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圖文
/
麥客技術提供支持
麥客技術提供支持
更新时间:2024-04-27 20:30:3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麥客技術提供支持(新麥客新征程)1

圖①:6月3日,在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劉橋鎮,多台收割機進行麥收作業。許叢軍攝(人民視覺)圖②:6月19日,在甘肅省慶陽市甯縣和盛鎮吳家村,村民駕駛農機正在田間作業。侯崇慧攝(人民視覺)圖③:6月4日,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馮官屯鎮東封村,農機手駕駛小麥聯合收割機收獲小麥。趙玉國攝(人民視覺)制圖:潘旭濤

“麥客”,曾經是指在麥收時節,在别人家麥田裡忙活,賺錢補貼生計的一群人,他們背着幹糧和水,手裡拿着鐮刀。舊影片與照片裡,在陝西關中地區等小麥産區,“麥客”面朝黃土背朝天,為生計四處奔忙。

如今,時移世易,舊“麥客”早已成為曆史,新“麥客”應運而生。伴随着農業機械化發展,跨區收割機手成為了現代意義上的“麥客”,跨區收割作業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一支支農機隊伍就像候鳥一樣,在全國各地間奔波。

又是一年夏收時節,自5月中旬起,夏糧主要作物小麥由南向北漸次成熟。全國“三夏”小麥大規模機收從5月28日全面展開,截至6月21日,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蘇、陝西、山東、河北、山西等9省已收獲3.01億畝,收獲進度達99.2%,全國大規模機收基本結束。

這是“麥客”們的新征程。

追趕豐收的人

風吹麥浪之際,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蒲塘鎮人甘達任、楊家靜夫妻倆第一次來到了山東。

說起最早幹“麥客”的初衷,妻子楊家靜一臉欣喜:“這個工作現結款,不會有拖欠,然後可以到處都轉一下,各個地方去看一下人家那些風俗習慣。剛開始我們幹這行的話,行情還是比較好的。”

但時間久了,也會有怨言。甘達任分析,到外面都是風餐露宿的,沒有固定吃飯時間,再加上豐收季節太陽太大了、天氣也熱,“這個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每年,從四月到十一月,夫妻二人都在外面打拼。從2018年幹這份工作開始,四年的時間裡,夫妻倆的生活一直追着豐收季節走——從廣西到湖北,從湖北到安徽,從安徽到河南。一路向北,追逐着小麥成熟的身影;接着,他們從廣西到貴州,從貴州到湖南,從湖南再回到廣西,感受“稻花香裡說豐年”。

這次,是夫妻兩人第一次來到山東收麥子。雖然一路十分辛苦,兩人甚至争吵過這次該不該來山東,但最終完成收割任務後,兩人在短視頻中,給遠在老家的孩子們,展示了豐收的喜悅。

“看!那一片我們已經收完了,剩最後這一點,爸爸開着咱家新買的收割機在收,你看這個地方那麼小,我們的收割機多靈活啊。收完這一點我們就回家了。小朋友們,你看爸爸給你們帶了什麼禮物回去?你們在家吃過面包、面條,但是你不知道是用什麼做的,是小麥!看,這是爸爸收割的,我給你們買了兩三百斤的小麥回去,可以做很多面包面條了!”短視頻裡,兩人滿臉興奮。

無論一個人、一對夫妻還是一支隊伍,前行的方向都是收獲的麥田。

今年5月,147台聯合收割機從湖北省安陸市出發,輾轉多個省份,抵達各小麥主産區收麥,曆時将達3個多月。到了地方,第一件事情,測量。農機手們拿出裝有GPS的測畝量儀,輕點屏幕,采集點的經緯度、面積、海拔等信息立即顯示。與農戶确認面積、商定價錢後,作業便開始了。

當前,我國冬小麥97%以上都靠機收,其中30%需要機械跨區來收割。哪裡有豐收,哪裡就有“麥客”的影子。

依靠科技“龍口奪糧”

雨季之前,天氣多變,要想“龍口奪糧”,得靠科技的力量。

“目前關中處于小麥成熟收割期,9日至13日将有一次大風、短時強降雨、冰雹過程,對關中小麥收割晾曬影響較大……”6月8日16時30分,陝西省農業遙感與經濟作物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李化龍在省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發出提醒。

陝西連夜打響小麥搶收戰。6月9日,在部分地區,暴雨開始傾盆而下。農業農村部新聞辦表示,陝西6月12日降雨前4天内搶收作業面積占全省小麥面積五成以上,其中6月9日單日機收296萬畝,創下該省日機收面積曆史新高。

依靠科技的力量預警,成為麥收季節一大亮點。6月1日,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聯合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國家氣象中心聯合研發的“三夏”機收氣象精細預警提示産品準時上線,通過農機作業專用APP“測畝易”向重點省份農機手、農業大戶等300餘萬人提供服務,依托用戶定位,一天兩次精準推送當地機收作業适宜情況,幫助合理安排機收時間和人員機具調度。目前,該産品已在安徽、江蘇、河北、河南、湖北、山東、陝西、山西等8個夏收重點省份試點應用。

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預警發布室主任王佳禾介紹,本次上線的機收氣象精細預警提示産品,以國家級智能網格格點預報指導産品為基礎數據,空間分辨率達5公裡;在考慮降水、風速等氣象要素基礎上,增加了雲量等要素,為機收作業提供更科學的提示。

各地也非常積極地借助科技的力量,為夏收時節助力。

在河南,省氣象探測數據中心開發了“三夏生産氣象服務”微信小程序,農機手可查閱基于位置的氣象實況、預報、預警信息、麥收信息及出發地和目的地防疫政策。河南省氣象局還聯合省農業農村廳,通過氣象應急短信平台,免費向2.8萬名農機合作社理事長、跨區作業領隊及農機系統工作人員提供氣象和機收進度信息,引導農機合理流動。

在安徽,省氣象局基于安徽農網微信、微博和“惠農氣象”APP,為74.8萬用戶滾動發布各類服務信息300餘條。

科技,讓麥收更容易。

不止車手們的裝備更好了,農機公司們也有了更好的服務保障手段。在夏糧主産區,東方紅、雷沃等國産農機公司的流動服務車分布在各地,“麥客”們走到哪裡,就跟随到哪裡。尤其在北鬥系統等幫助下,對于每台農機設備都可以實時定位,于是流動服務車就可以分布在農機設備集中的區域,更好地服務收割工作。

老“麥客”的減損經

在随機挑選的3平方米麥田裡,山東高唐縣的老“麥客”時金路跟村民們一起,總共找到了270粒小麥。按照1畝地667平方米、每粒麥子0.05克計算,在他收割的麥田裡,1畝地總共漏了6斤左右的糧食。結果出來後,他又邀請來高唐縣農業農村局農機綜合服務中心的測損小隊,對減損結果進行更專業的測量,顯示結果十分接近。

這個結果讓時金路跟大夥都松了口氣。

這次測試的起因是,今年6月初,高唐縣的近80萬畝小麥即将開鐮收割。為了力争顆粒歸倉,當地農業農村局在小麥收割降損動員會上提出了比往年更高的要求,力争每畝小麥的收割損耗不超過12斤。這個任務難度不小。但誰也沒想到,時金路居然當場提出來,他的合作社今年挑戰每畝收割損耗不超過10斤。這個想法一提出來,大家都覺得“吹牛”。

今年已經51歲的時金路,與農機打交道已有20多年了。28歲那年,他想方設法購買了自己的第一台收割機,一步步成為了一名成熟的農機手,每年都會參加跨區收割。2009年,有了一定積累的時金路成立了高唐縣楊屯鄉金路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擁有11台收割機、13位農機手。

時金路認準的理,誰也拉不回來。經過一番讨論,大家都覺得在收割機剛進地,即将開始收割的時候,往往會出現碾軋小麥的現象。但是,經驗豐富的農機手說是可以避免碾軋小麥的。時金路決定先開鐮收割小麥,在收割中摸索進一步降低每畝小麥收割損耗的方法。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果然做到了。

時金路坦言,幹的年頭久了,對這個行業很有感情,就想做出點小貢獻。他把賬算得很明白:“我要是(收)割四五千畝的話,1畝地給它減2斤,就是減9000斤,就等于給老百姓增收了9000斤麥子。全縣要是按約80萬畝計算就是160萬斤,160萬斤就很有意義了。”

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後,時金路心裡更踏實了。他在自己的合作社中推廣了這個辦法,大家夥信心滿滿地幹了起來。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介紹,今年減損節本措施有效。從監測情況看,今年小麥機收損失率進一步控制在2%的行業标準以内。保障聯合收割機及相關運輸車輛免費優先通行45萬車次,累計免收通行費1.09億元。廣泛開展的“送檢到田”“送油到田”“送修到田”及“優惠加油”服務,有效節約了機手時間和作業成本。

疫情下的多重保障

疫情期間,對于“麥客”來說,跨區作業會不可避免産生影響。

6月初,河南省平輿縣的機手陳彬彬夫婦,打算在河南省漯河市一個高速路口下高速,前去麥田作業。在當地各部門工作人員配合之下,很順利地過了關——檢查核酸、兩碼一證;檢驗跨區作業證和行駛證,為其免去高速通行費;檢查是否報備,是否來自風險區,如果來自有風險的地區,需要檢測抗原和落地核酸;最終,辦完上述手續後,換一張通行證。前前後後,陳彬彬夫婦花了20多分鐘,就辦完了所有手續。

河南省漯河市彙源區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表示,三夏期間,農機手開車來到這裡,當地會最大程度為他們提供方便。

在各小麥主産區,手持跨區作業證、健康碼和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麥客”們一路暢行。在高速公路出口,來自全國各地的聯合收割機川流不息,所有跨區作業車輛一律免收通行費,并優先放行。

為了确保顆粒歸倉,各地都為跨區機手們提供了暢行的條件。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處長黃全意介紹,為确保小麥顆粒歸倉,全省設立了816條跨區作業綠色通道,發放5萬張跨區作業證,給跨區機手提供一些方便,管吃管住。

在河北省魏縣,當地今年為跨區作業的“麥客”提供“農機手驿站”,利用先進的網絡服務和現代化技術,為農機手提供信息、食宿、維修、油料等志願服務。魏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蒿要領說,為了保證今年的麥收順利進行,魏縣不僅成立了夏收志願服務隊,同時還利用衛星遙感和物聯網技術對全縣“三夏”生産進行雲監測、雲管理,定期掃描監測小麥長勢、收獲情況,通過可視化平台了解發布農業氣象、病蟲害預報、溯源監管服務等。

在全國範圍内,各地設立了2500多個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提供免費核酸抗原檢測、屬地備案、作業信息、維修保障等“一站式服務”;交通運輸部門開設了2600多條農機轉運綠色通道,保障聯合收割機優先通行,免費通行;衛生健康部門對核酸證明過期的跨區作業人員實行“即采即走即追”等精準便捷管理服務。

更好的裝備,更好的日子

來自湖北省監利縣的年輕“麥客”周全慧發現,這些年“麥客”手中的設備越來越好。原來的收割機收割速度非常慢,還容易掉麥子,經常出毛病,一個麥季下來要壞好幾次;如今聯合收割機設置自動擋、液壓方向盤、多功能操作台和空調,車上還裝有智能報警器,一旦小麥機損率超過1%,報警器就會自動報警。

而來自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區的老“麥客”唐聚敏,則從1996年至今,經曆了7台收割機。他坦言,最初的收割機方向盤不靈活,打方向盤像推個“磨盤”,刹車也不好用,經常出毛病,一個麥季下來要壞好幾次,那時候收割的速度非常慢,還容易掉麥子。

面對今年新買的聯合收割機,他難掩興奮。“新收割機有空調,封閉性好,作業時不再會有麥芒或灰塵,開起來既幹淨又涼爽。”“電控自動擋、操控性好、視野開闊,隻需輕輕把握方向就可以了。”“車上的智能終端不僅能定位,還能計算收割畝數,進行故障報警,先進實用。”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介紹,今年有60多萬台聯合收割機、80多萬專業收割機手奮戰在麥收一線,累計機收面積2.98億畝,收獲機械化率超過98%,為将“豐收在田”轉化為“豐收在手”提供了機械化硬核力量。

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這個隊伍。

來自河南省通許縣的“95後”“‘麥客’夫妻”張孟飛和王素麗,正是因收麥而相識,别看年齡不大,兩人從事這一行已有近10年。張孟飛初中畢業後就跟着父親成為了一名新“麥客”。如今,随着機械化水平的提高,這份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每年,夫妻倆從3月初就出來作業,從雲貴川到青甘陝,從大東北到大西南,從中原大地到長三角,小麥、大麥、油菜、水稻、玉米,什麼成熟收什麼,一直能忙到12月。這份工作也給他們的小日子帶來了不錯的收入,小家庭生活越過越紅火。一有空,他也和妻子帶着孩子到全國各地轉轉,這些年自己開了眼界,也想讓孩子多了解外面世界的樣子。(本報記者 劉少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7月07日 第 05 版)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佳能g1x系列相機(媲美單反的便攜相機)
佳能g1x系列相機(媲美單反的便攜相機)
  随着科技的不斷進步,便攜相機如今也有着媲美大型單反的畫質表現和性能配置。佳能G1X III就是這樣一款産品,它搭載了一枚2400萬像素的APS-C畫幅圖像傳感器,配置了全像素雙核對焦技術,因此無論是畫質還是對焦,這款可以放在大衣口袋裡的相機,都有着媲美單反的性能表現。目前在京東商城上,佳能G1X III的價格是6999元。      佳能G1X III ...
2024-04-27
沈仲章生平(自成一類沈仲章)
沈仲章生平(自成一類沈仲章)
     從右到左:吳曉鈴,沈仲章,崔明奇,金克木   當年讀金克木的《談外語課本》,對他提到的一個朋友非常感興趣。“我有個朋友學過不止一種外語,而且學得不錯。他常對我說,自己腦筋不靈了,學不好什麼學問了,隻好學點外語,因為學外語不費腦筋。”對費盡心思而學不好外語的人來說,會覺得這話有顯而易見的凡爾賽成分,進而想追問,“誰敢誇這海口?是說胡話還是打啞謎?”這...
2024-04-27
十一月份打雷下雨是什麼預兆(冬天十一月打雷是什麼征兆)
十一月份打雷下雨是什麼預兆(冬天十一月打雷是什麼征兆)
  在人們看來夏天打雷是比較正常的一個現象,但冬天打雷卻似乎比較少見。今日清晨,湖南、浙江等地出現打冬雷現象,那冬天(十一月)打雷是什麼征兆?老話怎麼講呢?      冬天打雷其實并沒有什麼征兆,不僅今年冬天出現打雷,在2021年2月份的時候也出現冬天打雷的現象。冬天打雷的原因分析如下:   1.冬季打雷說明空氣濕度大,容易形成雨雪,故有“冬天打雷雷打雪”之...
2024-04-27
知否中不同時期的漢服(知否中的宋代女子妝容)
知否中不同時期的漢服(知否中的宋代女子妝容)
  序說起來以宋朝為背景的古裝劇不多,大多數都是正史劇,沒有那種可以欣賞男女主羅曼史的偶像劇,前段時間大熱的《知否》也一直被大家探讨背景,不少人都不确定《知否》是不是以宋朝為背景的,實際上這部電視劇是架空曆史,但它的框架還在,電視劇的背景就是在北宋。      從很多細節比如:東京、,燕雲十六州,開封府,通判,官家等等等等,這些也可以證明電視劇的背景是宋朝,...
2024-04-27
猕猴桃為什麼隻出三片葉(猕猴桃一幹二蔓)
猕猴桃為什麼隻出三片葉(猕猴桃一幹二蔓)
  “一幹二蔓”是國内猕猴桃種植架形主流之一,該架形的諸多優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不同品種上,該架形的培養具有微妙的差異,本文主人公謝某種植的品種為翠香,根據自己的管理經驗,謝某發現一幹二蔓在翠香上很難成形。   為什麼“一幹二蔓”在翠香上很難成形?有沒有進一步的改善建議?且看下文如何說來。      ▲(圖:謝治峰)   01 翠香的生長特點   翠香的生...
2024-04-27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