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慈禧葬前三大怪事
慈禧葬前三大怪事
更新时间:2025-05-23 01:38:59

慈禧葬前三大怪事(光緒帝大婚前夕)1

太和門,明永樂時稱為奉天門,清順治時改稱為太和門。明朝是,太和門是皇帝“禦門聽政”的場所,皇帝在此接受大臣們的朝拜和上奏。滿清入關後,順治帝就是在太和門舉行了登基大典。按照清朝規定,皇帝大婚,皇後會從五個門的中間門洞進宮,分别是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

按照清朝皇帝祖制,皇帝大婚應該在14歲至17歲之間舉行,皇帝大婚就意味着要親政。而慈禧太後要繼續“垂簾聽政”,兩者之間的矛盾,使得光緒大婚典禮一再被推遲。光緒十四年,這年光緒18歲,慈禧太後終于決定給光緒舉行大婚。

慈禧葬前三大怪事(光緒帝大婚前夕)2

當年十月初五,慈禧太後頒布懿旨,正式向天下公布為光緒舉行大婚的原因以及皇後的人選,“皇帝寅紹丕基,春秋日富,允宜擇賢作配,佐理宮闱,以協坤儀而輔君德。茲選得副都統桂祥之女葉赫那拉氏,端莊賢淑,著立之為皇後。”

光緒大婚的具體時間是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五日,然而,在大婚舉行前40天的深夜,大清國的統治中樞紫禁城發生了一件怪事,太和門被燒了。如此重要的一座門,竟然被燒了,實在很詭異。

慈禧葬前三大怪事(光緒帝大婚前夕)3

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深夜,太和門突然燃起了大火。冬天的北京氣候幹燥,木質的太和門極容易造成火災的發生。盡管大家奮力撲救,奈何太和門還是被燒成灰燼。據親臨火災現場的翁同龢在日記中記載,“此災奇也,驚心動魄,奈何奈何!”

這可如何是好,皇後入宮死要從太和門進入的,而大婚婚期已經定下來了,不可能更改。怎麼辦?大臣們建議,可以讓北京棚匠紮彩工臨時紮一座太和門,慈禧太後同意了這一建議。

慈禧葬前三大怪事(光緒帝大婚前夕)4

紮彩工技藝高超,他們夜以繼日的搭建,竟然真的搭建了一座十分逼真的太和門,甚至能以假亂真,“高卑廣狹無少差。至榱桷之花紋,鸱吻之雕镂,瓦溝之廣狹,無不克肖。雖久執事内廷者,不能辨其真僞。而且高逾十丈,栗冽之風,不少動搖,技至此神也!”

太和門失火後,慈禧太後整日惶惶不可終日,京城謠言四起。為了平息這一局面,慈禧太後做了三件事:懲處救火不力的官員;大肆賞賜救火有功的官員;暫時終止原重修頤和園的工程。

參考資料:《紫禁城密史》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産權證沒下來的房子能買嗎
産權證沒下來的房子能買嗎
産權證沒下來的房子能買嗎?不可以買房人到房地産交易管理部門申請過戶,必須提供房産證,否則不會通過申請,其過戶的要求也會因房産證的缺失而遭到拒絕,即還沒有拿到房産證的房子是不可以買賣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産權證沒下來的房子能買嗎?下面希望...
2025-05-23
無償獻血的獻血量一般為多少毫升
無償獻血的獻血量一般為多少毫升
上周末,康康和同事去做了一件光榮的事——獻血!看着紅色的獻血證,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悸動,能為一名或多名陌生人做點力所能及的事,還是很開心的。但是群裡的七大姑八大姨聽說後卻狠狠批評了康康一頓,各種“不理解”的話語冒出來:“獻血,不能亂獻的知道吧...
2025-05-23
生産關系的基礎是什麼
生産關系的基礎是什麼
生産關系的基礎是什麼?生産關系:是指在生産勞動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這些關系有着各種各樣内容,可以包括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等,人們結成了經濟利益或經濟權利關系就稱為經濟關系,制度經濟學中常稱之為相對産權,具體的表現,我來為大家...
2025-05-23
鍵盤文字圖片怎麼制作
鍵盤文字圖片怎麼制作
鍵盤文字圖片怎麼制作?蘋果用photoblender最簡單,效果也比較好,如果想要加上一些其他效果,可以用picsart做,功能比較強大,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鍵盤文字圖片怎麼制作?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鍵盤文字圖片怎麼制作蘋果用p...
2025-05-23
津去掉三點水讀什麼
津去掉三點水讀什麼
津去掉三點水讀什麼?“津”去掉三點水念”聿“【yù】;聿,yù,象形字,一隻手(又)握着筆)的樣子聿,所以書也,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津去掉三點水讀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津去掉三點水讀什麼“津”去掉三點水念”聿“【yù】;聿,...
2025-05-23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