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晚報
(原标題:獨家對話“最慘”東航折返航班乘客:機艙裡充滿了生無可戀的味道…)
“我是昨天晚上12點抵達北京的,沒想到我乘飛機也成為了‘網紅’。” MU5331乘客樊先生在電話那頭有些無奈,聲音中依然可以感到一些疲憊,“昨返回虹橋機場之後,我立刻改簽了動車,在車廂中刷微信,發現我們這個航班成為了熱門話題了,我發了微博之後,不少人都開始安慰我。

“其實返航可以接受,但是我們乘客也希望航空公司的服務能夠跟上。”
起飛12小時後回到原地
(戳詳情 一張機票一天内上海北京飛4次!搭乘東航這趟航班的小夥伴心态崩了……)據@航空物語消息,因北京雷雨,原計劃28日21點虹橋飛北京的MU5331航班,延誤到第二天淩晨2點11分才起飛。
然而更不幸的是,距離北京隻有100公裡時,因天氣不理想,航班決定半路折返上海。當時因為虹橋容量飽滿(一說機場為了減少噪音關閉),因此在早上4:59備降浦東。
29日早晨11時許,負責補班的MU533Y從浦東起飛,再次前往北京。更更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因北京雷雨天氣,航班無法降落,隻能選擇折返。
下午2時26分,該航班回到虹橋機場,距離第一次起飛已過去12個多小時。
對此,東航有關工作人員的回複是:7月28日晚以來,因北京及周邊出現大面積雷雨天氣,部分航班運行受到較大影響。公司動态調整航班計劃,确保安全運行,積極做好旅客服務保障。公司提示廣大旅客關注特殊天氣情況及公司官方渠道服務提示,妥善安排行程。
返航也是無奈
“網上都說我們乘坐的MU5331航班是‘最慘’航班,那我應該算是MU5331航班上最‘慘’的人了。”樊先生自嘲地表示,自己原本到上海是打算去迪士尼玩,計劃是25日晚上出發,然後29日晚上返回,但是由于25日的MU5160延誤,導緻後幾天也沒好好玩,就打算早點回去,把29号的票改簽到了“噩夢”般的MU5331。
據樊先生介紹,MU5331原本是晚上9點起飛,結果一直拖到了淩晨2點多才從虹橋起飛,幾乎快要到北京的時候,才選擇了返航,落地的時候已經快5點了。
“第一次返航的時候,機上有些人的情緒就比較激動,畢竟不少人是周一準備上班的。有些人就坐大巴去虹橋乘動車了,但當時東航工作人員告訴我們肯定會補航班,而且是第一批,然後我就想算了就不折騰了。”樊先生表示,到了酒店吃完早飯,6點多睡覺了,9點就被迷迷糊糊叫起來了,替補的MU533Y航班也沒晚點,11點多準時起飛,“正當我心心念等着回京,突然發現飛機開始繞圈了,因為比較累了,也就迷迷糊糊,大概盤旋了10次不到,空乘就告訴我們,要掉頭了,回虹橋。當時機艙内的空氣充滿了生無可戀,也沒有人鬧,大家已經真的萎了。”
為什麼不備降目的地附近機場?
不少網友詢問,既然都飛到北京了,為何不就近降落,反而選擇返航上海呢?
對話視頻《三分·天下》:從這趟“四飛”航班讀懂“航空延誤”這點事。
此類情況涉及到起飛地、目的地和整個航路的天氣情況。由于航線是比較固定的,如果沿線機場沒有降落條件,航空公司通過與目的地機場和公司運控中心協商,來尋找當時能采取的最優方案。這兩天華北地區都是雷暴天氣,沿線機場的容量都會受限,備降的航班也會受限制。
乘客服務請跟上
當然,天氣原因屬不可控力,但令樊先生氣憤的是,回到虹橋機場之後,感覺連地面人員都不想管我們了,行李箱都是散着給拉過來的,“當時,我選擇了退費坐高鐵,我們這趟高鐵大部分都是mu5331的。”
據樊先生介紹,第一次返航的時候,大家比較激動,第二次返航的時候大家已經處于一臉蒙圈、生無可戀,加自我調侃。基本上沒有吵鬧吧,都是相互調侃,氣氛很難形容。

“有一位大哥在星期日晚上延誤的時候就開始慌得一批,不過估計應該第二天坐高鐵走的;一位女士因為延誤,車一直停在北京機場,估計幾百塊吧,快趕上機票錢了,好像最後也就沒有下文。”樊先生說。
對于此次的“悲催”旅程,樊先生覺得返航也是無奈,畢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但是在第二次返航之後,機組人員隻是告訴我們去哪個櫃台拿行李,而且擺渡車是把我們送到登機口那裡,從登機口走到拿行李的地方,都是靠乘客一步步問出來了,期間沒有任何的東航人員幫我們聯絡。”
樊先生認為,東航用這樣的服務來對待乘客是不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