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母嬰
/
胎兒是不是屬于寄生蟲
胎兒是不是屬于寄生蟲
更新时间:2024-04-28 13:41:32

近日,“深圳一男嬰出生時4手4腳”登上熱搜。所幸,在經過手術後,他被成功切下了一個四肢完整的“寄生胎”,随後恢複健康并順利出院。

胎兒是不是屬于寄生蟲(是寄生胎不是連體嬰)1

■圖片:深圳大件事

據羊城晚報報道,“寄生胎”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發病率為1/50萬-1/100萬。寄生胎和連體嬰不同,背後的原因是雙胞胎進行了某種意義上的“自相殘殺”,有一方勝出了,但另一方也沒有完全輸。鬥争的結果不止有寄生胎或胎内胎,還有嵌合體,往往導緻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

寄生胎和連體嬰兒并不相同,寄生胎寄主的生存率不低

“四手四腳”嬰兒是如何誕生的?

婦産科陳大夫解釋,寄生胎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一個發育不好的胎兒被包裹進另一個胎兒中的結果。連體嬰兒則是受精卵分裂成雙胞胎的過程中沒有完全分開的結果。它會導緻兩個嬰兒某個身體部位連接在一起,甚至共用某些器官和組織。兩者最大的區别是,寄生胎是死的,連體嬰兒是活的。

胎兒是不是屬于寄生蟲(是寄生胎不是連體嬰)2

■圖片:截圖

令人意外的是,寄生胎寄主生存的幾率其實比連體嬰兒要高。大部分連體嬰兒在出生不久後就會死亡,寄生胎的寄主卻能長期生存。“四手四腳”嬰兒在進行切除手術便恢複了健康。2020年,肚子上“長了一隻手”的嬰兒小樂,也成功完成了手術。2015年,剛滿月的嬰兒佳佳接收了手術,取出肚子裡的一個胎兒後出院。

胎兒是不是屬于寄生蟲(是寄生胎不是連體嬰)3

寄生胎寄主雖然一般能存活,但是也有一定危險。胎内胎的包塊會随着寄主的成長而增大,會壓迫臨近組織、器官,如胃腸、肺、泌尿道,還有瘤變的可能性,所以需要及時切除。

另外,寄生胎的一種特殊形式顱部寄生胎,也很難長期存活。2004年,伊朗有一個“雙頭”男嬰在堅持14天後死去。2005年,埃及“雙頭”女嬰馬納爾·馬吉德接收了腦部分離手術,但是出現了好幾次感染病毒的症狀,終于在一年後因為腦部病毒感染死亡。據埃及本哈醫院介紹,自1800年以來全世界共出現約150例雙頭嬰兒的病例。

胎兒是不是屬于寄生蟲(是寄生胎不是連體嬰)4

■圖片:新華網

雙胞胎變單胎,“生存之戰”可以多神秘?

一般來說,如果雙胞胎或多胞胎中有胎兒發育不良,可能會被母體以某種形式吸收掉。但是有些時候,發育不良的胎兒卻會和發育正常的胎兒“融合”在一起。

曆史上最有名的寄生胎故事可能是意大利的拉薩路,他作為第一個曆史記載的“非對稱聯體雙胎”被載入了吉尼斯記錄。所謂“非對稱聯體雙胎”,就是“外寄生胎”,相對應的是完全被包裹的“胎内胎”。

胎兒是不是屬于寄生蟲(是寄生胎不是連體嬰)5

■吉尼斯紀錄網頁截圖

拉薩路本人的形象被描述為“英俊”,他的“孿生兄弟”則有頭部和三個四肢,從胸部生長出來。拉薩路平時用鬥篷擋住自己的兄弟,在加入怪人秀後在歐洲巡回賺錢。傳聞稱,他最後結婚并有了孩子。

胎兒是不是屬于寄生蟲(是寄生胎不是連體嬰)6

如果融合的程度更高,寄生胎就不是寄生胎了,而是嵌合體。“廣州普法”抖音号做了一次節目,揭露了爸爸是獨生子,孩子DNA監測顯示的生父是叔叔背後的秘密。廣醫三院法醫物證司鑒所鑒定師主人馬曉燕解釋,這是鑒定行業中非常罕見的嵌合體案例——一個人體内攜帶兩個人的DNA。

胎兒是不是屬于寄生蟲(是寄生胎不是連體嬰)7

有可能在媽媽的肚子裡,雙胞胎弟弟的胚胎沒有成功發育,和雙胞胎哥哥的胚胎出現了融合,由此哥哥帶着兩個人的DNA出生,并把弟弟的DNA傳給了孩子。有網友吐槽道:“最後的赢家還是叔叔”。

胎兒是不是屬于寄生蟲(是寄生胎不是連體嬰)8

■截圖

寄生胎未必需要引産,專家:緻死性畸形有這6種

據悉,中國是新生兒出生缺陷率較高的國家之一,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兒約90萬例,平均每35秒就有一個缺陷患兒出生。

青島婦兒醫院産科專家業務副院長張戰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胎兒畸形應早檢查,但是并非所有畸形都需要流産,需要引産的是以下6種緻死性畸形:

無腦兒、嚴重的腦膨出、嚴重的開放性脊柱裂、嚴重胸及腹壁缺損、内髒膨出、緻死性軟骨發育不全。

建議孕婦按時做産檢,和醫生進行充分溝通,不要“諱疾忌醫”,也不要“見了風就是雨”。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