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班門弄斧班門弄斧
明朝有個文人叫梅之渙。
有一回,他到采石矶(現在安徽當塗)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墓地去遊覽,隻見四周的牆壁上,塗塗抹抹全是遊人寫的詩,這些詩都很低劣。他也提起筆來寫了一首:
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說李白是千古有名的詩人,而這些來來往往的人偏偏要在詩人面前炫耀自己,豈不就像在魯班的門前耍弄斧頭一樣可笑嗎!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
他是一個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曆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
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
這和俗語所說的“ 關公面前耍大刀 ”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
文學家 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門,斯顔耳!”
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