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育孩子國學故事
教育孩子國學故事
更新时间:2024-05-03 13:02:33

1、孟母擇鄰

孟子,名轲,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相傳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承擔了教育孟轲的職責。孟母為了教育他,曾經三次搬家。

起先,他家住在一座山下,山上有很多墳墓,他便經常學着上墳人的樣子,又燒紙又跪拜。孟母怕兒子誤入歧途,就把家搬到人多的集市上,可是他家的鄰居是個屠戶,孟轲又學着吆喝賣肉。孟母十分擔心,又把家搬到一個靠近學堂的地方,他每天聽到的是讀書聲和先生的教導,學堂裡琅琅的書聲吸引了孟轲,他漸漸地學着念起書來。孟母終于滿意了。

在孟母的努力下,孟轲終于找到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後來,他拜孔子的孫子子思為師,最後成為偉大的思想家,被人們譽為“亞聖”。

智慧小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什麼樣的人相處,常常會影響到自己。也有說:學好三年不足,學壞一日有餘。因此,善于學習之人,會很謹慎地選擇朋友,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弟子規》中說:“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近,百事壞。”意思是說:親近仁德之人,親近良師益友,可以提高我們的道德學問。而與不善之人相處,便會受到影響,損傷道德。

2、三人行必有我師

大教育家孔子是個善于學習的人,他勤思好學,不恥下問。

有一次,孔子和學生們正在趕路,忽然一個小孩子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原來,這個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磚瓦石塊壘一座“城池”呢。

孔子叫那個小孩讓路,而小孩卻說:“這世上隻有車繞城而過的,還沒有把城池拆了給車讓路的。”

孔子想:确實不能把這孩子擺的城池當成玩具。我這樣想,可孩子不這樣想啊。我倡導禮儀,沒想到讓孩子給問住了。

孔子十分感慨地對他的學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孩子雖小,卻懂禮儀,可以做我的老師了。”

智慧小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孔子的名言,出自《論語》。要求人要謙虛好學,努力學習别人的優點,完善自己,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弟子規》中說:“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砺。”意思是說:每一個人都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惕勵奮發圖強。若能誠心誠意地依止一切高尚人士,于知識淵博的學者前常常詢問請教,交結忠厚、重義氣的人,就能常時感受安樂。

3、一諾千金

西漢初年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講信義。隻要是他答應過的事,無論有多麼困難,他一定要想方設法辦到。當時還流傳着一句諺語:“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得到一百兩黃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個承諾)”。

後來,劉邦打敗項羽當上了皇帝,開始搜捕項羽的部下。季布曾經是項羽的得力幹将。所以劉邦下令,隻要誰能将季布送到官府,就賞賜他一千兩黃金。但是,季布重信義,深得人心。人們甯願冒着被誅滅三族的危險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願意為賞賜的一千兩黃金而出賣他。

有個姓周的人得到了這個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魯地一戶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賞季布對朋友的信義,盡力将季布保護起來。不僅如此,他還專程到洛陽去找汝陰侯夏侯嬰,請他解救季布。

夏侯嬰從小與劉邦很親近,後來為劉邦建立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也很欣賞季布的信義,在劉邦面前為季布說情,終于使劉邦赦免了季布。不久,劉邦還任命他做了河東太守。

智慧小語: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财富。失足,你可以馬上恢複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重義之人堅守諾言,答應别人的事,出生入死也要承辦。結交朋友應結交善友,若接觸的是古道熱腸,正義凜然的道友,自然會在無形中使自己的品格、智慧、大悲都得以增長。

教育孩子國學故事(教育孩子的5個國學經典故事)1

4、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宋朝宰相範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他出生的第二年,父親就不幸逝世了。

範家失去了生活來源,範仲淹之母謝氏貧而無依,隻好帶着尚在襁褓(qiǎngbǎo)中的仲淹改嫁山東淄州長山縣一戶姓朱的人家。從此,範仲淹改姓名叫朱說,在朱家長大成人。

範仲淹從小讀書就十分刻苦,一心想要濟世救人。他讀書的時候,白天晚上很用功。五年中,他沒有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就用涼水澆在臉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範仲淹領悟了六經的主旨,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一直提醒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有一次,他遇到一個算命先生,問道:“我以後能不能當宰相?”

算命先生說:“小小年紀,口氣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範仲淹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那你看我可不可以當醫生?”

算命先生很好奇,怎麼兩個志願差這麼大?就問範仲淹為什麼。

範仲淹回答說:“唯有良醫和良相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說:“你有這顆存心,真良相也。”

智慧小語:《入行論》中雲:“吾當離安樂,甘代他人苦,彼雖犯衆過,欣然吾頂替。”以及“舍自盡施他,愛他如愛己……”此等諸行,表面看來近似損己利他,實際卻是真實的利己。在将自己所喜愛之事與物無私地奉獻以後,自己不一定會感受衰損。因果不虛,如是因必有如是果,在積累善業資糧的同時,于聖境處将得到相應的加持,于布施對境,凡受益之人皆會感恩戴德,竭力圖報,大力幫助和承侍,如是便能順利地辦成自己心中所欲之事。

教育孩子國學故事(教育孩子的5個國學經典故事)2

5、晏子的車夫

《史記》有個故事說,齊國的宰相晏子有一個車夫,這個車夫相貌堂堂、身材魁梧,整天給宰相駕車很風光。晏子的個子矮矮的,相貌也不是那麼出衆,天天坐在後面的車棚裡,誰也看不見,而那個車夫始終坐在前面,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非常傲慢。

有一天車夫回家,看見夫人收拾東西要回娘家。他很疑惑地問為什麼,夫人說:“我覺得和你在一起特别丢人,很恥辱!”“我現在給齊宰相'開車’,你不覺得光榮嗎?”“你一點學問都沒有,卻傲氣沖天、趾高氣揚,宰相有那麼好的修養和學問,但一點也不炫耀自己。令人遺憾的是,你整天跟那麼好的人在一起,卻越來越傲慢,根本得不到任何學問和功德。”

後來晏嬰跟這個車夫說,你有這樣一個夫人,就沖你有這個夫人我就應該給你一個更好的職位,反而提拔了這個車夫。

智慧小語:如果隻求自己高高在上,淩駕于他人,那麼來世一定會變成卑劣之人,甚至堕落惡趣。反之,假如将高位讓于他人,自己情願居于卑位,那麼,乃至生生世世都會在人天善趣中備受恭敬。每個人的業力不同,才華、智慧、财産、能力等方面,可能有高低之别,但自己應該謙虛恭敬地看待别人。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