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幾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The Three 一代的體驗分享。那幾年也喜歡折騰,很多音頻設備進進出出,唯獨那台The Three我聽了很久。那是一台散發着古樸魅力,蘊藏着澎湃潛力且擁有藍牙、WiFi等多種無線接駁方式的HiFi産品,老實說,我對采用這類結構的音箱并不感冒,主要是因為很多采用這類結構的音箱無法呈現真實而規整的聲場,但The Three所散發出的獨特音樂魅力還是深深打動了我。一晃幾年過去了,這段時間有機會體驗到了它的升級産品-----The Three II。
The Three II沿襲了一代産品的外觀設計,簡言之,其傳承着Klipsch Heresy III音箱的美學标準。我手裡的這台,依舊是自己偏愛的胡桃木色機身,配合亞麻灰色織物防塵罩,看上去相當複古。
這台音箱取消了一代産品上的弧形腳架,底部改用四個接觸面積碩大的腳墊,正面右上角的手寫字體名牌也改用圓形設計。
所有的操作按鍵都集中在音箱頂部,一鍵操作。古樸的撥杆式電源開關總能夠讓人聯想起那些有年代感的電器。通過轉動機械式旋鈕可以選擇四種連接模式: 藍牙、AUX IN、 USB,和PHONO,音量旋鈕位于模式旋鈕下方。如果你使用過上一代産品,就會發現,這些按鈕的布局未曾改變,經典布局老練而親切。
The Three II自帶唱片前置功放,大家可以将黑膠唱機與The Three II直連。這台音箱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黑膠回暖的大環境。黑膠因具有不可比拟的儀式感和模拟味兒一直備受傳統HiFi玩家推崇,即便在數字化音樂愈發發達的今天,還是有不少發燒友樂于使用黑膠唱機。但黑膠系統在搭建方面費錢費力,The Three II直連唱片前置功放的功能,為黑膠用戶提供了一種便捷穩妥的黑膠聆聽方式。
音箱背面印刷有古銅色的品牌LOGO,手寫體The Three型号,以及産品信息,警示性信息等。3.5mm AUX IN、唱機前置功放/RCA模拟、USB AUDIO、USB接口也集中在音箱背面。
Klipsch The Three II采用了兩隻2.25"全頻單元 一隻5.25"低音單元,箱子側面安裝了兩隻5.25"被動輻射單元。120W的峰值功率,聲壓級106dB,頻率響應:45Hz ~20kHz @ -3dB ,能夠支持碼率高達192KHz/24Bit的高解析音頻。
無線連接方面,The Three II支持藍牙5.0協議,低功耗模式傳輸速度上限為2Mbps,是之前4.2LE版本的兩倍。有效工作距離可達300米,是之前4.2LE版本的4倍。帶寬和連接穩定性方面的優勢,也讓無線聆聽無損音樂成為可能。
如果小夥伴們側重音質,又不想收到特種繁瑣搭配和線材的困擾,The Three II應該是個很靠譜的選擇。該音箱完美支持AAC和aptX高保真藍牙編碼格式。用戶可以通過iPhone/iPad和安卓手機、播放器等設備與之連接,聆聽高質量的無損音樂。
值得肯定的是,這台音箱的藍牙連接穩定性和音質也特别出色。我經常用手裡的iPad Pro和Astell&Kern SE180等設備與之連接來播放音樂。
音質表現
寬松,溫潤,醇厚,如果非要給傑士The Three II貼個标簽,相信用這些詞彙來概括絕不為過。老派醇厚的音色,又能夠很好的平衡聲音的清澈與通透。初聽讓人感覺素質不高,也皆因其整體聲音風格所緻,比較下來就會發現,The Three II維持着出色的清晰度,并能體現出豐富的音樂層次。
The Three II同上代産品一樣,搭載了一顆5.25英寸低頻單元和雙膜共振低頻反射器,經過工程師是悉心調校,這台音箱能夠帶給小夥伴們非常濃郁的音樂氛圍和澎湃的能量感,在流行、爵士、古典器樂方面,能夠體現出寬松而醇厚的低頻質感。同時,它沒有丢掉豐富的低頻細節。 The Three II在低頻彈性和速度感上也有良好的表現,其對鼓面的彈性和張力能夠有及時而迅猛的反饋,隻是其寬松醇厚的調音讓用戶會略微左右用戶對這些細節的判斷。
人聲醇美自然,散發着該品牌的獨特魅力。其對于聲音信号微弱變化的精準把控,把唇齒細節體現的格外迷人,尤其适合表現胡德夫、B.B.King,蔡琴這類厚嗓。單拎一些聲線纖細的女聲來聽,也能體現出良好的線條性和人聲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