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知識
/
菊花的繁殖方式 菊花的種植
菊花的繁殖方式 菊花的種植
更新时间:2025-11-03 06:05:43

  菊花的繁殖方式 菊花的種植

  菊花的别名:菊華、秋菊、日精、九華、黃花、帝王花、節花、藝菊、甘菊。

  菊花的常見品種:按花期區分,有九月早菊花,10~11月開放的秋菊花,12月至元月開放的晚菊花;根據花徑大小區分,又可分為大菊(口徑在10厘米以上),中菊(口徑在6~10厘米)沒,小菊(花徑在6厘米以下)等。

  菊花的菊花的繁殖方法:1、扡插法:芽插,一般在秋末,切取植株腳芽作插穗,待第二年再移栽定植;嫩枝插,一般多在4~5月間,截取嫩枝8~10厘米作為插穗,此法應用最廣;葉芽插,從枝條上剪取一片帶腋芽的一片進行扡插,此法用的人較少,一般僅用于某些珍惜品種的繁殖。2、分株法:多在清明前後,把植株整體掘出,根據根系的自然形态分開,将其分别植入盆中。3、嫁接法:多在5~6月間在晴天進行,可用黃蒿或青蒿作砧木進行嫁接。

  菊花的光照與溫度:喜涼爽,極耐寒。室溫在18~21度最适宜生長。

  菊花的介質:适宜在土層偏厚、肥沃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壤土中生長。

  菊花的澆水:菊花澆水最好用蓄存的雨水,水溫适宜與土壤溫度接近。冬季适宜在中午澆水,夏季則在早晨或傍晚澆水。

  菊花的施肥:喜肥,施肥應以磷、鉀肥為主。在立秋後至開花前,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

  菊花的修剪:隻保留上面最豐滿、健康的花苞,将側邊的都剪掉。

  菊花的病蟲害防治:最嚴重的病害是葉斑病,在生長期噴50%托布津1000倍液;發現病葉後,噴灑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3~4次可抑制病情;病情嚴重的及時除去病枝葉并銷毀。蚜蟲和紅蜘蛛,可用樂果乳劑噴殺。

  選購小貼士:盡量選擇枝葉高挺和翠綠,花朵開得不太擠迫的植株。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巴西龜的介紹-巴西龜怎麼養?
巴西龜的介紹-巴西龜怎麼養?
關于巴西龜的食物,巴西龜雖然為雜食性動物,但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是名副其實的肉食動物,無骨、無刺的軟碎肉、蝦肉、魚肉是巴西龜喜愛的食物,其中,尤愛新鮮蝦肉,但是像肥肉、堅硬的幹肉、煮熟的肉以及各種粗纖維的食物則是它們最讨厭的。巴西龜的介紹-巴西龜怎麼養?巴西龜的介紹巴西龜又名紅耳龜、巴西彩龜、秀麗錦龜...
2025-11-03
大眼燈鳉的簡介-大眼燈鳉怎麼養?
大眼燈鳉的簡介-大眼燈鳉怎麼養?
大眼燈鳉的簡介-大眼燈鳉怎麼養?大眼燈鳉的簡介藍眼鲫的體色其實是銀白色的,但是由于藍眼鲫的眼睛受到光線的照射後,下半部分就會閃爍出青綠色的光輝,故此得名藍眼鲫。藍眼鲫的飼養難度不大,隻要給予穩定的水質,藍眼鲫就能健康成長。如果你想要飼養藍眼鲫的話,如何選購也是一門學問,看遊姿和色彩是判定藍眼鲫非常重...
2025-11-03
藍喉錐尾鹦鹉如何繁殖?藍喉錐尾鹦鹉的飼養方法
藍喉錐尾鹦鹉如何繁殖?藍喉錐尾鹦鹉的飼養方法
藍喉錐尾鹦鹉如何繁殖?藍喉錐尾鹦鹉的飼養方法藍喉錐尾鹦鹉如何繁殖?藍喉錐尾鹦鹉(藍喉太陽)是Pyrrhura錐尾鹦鹉中體型最大的種類,一般國内并不常見,因為牠是一級保育的鹦鹉,被當作寵物鳥的藍喉錐尾鹦鹉數量并不多,而且一般市場上公鳥通常多于母鳥,手養鳥十分愛玩與調皮;公母無外表上明顯的差異,但公鳥羽...
2025-11-03
白金龍魚的簡介-白金龍魚的特征
白金龍魚的簡介-白金龍魚的特征
白金龍魚的簡介-白金龍魚的特征白金龍魚的簡介“白金龍魚”(Whitedragon)指一種較為獨特的白色龍魚個體類型。觀賞魚領域稱謂白化龍魚。魚體通體雪白并略帶透明感,全身素淨,不帶絲毫黑色素,顯得格外典雅。有人說白金龍魚其實就是雪龍,全身雪白有質感,身上沒有其他一點雜質,眼睛...
2025-11-03
如何教會藏獒幼犬上下樓梯
如何教會藏獒幼犬上下樓梯
很多主人們在飼養藏獒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難題,那就是如何帶它上下樓梯。在它很小的時候還可以,主人們可以來回的抱着它。但是藏獒這種狗狗是大型犬,它在三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已經長的非常大了,主人們慢慢也抱不動藏獒了。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當然教會它自己上下樓梯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很多藏獒在小的時候膽子都非...
2025-11-03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