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源和習俗
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源和習俗
更新时间:2025-11-02 11:37:45

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源和習俗(元宵節從什麼時候開始吃元宵)1

元宵節由來一 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相傳呂後一系在呂後死後害怕大全旁落,密謀叛亂,宗室齊王劉囊聯合開國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諸呂之亂”。平亂之後,衆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 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源和習俗(元宵節從什麼時候開始吃元宵)2

元宵節由來二 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相傳呂後一系在呂後死後害怕大全旁落,密謀叛亂,宗室齊王劉囊聯合開國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諸呂之亂”。平亂之後,衆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 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源和習俗(元宵節從什麼時候開始吃元宵)3

元宵節由來三 元宵節起源于“火把節”,漢代民衆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 旦,至晦而罷。當随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火把也逐漸變為了彩燈。

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源和習俗(元宵節從什麼時候開始吃元宵)4

元宵節從什麼時候開始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 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源和習俗(元宵節從什麼時候開始吃元宵)5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泾川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
泾川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
甘肅省平涼市泾川民俗文化節目豐富多彩,民間舞蹈、民間曲藝、民俗社火、傳統武術等受到廣大人民群衆的喜愛。民俗表演《春官觀燈》春官是泾川民間曲藝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大都采用順口溜的表演形式,多以七言六句為主,對周圍環境和事物給予贊美和頌揚,以表...
2025-11-02
廣東農村自建房風俗
廣東農村自建房風俗
(來源:潮州市志,隻做分享學習,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鳴謝,如有侵權,聯系删除)建築風俗潮州農村建造住宅時十分講究風水。無論是選擇地基、破土動工,還是上梁落成到進宅居住,都有一系列的民俗活動。1.擇地按照潮州人的習俗,建屋前要先确定建成什麼...
2025-11-02
陽曆和農曆的簡單區别
陽曆和農曆的簡單區别
每當我們身邊有朋友過生日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别?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采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曆法相對。1...
2025-11-02
郭晶晶為什麼能得到婆婆的喜愛
郭晶晶為什麼能得到婆婆的喜愛
鄧亞萍曾在訪談中問郭晶晶對于“門當戶對”的看法,郭晶晶笑言,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件。執筆:歐陽比文前段時間,霍啟剛宣告參選香港立法會議員,民間呼聲很高。在家裡,三個小孩也為父親呐喊助威。霍啟剛曬出的早餐圖中,大女兒和兩個女兒都有出鏡,他們1面...
2025-11-02
英文月份來曆
英文月份來曆
英文月份來曆?January:一月,來自羅馬的兩面神Janus,此神有兩長臉,一面朝着過去,一面朝着未來,最适合一月的角色:辭舊迎新巴西最大的城市裡約熱内盧就含有這個詞根:RiodeJaneiro,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英文月份來曆?跟着小...
2025-11-02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