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知識
/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單元知識盤點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單元知識盤點
更新时间:2025-09-14 23:28:35
獲取電子版資料請關注小學資源園地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單元知識盤點(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梳理)1

第二單元知識點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單元知識盤點(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梳理)2

一、會認的字

猶(yóu)(猶豫)(猶如)(記憶猶新)

傲(ào)(傲慢)(驕傲)(傲骨)

橘(jú)(橘樹)(橘子)(柑橘)

窪(wā)(窪地)(窪陷)(水窪)

淩(líng)(淩晨)(淩雲)(欺淩)

增(zēng)(增加)(增高)(增多)

靴(xuē)(靴子)(戰靴)(雨靴)

鑰(yào)(鑰匙)

匙(shi)(鑰匙)

缤(bīn)(缤紛)(五彩缤紛)

枚(méi)(一枚)(紙枚)

喇(lǎ)(喇叭)

叭(bā)(喇叭)(叭叭直響)

厚(hòu)(厚重)(濃厚)(厚實)

抖(dǒu)(抖動)(發抖)(抖手)

蟋(xi)(蟋蟀)

蟀(shuài)(蟋蟀)

振(zhèn)(振興)(振作)(振奮)

韻(yùn)(韻律)(音韻)(琴韻)

掠(lüè)(掠過)(掠視)(劫掠)

吟(yín)(吟誦)(吟唱)(吟詩)

遼(liáo)(遼闊)(遼遠)(遼東)

闊(kuò)(開闊)(遼闊)(寬闊)

二、會寫的字

寒(寒冷)(嚴寒)(寒風)

徑(石徑)(小徑)(曲徑)

斜(傾斜)(歪斜)(斜線)

霜(雪霜)(霜凍)(冰霜)

贈(饋贈)(贈送)(贈予)

劉(姓劉)

蓋(蓋子)(蓋樓)(瓶蓋)

菊(菊花)(秋菊)(賞菊)

殘(殘害)(殘缺)(殘疾)

君(君子)(君主)(國君)

橙(甜橙)(橙子)(橙色)

送(贈送)(送行)(目送)

挑(挑戰)(挑動)(挑起)

鋪(平鋪)(鋪開)(鋪路)

泥(泥土)(泥巴)(水泥)

晶(水晶)(晶瑩)(亮晶晶)

緊(緊張)(緊要)(抓緊)

院(院子)(小院)(庭院)

印(腳印)(印象)(印章)

排(排隊)(前排)(排列)

列(陳列)(出列)(列隊)

規(規則)(規定)(校規)

則(規則)(選擇)(法則)

亂(混亂)(戰亂)(紛亂)

棕(棕樹)(棕毛)(棕熊)

遲(遲到)(延遲)(遲緩)

盒(盒子)(飯盒)(紙盒)

顔(顔色)(顔料)(顔面)

料(顔料)(料理)(材料)

票(售票)(機票)(鈔票)

飄(飄散)(飄揚)(漂浮)

争(争氣)(争論)(争吵)

仙(仙境)(神仙)(仙女)

淡(平淡)(清淡)(淡季)

聞(新聞)(遠近聞名)

梨(鴨梨)(梨花)(梨樹)

勾(勾引)(勾畫)(勾勒)

曲(樂曲)(曲子)(戲曲)

豐(豐盛)(豐收)(豐碑)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單元知識盤點(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梳理)2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單元知識盤點(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梳理)2

三、多音字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單元知識盤點(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梳理)5

四、辨字組詞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單元知識盤點(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梳理)6

五、詞語積累

1.近義詞

明朗——明亮 潮濕——濕潤 淩亂——雜亂

增添——增加 仔細——認真 愉快——愉悅

留意——留神 清涼——涼爽(涼快)

歡樂——歡快 掠過——拂過 叮咛——叮囑

道别——告别 遼闊——廣闊 飽滿——豐滿

五彩缤紛——五光十色

2.反義詞

潮濕——幹燥 淩亂——整齊 增添——減少

仔細——馬虎 愉快——傷心 炎熱——寒冷

歡樂——痛苦 涼爽——悶熱 美麗——醜陋

清涼——悶熱 溫柔——粗暴 遼闊——狹窄

豐收——歉收 飽滿——幹癟

3.量詞積累

一(片)葉子 一(塊)地毯 一(隻)小鳥

一(把)鑰匙 一(盒)顔料 一(把)扇子

一(枚)郵票 一(首)歌 一(排)大雁

一(陣)秋風 一(片)葉子 一(朵)小花

一(滴)汗水 一(顆)谷粒

4.詞語搭配

(彩色)的地毯 (金黃)的葉叢 (明朗)的天空

(棕紅色)的小雨靴 (閃閃發光)的地毯

5.詞語歸類

表示顔色多的成語:

五彩缤紛 五顔六色 五光十色 萬紫千紅

6.成語盤點

春華秋實 一葉知秋 秋高氣爽

五谷豐登 五彩缤紛

六、日積月累

秋高氣爽 天高雲淡 秋風習習

一葉知秋 金桂飄香 層林盡染

五谷豐登 果實累累 春華秋實

七、佳句欣賞

1.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山行》

2.我走在院牆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着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比喻)《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3.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細地數着。我穿着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比喻)《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4.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比喻/拟人)《秋天的雨》

5.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争着要人們去摘呢!(比喻/拟人)《秋天的雨》

6.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拟人)《秋天的雨》

八、課文主題

《山行》描寫了深秋時節,作者在山中行走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之情。

《贈劉景文》通過對“荷枯、菊敗、橙黃、橘綠”的描寫,突出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淩寒的氣概,間接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敬佩之情。

《夜書所見》通過對秋風落葉、小孩捉蟋蟀、籬笆下的燈火等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在秋夜思念家鄉的情感。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描寫了秋日鋪滿金色梧桐落葉的水泥道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水泥道美景的鐘愛,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秋天的雨》以秋雨為線索,将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描繪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聽聽,秋的聲音》中體現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九、單元鍊接與拓展

1.帶“秋”字的成語:

一葉知秋 秋高氣爽 秋風落葉 春華秋實

平分秋色 一日三秋 明察秋毫 春蘭秋菊

2.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

秋雨: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唐]王維《山居秋暝》

秋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秋月: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秋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單元知識盤點(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梳理)2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極度樂觀主義是什麼意思
極度樂觀主義是什麼意思
極度樂觀主義,是指幹一件事的時候,先做最壞的打算,設想最悲催的結果,這樣結局真的不如我們所願也不至于受到太大的打擊。看起來是悲觀主義,其實我們是在積極的調整心理底線,提前适應自已的失緻,降低自己受沖擊而崩潰的概率,防止自己因為一點小李而喪失信心,簡而言之是極度的樂觀主義。
2025-09-14
女生名言唯美句子
女生名言唯美句子
1、如果我忘了說晚安,是因為不小心掉進了你的夢裡。2、像我這種懶人能被你一個電話叫出去,算你有本事。3、承蒙時間不棄,你一直愛我一直在。4、勇敢的追求幸福,這就是向日葵的花語。5、難過了不要告訴别人,因為别人不在乎。6、煎茶坐看梨門雨,情話是你,風景也是你。7、當初哭着分不開,現在都能用微笑釋懷。8、被我捧在心上寵着的感覺可好了,你要不要來試試?9、什麼時候想嫁人了告訴我,我娶你!10、我不是你的
2025-09-14
千裡同好堅于金石出自哪裡
千裡同好堅于金石出自哪裡
千裡同好堅于金石出自三國蜀漢學者、經學大家谯周的《谯子·齊交》,這句話的意思是交對了朋友,即使兩人相隔千裡也能同心相印,情誼比金石更加堅實。這句話常常被用于形容關系十分好的朋友,在中國向法國提供的醫療物資援助運抵巴黎戴高樂機場時,物資外包裝上的圖案引人矚目,那是一枚由中國篆刻藝術家駱芃芃專門設計的紅色印章。印章中央刻着兩句話。其中一句就是“千裡同好,堅于金石”。
2025-09-14
折紙手工小書包怎麼做
折紙手工小書包怎麼做
在閑暇時光,與孩子們在家制作手工藝品非常有意義。本次給大家介紹折紙手工小書包怎麼做,快來看看吧。首先将準備好的卡紙斜着對折兩次,展開。将兩個角向中間對折,展開,将兩邊對折。下邊向上翻折,兩個角向上對折,展開。兩個角向中間翻折一次,沿着折痕折疊,對細節處進行修整即可。
2025-09-14
六級刷分沒過會影響之前的成績嗎
六級刷分沒過會影響之前的成績嗎
英語六級考試第一次通過了,第二次刷分但是沒有過,不會影響第一次的成績。英語六級考試沒有最後成績,一般都是取多次考試中的最好成績,隻要通過了425分就可以。比如考生考了三次英語六級考試,分别考了365分,490分,250分,那麼需要成績單的時候可以直接給490分的成績單。隻要在校就能參加考試,次數沒限制,除非已經大學畢業,沒資格參加考試。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作為一項全國性的教學考試由“國家教育部高教司”
2025-09-14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