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陽城34年光緒元寶交易
陽城34年光緒元寶交易
更新时间:2024-05-04 02:44:50

文:劉學華(悟泉雅)

陽城34年光緒元寶交易(首見遼景福元寶)1

九疊篆币添新寵,皇宋通寶不再孤。

去年我将珍藏多年的一枚“景福元寶背日月四出折五銀錢”出譜品展上微博,今年卻更幸偶得另一枚出譜品九疊篆書景福元寶折二銀錢,真讓我感到慶幸之極。在歡喜、把玩、欣賞之餘然有感而生,曆代泉譜記載和備受泉界專寵無獨有偶,獨樹一幟的皇宋通寶九疊篆錢終于迎來了侶伴。這枚錢币的出土面世猶顯珍貴,關于九疊篆書錢孤例的泉史也将從這一刻改寫。曆史的機緣巧合又讓我有幸得到這枚九疊篆書錢,許是上天的眷顧,讓有緣人獲得有緣奇币吧!。

陽城34年光緒元寶交易(首見遼景福元寶)2

此枚景福元寶九疊篆折二銀錢出土于東北遼代罐裝窖藏。此币:直徑 mm,厚 mm,重9.87g。錢币正面:九疊篆書景福元寶四字,直讀,素背無文;型制折二,地章平坦,穿孔規矩,字郭曲屈平蕩,凹凸有緻:制作精良,形制規整,包漿純真,裹縛純厚自然。無異無邪,仍開門見山真品無僞。

景福通寶作為年号錢。然曆史上有二個景福年号存在:一是唐朝景福(892年正月至893年十二月),是唐昭宗李晔的第三個年号,唐朝使用這個年号共二年。二是遼代景福(1031年六月至1032年十一月),是遼興宗耶律宗真的年号。遼國使用該年号共二年。究竟是哪個朝代鑄造的“景福元寶”呢?誰又是鑄造“景福元寶”的主人呢?

讓我們走進曆史。首先了解九疊篆相關資料。

九疊篆百度百科:九疊篆,又稱方大篆……。秦漢無此制,唐宋以來多用于官印上面。九疊篆盛行于唐、宋、元、明,一直延續至今。然而将這“九疊篆”用于錢文,在數千種古币中,“皇宋通寶”僅為孤例,故被曆代收藏家視為稀世珍品……。但是,近幾年來也相繼發現了九疊篆“皇宋通寶”小平銀錢。

陽城34年光緒元寶交易(首見遼景福元寶)3

是“唐景福年鑄景福元寶”還是“遼景福年鑄景福元寶”

帶着這個疑問。查閱曆代泉譜和現代網絡資料,唐昭宗時期沒有鑄造過“景福元寶”的記載,也就否定了唐昭宗時期沒有鑄造“景福元寶“的可能性。那麼遼景福年就有鑄造景福元寶的可能性了。

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聖宗耶律隆緒病故。六月耶律宗真即位,此即興宗,改新年号為景福。景福這個年号隻用了一年多,第二年(1032年十一月),興宗又改元為重熙了。景福時間不長,史藉中也沒有鑄景福錢的記載。但近年東北和内蒙時有景福通寶實物發現,并已被載入《中國錢币大辭典》中。近年不少研究遼金錢泉友在東北的地方出版物中也多次見有記述。李衛先生的《遼金錢币》中己有論述。并在該書中提出了:遼實行“改元即鑄錢”的貨币政策觀點[1]。

既然興宗景福年鑄有景福通寶銅錢,那麼也就有可能同時鑄有金、銀錢。而金、銀錢中可能鑄有正用品錢和非正用品流通錢。關于這個問題。李衛先生在《遼金錢币》中有論述:“遼是北方民族一一契丹人建立的政權,建國于907年,即唐末五代之初。遼錢和唐、宋錢血脈相通,它和唐、宋錢币一樣,亦分為正用品和非正用品兩大類……”。

陽城34年光緒元寶交易(首見遼景福元寶)4

遼推行年号制度,則是早在十世紀一、二十年代。遼在興宗登基改年為景福時,同樣不得不考慮出于統治階級的政治目的出發,鑄造具有特殊政治利益的錢币來代表統治階級象征的權利和利益。所以,遼興宗改年号時不僅鑄造了正用錢景福通寶,而且也鑄造了代有慶典和祭祀等這一重大活動的非行用錢一一“景福元寶”九疊篆“開爐錢”。

為什麼在這裡将此枚銀币定性為是“開爐錢“呢。

關于九疊篆錢的鑄造背景,現今錢币學家一般認為該錢币為“置樣錢”,或“開爐錢“,應不是正用品流通錢币。透過曆史,我們來看看這枚錢币鑄造背景,恰恰是在興宗登基改年時鑄造的,如是鑄造銅錢,我不否認具有“置樣錢”可能性;但是鑄造銀币就不一樣了。金、銀币一般用于當時上層社會,甚至先皇皇室的用品。故我認為定性為“開爐錢”較為适當。這也與當今泉币學家認識非用品流通錢的觀點是一緻的。

在這裡對李衛先生關于對遼非正用錢中國号年号錢都是大錢的論述觀點表示不贊同。《遼金錢币》:“二是國号年号錢。如“大遼天慶錢“此類錢數量不多,亦都是大錢,制作精良,也應是皇室專用的用品”[2]。景福元寶九疊篆書小平錢的出現就是一實物補拙,在此與李衛先生商榷。

陽城34年光緒元寶交易(首見遼景福元寶)5

景福元寶年号錢的出土發現,将打破沉澱已久的九疊篆錢隻有“皇宋通寶”孤例這一至高無上的定論。同時,還通過這枚銀币實物證實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九疊篆“景福元寶”年号錢比九疊篆“皇宋通号”非年号錢還要早95年。在這裡可以看出宋的年号制度,不僅受唐的影響,或許更多的受遼的影響。這也證實李衛先生在《遼金錢币》中論述的觀點相吻合。

本文來源:新浪收藏


華夏文·史·藝 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本平台中注明“來源:華夏文·史·藝”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華夏文·史·藝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華夏文·史·藝”。

二、本平台中注明文章文字、圖片和音視頻,均來源于網絡,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平台的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或原出版單位所有。

如因作品内容、侵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聯系小編,請在見圖文後30日内進行。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