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葉賽甯寫的現代詩歌
關于葉賽甯寫的現代詩歌
更新时间:2024-04-29 15:19:16

關于葉賽甯寫的現代詩歌?作者:馬琳(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語學院博士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關于葉賽甯寫的現代詩歌?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于葉賽甯寫的現代詩歌(葉賽甯的詩歌創作)1

關于葉賽甯寫的現代詩歌

作者:馬琳(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語學院博士生)

葉賽甯是俄羅斯文學白銀時代的傑出代表,是俄羅斯著名的民族詩人,他的詩歌如顆顆璀璨的明珠,為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星空增添光彩。經曆了近一個世紀歲月的變遷,葉賽甯的詩歌依舊散發着感人肺腑的無窮魅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葉賽甯擁有一顆誠摯的俄羅斯心靈,他的創作與俄羅斯民族息息相關。

謝爾蓋·葉賽甯出生于梁贊的一個農民家庭,這位才華橫溢的農民詩人是呼吸着俄羅斯農村大地上的新鮮空氣、感受着人民氣息長大的,他将自己一生的文學創作都獻給了摯愛的祖國和故鄉。葉賽甯将自己稱為“祖國大地的詩人”,他的情感、他的創作風格都随着祖國的命運起伏變動。

在葉賽甯早期的抒情詩中,祖國之美勝于天國。詩人懷着熾熱的愛國之心感歎:“天國我不要,隻需留給我自己的祖國。”而對祖國的依戀進一步具化為對故鄉農村的熱愛。農村在葉賽甯的心目中是那樣美麗:“畦道上纏繞着木樨花,和披着袈裟的三葉草。垂柳就像是溫厚的僧尼……”這些早期的農村詩歌如同宜人的春風,到了20世紀初卻被城市工業文明的勁風、被戰争的風暴染上了憂傷的氣息。先前悠揚的農村歌曲之下開始隐隐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由此而呈現出民族性與現實性的結合。這個時期的抒情詩中,詩人哀歎衰敗的農村景象,同情勞苦的農民大衆,擔憂祖國的前途和未來,充溢着對祖國甜蜜而又痛苦的愛戀。叙事詩《羅斯》中,詩人筆下的鄉村化作“憂心如焚的新娘”,為戰争中流離失所的子民憂心:戰争陰雲下的祖國到處都是“魔鬼的力量”“兇惡的豺狼”“夜枭的眼睛”,祖國命運危在旦夕;那些甘願為祖國犧牲的農民化身為戰時鬥士,成為俄羅斯苦難歲月裡的依靠。這首短篇叙事詩代表着葉賽甯文學創作的逐漸轉型,與同時期的抒情詩依舊淺吟低唱的風格迥然不同,叙事詩中對戰争的描寫遒勁有力,對農民的關注度顯著提高,情感上更加突破個人情感的限制,時代的脈搏在詩中清晰可感。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到來開啟了葉賽甯詩歌創作的新階段。帶着改變農村的渴望和對農民的同情,他寫了很多充滿革命熱情的詩篇。《約旦河的鴿子》《天上的鼓手》等詩歌在一定程度上都脫離了葉賽甯詩歌中以往的感傷基調,洋溢着浪漫主義的革命激情。然而城市發展對舊式農村的破壞時刻牽動着葉賽甯的心,泥罐子碰鐵罐子的悲劇最終使葉賽甯陷入創作危機,甚至選擇出走國外。在《四旬祭》《我是最後一個鄉村詩人》和《莫斯科酒館之音》中,飄落的葉片、僵冷的黃泥、哭泣的手風琴、借酒澆愁的農夫等意象真實表達出詩人對農村的擔憂,對農民的同情。轟鳴的電力設備和火車闖入靜谧鄉村,詩人深知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卻依然同情黯淡的俄羅斯田野無力追趕時代的列車。舊式鄉村的隕落剝奪了詩人的靈感源泉,他高呼“悠揚的鄉村歌聲不會再有,我是最後一個鄉村詩人”。這同時也間接導緻了葉賽甯個人思想的消沉和頹廢,盡管這些情緒在當時曾遭受大衆批駁,但是縱觀葉賽甯的詩歌可以發現,祖國和故鄉是牽動他所有态度情緒變化的主要因素。詩人曾這樣講述自己對故鄉深沉的愛:“熱愛富足、強盛的祖國不是什麼偉大的事,應該熱愛祖國,即便它孱弱、破敗甚至無知。”

葉賽甯詩歌創作的民族性還體現在其作品中的農民主題和堅持以農民為創作主體的理念。20世紀20年代葉賽甯曾以新農民詩人的身份活躍在俄羅斯文壇并成為該派别的代表人物。葉賽甯曾加入新農民詩人小組“美麗”,該小組以“對古老羅斯,對詩歌的民間源頭的強烈興趣”為宗旨,在各流派思潮紛呈、新思想不斷、文學創作更多關注新城市新科技的環境下高度強調俄羅斯農村和農民的獨特價值。葉賽甯以本有的農民身份、獨特的農民視角,立足于農民立場,對農民的生活世界進行了完整的反映,農民的語言、農村的生活日常、風俗習慣自然地融入這一時期的詩歌創作中,散發出強烈的自然特色和濃厚的民族氣息。

叙事詩《安娜·斯涅金娜》是該時期的創作典範,長詩由五章構成,抒情和叙事兩條線索并行。主人公普隆作為叙事線索的中心人物經曆了戰争與革命的各個時期,詩人以老相識的身份講述了他作為農民革命領袖的成長曆程,描繪了重大曆史時期真實而生動的農村畫面。葉賽甯聚焦村落之間,強調農民對重大曆史事件的感知和立場。現實主義的叙事情節賦予了詩歌更深的社會意義。詩歌的抒情線講述了年輕詩人同地主女兒安娜·斯涅金娜初戀、重逢和最終離别的愛情故事。詩人深切懷念、憑吊業已逝去的熱烈愛情,浪漫溫柔的初戀回憶中蘊含着其特有的淡淡的憂傷。感情主題與社會主題的統一、個體命運與曆史事件的交織、抒情與叙事的交融正是葉賽甯獨有的風格,也正因為這樣的完美結合使這首詩成為葉賽甯詩歌寶庫中最閃亮的明珠。

另外,長詩還以農民為創作主體,塑造了農民革命家普隆·奧格羅布林和其他農民群衆形象。與葉賽甯筆下以往的虛幻形象不同,普隆是真實曆史事件中的真實人物,他代表了農民階級對重大曆史事件的态度。長詩還勾畫了農村中不同階級的典型面貌,農民形象擺脫了以往單一的理想化形象,變得更加具體而真實。其中有革命洪流中仍然喪失良心的貪心車夫,有熱情善良殷勤好客的磨粉工人,有滿腹牢騷見識短淺的磨粉老太婆,有深受地主壓迫剝削卻不敢反抗的農民,有躺在功勞簿上隻想不勞而獲的膽小鬼,也有自願沖向前方的犧牲者,有淳樸的勞動者也有可惡的壓迫者。這些人共同構成了農村中不同階級複雜卻真實的人物群像。他們身上淋漓盡緻地展現了農民群體的強大力量,農民生活的喜樂與悲傷,個體命運與社會發展的矛盾與鬥争。

葉賽甯曾被稱作“俄羅斯民族的靈魂”,而他的詩歌更被認為蘊含着“偉大的愛,這種愛可能創造出人世間一切奇迹”。詩人清新自然的筆調下流動着對祖國和人民深邃的愛,農民的語言、生活和世界觀是推動葉賽甯詩歌創作的原動力。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22日13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