣是什麼意思?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中國古代将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
2025-11-15
立秋飲豆粥健脾利濕生津止渴
立秋飲豆粥健脾利濕生津止渴
我國傳統節氣“立秋”。我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别,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是未進入秋天氣候。尤其是南方地區,此節氣内還是夏暑之時,因而祖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中醫常說“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時仍要注意保護體内的陽氣,具體來說要注意攝入适當的補養之物,同時可多進搭...
2025-11-15
芒種養生 芒種“清補”該吃啥
芒種養生 芒種“清補”該吃啥
又要到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節氣了,這個節氣期間多雨、潮濕、悶熱。那您知道在芒種節氣該如何養生嗎?您知道芒種養生食譜?今天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有關芒種養生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們趕快來看看啊。芒種“清補”該吃啥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第9個節氣,芒種的“芒”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即将收獲,比如大麥、小麥開始成熟;“種”...
2025-11-15
處暑氣節 祛暑防燥更重要
處暑氣節 祛暑防燥更重要
處暑(公曆8月23日,農曆六月三十)已過,日夜溫差将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養生專家指出,處暑時節後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為皮膚幹澀粗糙,鼻腔幹燥疼痛或口燥咽幹、大便幹結等,需要及時采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但同時專家也提...
2025-11-15
頭伏養生 頭伏有哪些傳統習俗
頭伏養生 頭伏有哪些傳統習俗
小暑過去了,接下來就是三伏天,三伏天是在小暑的後面幾天,三伏天一共可以分為頭伏、中伏和末伏,那麼頭伏有什麼習俗呢?俗話說冬病夏治,所以三伏天進行養病是最好不過的,那麼接下來就跟随小編看看,頭伏有哪些習俗吧!頭伏的習俗有很多,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今天小編為你盤點頭伏的傳統習俗,吃餃子、種蘿蔔、給牛改...
2025-11-15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