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中秋詞詩中的中秋習俗
中秋詞詩中的中秋習俗
更新时间:2025-09-06 05:30:21

中秋詞詩中的中秋習俗(古詩詞裡的中秋習俗與節日情思)1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自古至今,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詠月的不朽詩篇。透過這些文字,能夠感知古人的中秋習俗,感受到詩人在中秋節日裡的特定情思。

中秋詞詩中的中秋習俗(古詩詞裡的中秋習俗與節日情思)2

古詩詞裡的中秋習俗

賞月和玩月,是古人的中秋習俗。

中秋的主要活動是賞月。賞月,約始于魏晉時期,盛于唐宋。

唐代詩人王建的《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五首》寫道:“月似圓來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

唐代詩人徐凝的《八月十五夜》寫道:“皎皎秋空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賞月直到“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賞月的熱情和專注,由此可見一斑。

月亮不僅可以賞,還可以玩。何為“玩月”?就是在月下嬉戲,或者做些跟月亮月光有關的事情。

唐代詩人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描寫了這方面的情形:“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唐代詩人李商隐的《霜月》,描寫的情形則迥然不同:“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婵娟。”

皮日休寫得多麼輕靈生動:“拾起桂子看了又看,懵懵懂懂一個傻孩子,啊,這是嫦娥姐姐投給我的吧!”月中的嫦娥更像童話裡的白雪公主,在中秋節還不忘跟人間的詩人逗逗趣。而李商隐詩中的嫦娥就具有了一些悲壯色彩,給光亮的中秋蒙上一層凄清。兩首詩都寫了嫦娥,一個溫暖,一個凄豔。

中秋詞詩中的中秋習俗(古詩詞裡的中秋習俗與節日情思)3

古詩詞裡的節日情思

在一些與中秋相關的詩詞作品中,詩人往往借中秋之月,抒發節日裡的特定情思。最著名的要算蘇東坡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由小序可知,這首詞作于“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之中,當時蘇東坡在山東密州做官,弟弟蘇轍在濟南,雖非天涯海角,但因各自事務纏身,五年未曾謀面。蘇東坡對月酌酒,漸至沉醉,正所謂酒入愁腸,思緒翩翩,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

再如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與東坡的《水調歌頭》一樣,也是表達對弟弟的牽挂之情。但杜甫的情懷就比蘇轼來得沉痛,詩歌表現的是安史之亂背景下的中秋節,沒有一丁點喜氣,有的隻是無盡哀痛。古代多戰亂,交通通信不便,一旦骨肉分離或許成為永訣,所以杜甫在詩中的這種痛徹之感不難理解。

中秋詩詞中除了表達親情,還有将愛的情思也寫入中秋詩文的。如唐初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詩中的這種相思跟花前月下的意象非常和諧,寫得溫情脈脈。從這一點說,張九齡于無意中開拓了中秋詩詞的境界,他筆下的月亮不是“山高月小”的山月,不是長空朗月,而是海上之月,撲面而來的是宏大的意境,是前無古人的。

中秋詞詩中的中秋習俗(古詩詞裡的中秋習俗與節日情思)4

也許因中秋傳統節日文化的影響,受到中秋古詩詞的熏陶,中國現代著名新月派詩人、散文家徐志摩寫了一篇題為《印度洋上的秋思》,抒發中秋情思的散文。請欣賞其中的一段文字:

“月光有一種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緒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結聚成山,月下的情淚可以培畤百畝的畹蘭,千莖的紫琳耿。……月光渡過了愛爾蘭海峽,爬上海爾佛林的高峰,正對着靜默的紅潭。潭水凝定得像一大塊冰,鐵青色……”

在這篇散文中,作者極盡詩人的想象,寫出了一個境界浩大的中秋夜,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帶着讀者周遊世界,度過了一個異常浪漫的中秋。

中秋詞詩中的中秋習俗(古詩詞裡的中秋習俗與節日情思)5

(文中圖片源于網絡)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恩施土家族的食物特色
恩施土家族的食物特色
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食物結構、營養觀念、口味偏好、風俗傳統等,并由構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地方可持續食物系統。然而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我們的食物結構和品類越來越趨同,越來越跨越國界和民族,在不斷與傳統脫節,失去獨特性...
2025-09-06
中秋的來曆和起源
中秋的來曆和起源
中秋的來曆和起源?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
2025-09-06
二月二龍擡頭為什麼要剃光頭
二月二龍擡頭為什麼要剃光頭
二月二龍擡頭為什麼要剃光頭?[閩南網]龍擡頭是哪一天?2018年農曆二月二龍擡頭是3月18日在中國傳統習俗裡二月二龍擡頭有剃頭理發的說法二月二龍擡頭為什麼要理發?二月二龍擡頭各地習俗盤點如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二月二龍擡頭為什麼要剃光...
2025-09-06
24節氣寒露幾日幾号
24節氣寒露幾日幾号
24節氣寒露幾日幾号?2021年寒露節氣時間是公曆2021年10月8日9點38分53秒,農曆辛醜年九月初三号,星期五,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24節氣寒露幾日幾号?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24節氣寒露幾日幾号2021年寒露節氣時間是公曆...
2025-09-06
二十四立冬節氣天氣特點
二十四立冬節氣天氣特點
二十四立冬節氣天氣特點?氣溫下降變化明顯随着冷空氣的加強,氣溫下降的趨勢加快北方的降溫,人們習以為常從10月下旬開始,先後供暖,人們好在還有一個避寒之地而對于此時處在深秋“小陽春”的長江中下遊地區的人們,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5℃,今天小...
2025-09-06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