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日熱搜上的一則新聞。
據悉,這位母親在遊泳館買了一百多節課,最近帶自己2歲的孩子去上遊泳課時,因沒有提前給孩子穿尿不濕,導緻孩子在泳池内拉了肚子,污染了水池環境。
遊泳館因此停業了兩天,處理污水、換水、加熱恒溫等,于是提出2100元的賠償,或者用20課時抵消。
但該母親認為自己雖然有責任,但這筆錢實在有些多。
評論區自是不用多說,大家展開了激烈的探讨。
認為罰的輕和該罰的人占大多數,有一少部分認為遊泳館也有責任。
遊泳館内多處張貼了‘下水注意事項’的告知。
在報道中,該母親也說明了:“他們是有規定要穿尿不濕的。”
由此可見,寶寶穿尿不濕下水遊泳是一個普遍認知問題,所以該母親并不無辜。
對于有些人說的遊泳館也有責任,在我看來,遊泳館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在寶寶下水前檢查其穿戴問題,但這并不是直接造成損失的原因。
店家也說:“總體損失有三四萬,直接損失是4200元,所以讓對方賠償直接損失的一半。”
從這點來看,店家并不存在‘訛錢’的可能性。
寶寶母親所需承擔的賠償也比較合理。
在原采訪中,該母親稱婆婆已經将孩子的泳衣穿好,但沒穿尿不濕,自己也不好說什麼,畢竟是媳婦。
在我看來,這并不是可以當做商量少賠償的‘借口’。
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即便是身邊人做的決定,因為你的‘不好意思’默認了其行徑,後又給其他人帶來了損失,也一樣是要賠償的。
從這一點來看,該母親的教育觀和家庭觀存在着很大的問題。
親子教育和婆媳關系堪稱現代家庭中的兩大難題。
有人說,将這兩種關系調和好了,那麼這個家庭的幸福指數将會上升至少百分之六十。
這也不算是‘誇大其詞’。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一舉一動長大的,父母有這種‘不負責’和‘找借口’的行為,孩子很容易潛移默化,與之相似。
“責任就是對别人和自己負責。”
這話說得非常正确。
人都會犯錯,但承認該錯誤并且付出相應的代價,并從中累積經驗,下次不再犯,才是最好的行為方式。
這樣也将會為自己的孩子做出一個好的榜樣。
1961年,班杜拉通過‘觀察和模仿’來驗證人是否能學會‘攻擊行為’,這項實驗就是著名的‘波波玩偶實驗’。而這項實驗,也證明了兒童可以通過觀察模仿他人來學會社會行為。
所以身為孩子最親近的父母,切記不要成為‘壞榜樣’。
你所有的一舉一動實際上都在孩子的大腦中形成了一個‘現象’,一個可以來模仿實現的‘現象’。
婆媳關系難搞的原因有千千萬,但千萬别被‘不好意思’限制住。
像該事件中,兒媳婦不好意思說婆婆穿錯了,導緻了最後不好收場的結果。
實際上,說一句遊泳館有規定,得讓孩子穿尿不濕。這并不會有多讓人難以開口。
有話好好說,無法好好說的就讓丈夫(兒子)去說。
身為兒媳婦以尊重對方是老公的母親、是一位老人為主,而身為婆婆,以尊重對方是個獨立的女性、是自己兒子愛的女人為主。
這天下麻煩的第一步就是‘如何好好溝通’。
如果能在出問題之前先溝通好,或許會省去很多需要承擔的問題。
當然,總有人說沒那麼簡單,你是不知道我婆婆多霸道,你是不知道我兒媳婦有多懶。
我當然知道沒那麼簡單。
事在人為,這話說得也沒錯。
真不好相處就敬而遠之。
但在下結論之前,你是否真的有努力過才是問題的重點。
最後回歸原題,遊泳館這事,我比較支持該母親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賠償遊泳館的損失,以後也記住不要再出現相同的問題。
而遊泳館,要對每一位下水的寶寶和寶媽進行檢查,是否穿紙尿褲、是否卸妝了。
環境是需要大家來愛護的,責任是需要大家一起來承擔的。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