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以下幾方面:
1、神經内科查找腦血管問題,尤其年齡偏大者;
2、耳鼻喉科查找前庭功能問題,耳石症者眩暈較重;
3、最後骨科再找頸椎的原因;
如果年齡偏大,一定要按照順序查找原因;
如果年輕者,可能考慮頸椎問題;
頸性眩暈出現主要是椎動脈供血不足引起,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椎體增生壓迫椎動脈,出現腦供血不足(年齡偏大者可能出現),需要就醫;
2、頸椎結構改變會對椎動脈有一定影響(頸椎曲度變直、反弓或椎間隙變窄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下面視頻演示為兩節椎體不穩的運動軌迹,椎動脈在其中會有一定的牽拉刺激!
3、頸椎第一、二節環樞關節紊亂會對椎動脈有影響
椎動脈圖片參考,左右兩根,結合上面視頻,思考對椎動脈供血的影響
運動康複方法:
思路:
在低頭60度左右時,頸椎後方肌肉需要負擔頭部重量的5倍左右,到低頭90度時,頸椎後方肌肉需要負擔頭部重量的10倍,我們每天做太多低頭動作,頸椎後方肌肉的拉力都在一天天的消失,張力下降,穩定度相應也會下降;所以我們需要把後方肌肉練的有彈性才好;
以下運動康複方法對眩暈原因(2、3)有效;
先從深層肌群練習
可以用到太極的一句話:虛領頂勁;是強調頭部的狀态。“精神能提得起”、“神灌頂”、“頂頭懸”!
中間的支撐力參考,同樣道理,如果頸椎支撐力弱,頭部會不穩定
鍛煉方法演示
從生物力學角度來講,就是頭部的中正,怎麼保持中正狀态,側面看就是耳朵在肩膀的中間,再将頭部向上頂起,中心點在雙耳尖向上交彙點處,百會穴位于此處。下圖的練習方法也可應用于駝背狀态的練習,又稱之為麥肯基頸部鍛煉方法!
向上頂起時有利于頸深層肌群的激活,提高頸椎的穩定度
具體方法:
- 手放于頸部後側捏住後側肌肉,當頭部向上頂起時,手下最深層會有肌肉繃緊感覺,這是頸部深層肌肉的激活,有利于提高頸椎的穩定度!
- 日常可應用于散步狀态,隻需要頭部向上提起即可,保持頭部不動狀态,保持向上三分力度即可,緩慢激活頸部深層肌肉力量,提高頸椎的穩定度!
頸椎淺層肌群康複方法:
需要與上面運動方法一起綜合練習(圖片演示肩胛骨運動位置與主要運動肌肉)
肩胛骨合緊收縮
肩胛骨打開
淺層肌肉的拉長狀态
淺層肌肉的縮短狀态
練習方法:
- 注意力集中于肩胛骨的開合運動上;
- 雙上肢向兩側水平打開,帶動兩個肩胛骨合到一起,斜方肌處于最短狀态;
- 雙上肢再向前合,将肩胛骨拉到最前方,斜方肌拉長到最長狀态;
- 斜方肌位置出現酸痛為一次,每天5-10次練習;
- 這樣肌肉就在最短與最長狀态充分的開合練習,是肌肉最大化的運動強化;
- 運動作熟練,肌肉控制力增強後,可雙手持彈力帶強化練習此動作;
- 練習後頸肩部有輕松感,眩暈狀态也會有所改善為正确方法;
易出現代償的問題:
- 肩關節出現酸痛:代償動作,不正确;需要将肩胛骨與上肢共同運動,實際就是肩胛骨在胸壁上的滑動;
- 低頭:頭部位置向上頂,保持頭部不動;
- 挺腰:簡單來說就是“挺肚子”,腰部保持不動;
- 早期斜方肌失用,無法激活,為了完成動作,都會出現代償問題,注意控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