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數據顯示,在10— 18歲的受訪者中,80%的人是選秀節目的忠實擁護者,44%的人曾為自己喜愛的選手投過票,而其中,女性占大多數。
據統計數據顯示,在10— 18歲的受訪者中,80%的人是選秀節目的忠實擁護者,44%的人曾為自己喜愛的選手投過票,而其中,女性占大多數。女性對某一個偶像的癡迷,足以讓她們忘記其中的遊戲規則,投入所有精力。那麼,這是為何?
時下,各類選秀節目繼續延續着2007年的熱潮——“超女”改頭換面為“快女”,“紅樓選秀”盡管罵聲如潮,但也一度成為人們的談資,09快女各種各樣的争議不斷上演……與此同時,衆“粉絲”們更是不甘示弱,現場助威、街頭拉票、網上舌戰的大有人在。其中,記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還是瘋狂程度,女“粉絲”都以絕對優勢取勝。
“粉絲團”以女性居多
“‘快女’?我最喜歡郁可唯,給她投了好多票,可惜他還是被淘汰了。”說起選秀節目,北京某高校大一女生小韓兩眼放光,“前年我還是‘玉米’(李宇春的歌迷)呢,我們‘玉米地’裡基本全是女的,有初中生,也有白領,周末就上街給春春拉票!”
據統計數據顯示,在10— 18歲的受訪者中,80%的人是選秀節目的忠實擁護者,44%的人曾為自己喜愛的選手投過票,而其中,女性占大多數。不止如此,高齡“女粉絲”同樣大有人在。2007年“快男”張傑的“粉絲團”中就加入了一些30—60歲的女性;2005年,一位71歲的老奶奶跟在一幫“玉米”的後面等着要簽名。
什麼讓女人癡迷選秀
每個人、每個時代,都可能有不同的偶像崇拜,可什麼原因讓女性更癡迷這類選秀節目呢?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心理專家劉寶鋒認為,這首先是因為女性比男性要感性得多。女性對某一個偶像的癡迷,足以讓她們忘記其中的遊戲規則,投入所有精力。
其次,女性更容易把自我價值建立在某個明星身上。與男性相比,女性自我價值的認同感比較弱,“對她們來說,偶像就是鏡子,她們願意将其當作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更加完美的自己。”追星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就是一種投射的表現,内心有什麼,就把它投射出去。女粉絲們大多覺得自己内心有個黑洞,覺得自己不夠好,在心裡産生了對自己的幻想,所以要投射出去。而那些光環四射的明星,就成了投射對象。
選秀隻是一場遊戲
“其實關注偶像并沒什麼錯,它甚至可以成為青春的一個标志物。”鄭莉說,隻是這種崇拜一定要有個“度”,即僅僅把它停留在“喜歡”這一層面上,“大可不必為了一個所謂的偶像就吃不香、睡不着,可以把這個人作為一個精神上的朋友,默默為他(她)祝福。”
如果發現自己已經迷上了某個“秀場明星”,就盡量勸說自己遠離“粉絲團”。“人都有從衆心理,尤其是女性。所以還是離那些‘瘋狂的粉絲 ’遠些吧,否則隻會讓你更加迷失自我。”劉寶鋒說。此外,對于家長來說,一旦發現孩子迷上選秀明星,千萬不要生硬阻攔,而要在其他方面肯定和鼓勵孩子,以讓他轉移對明星的過多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