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春聯的來曆貼春聯的講究
春聯的來曆貼春聯的講究
更新时间:2024-05-15 04:20:44


春聯的來曆貼春聯的講究(貼了這麼多年的春聯)1

除夕貼對聯是春節最經典的習俗,其背後具有深厚的文化蘊涵與曆史淵源。貼對聯的起源與桃符、門神等事物密切相關,随着時代的發展,對聯也逐漸與文人才子挂鈎,成為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徑,他們把酒言歡、吟詩作對,将對聯文化發展到極緻。

一、對聯的來曆

據學者考證,目前最早的對聯應該在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時出現。五代十國為分裂割據的時代,戰争頻發,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在鬼神崇拜盛行的當時,人們便在具有辟邪功能的桃符上,刻寫比較吉祥的句子并懸挂在門上,俗稱“懸桃符”。

據《宋史》記載,當時後蜀的末代皇帝孟昶曾寫下過“新年納餘慶,嘉節号長春”一句,并将其擺放在門的兩側。此事似乎隻是孟昶皇帝生涯當中的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卻因後來的後蜀亡國一事而牽涉出另一個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孟昶寫下的話不是“嘉節号長春”嗎,巧的是,後來孟昶帶領後蜀國投降北宋之時,正逢趙匡胤的誕辰,而其誕辰在當時被人們稱為“長春節”。更巧合的是,前來接收後蜀國領地的北宋大臣,正好名為“呂餘慶”。就這樣,“長春節”與“呂餘慶”正好對應着孟昶所寫的兩句話,而這句話也被後人稱為後蜀國的亡國之兆。


春聯的來曆貼春聯的講究(貼了這麼多年的春聯)2

《國家寶藏》中的後蜀皇帝孟昶

對聯也的确起源于五代十國時期,不過,此時的春聯隻是一些刻寫在桃符上的吉祥話,雖然工整,但還不怎麼講究寓意與平仄韻律,可以說是對聯的初級形态。


春聯的來曆貼春聯的講究(貼了這麼多年的春聯)3

刻有門神名字的桃符

二、對聯的發展

到了宋代,由于社會文明的進步,桃符與春節的驅傩儀式一樣,其本身帶有的祛除妖鬼的神秘色彩逐漸減弱,相反,其帶有的新春祈福的特點逐漸成為其主要特征。

随後,人們便把這種帶有新春祝福與祈福色彩的桃符叫作“春貼”,直到明朝時期人們才将其正式命名為 “春聯”。

在宋代,盡管在桃符上寫吉祥話的做法還沒有普及,但這種行為卻逐漸受到了文人雅客的喜愛,文人将其視作彼此之間交流與比賽的途徑之一,通過對對聯,既能夠陶冶情操、增添文采,還能夠一較高下。


春聯的來曆貼春聯的講究(貼了這麼多年的春聯)4

宋徽宗《文會圖》局部

宋代有不少文人曾在著作中留下了關于桃符或春貼的記載。南宋著名文學家周密曾在《癸辛雜識》中寫過一個故事,說某縣的教谕因在桃符上寫了一副對子——“宜人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而被人舉報說他話裡有話,結果便因言獲罪。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也曾在其《元日》一詩中寫道:“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新桃與舊符,就是指對聯。

此外著名理學大家朱熹與政治家範仲淹更是十分喜愛撰寫這種對仗工整的語句,并經常以此為禮物送于别人。在衆多理學、文學大家的推崇之下,在除夕夜寫對聯也成為文人消遣與怡情的重要手段。


春聯的來曆貼春聯的講究(貼了這麼多年的春聯)5

王安石紀念館雕像

三、對聯真正的普及時期

其實在明代之前,對聯還僅僅局限在文人士大夫群體當中,是他們把酒言歡的佐料,貼對聯真正得以普及到民間,是從明朝開始的。

陳雲瞻曾在其文中寫道:“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出觀。”意思是說,除夕前,明太祖朱元璋曾命令南京的達官貴人在家門口張貼對聯,朱元璋要在微服私訪時看看他們門前的對聯是否有趣。


春聯的來曆貼春聯的講究(貼了這麼多年的春聯)6

胡軍飾演的朱元璋

此時的對聯出現了兩個新的特點:

其一,對聯不再刻寫到桃符上而寫在紅紙上,用紅紙書寫不但成本低,而且寓意十分喜慶,這一習慣也延續至今。

其二,對聯在創作水平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其創作日漸與桃符相分離,在吸收唐詩、宋詞、元曲等諸多藝術創作手法的基礎上,字數不斷增加,形式也不再拘泥于五言或者七言,題材也由文人之間的典故文化擴展到民衆的生活百态。


春聯的來曆貼春聯的講究(貼了這麼多年的春聯)7

寫在紅紙上的春聯

到了清代,春聯發展到繁榮乃至全盛時期。南懷瑾曾經說過,中國文化在文學方面有一個境界上的演化過程,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到了清代則是對聯。

清朝時期的對聯有這樣幾個特點:

其一是用處極為廣泛。清人周世德曾說:“今夫對聯之相需也,亦甚廣矣。自門庭樓閣、廳堂書室、園亭台榭、壽誕婚嫁、文武科第,以及市井僧道寺觀、翠館優場,春夏秋冬,無物不有,無時不然,無處不用。”

意思是說,對聯在空間上從高雅的門廳樓閣、書房花園,到市井社會中的道觀寺廟,乃至娛樂場所,都有存在,從時間上來說則貫穿了一年當中的春夏秋冬。

其二是對聯的創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八股文主題、構思、文氣、用筆等方面的影響,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人們在寫對聯時開始模仿八股文,要為對聯寫一段序言以對其做一個簡要介紹。到清代中晚期,則出現了大量挽聯性質的對聯,此外桐城學派的複興也使得對聯更加的散文化,更富有文學色彩。


春聯的來曆貼春聯的講究(貼了這麼多年的春聯)8

大明湖裡的一副對聯

文史君說

對聯自唐末五代産生之後曆經千餘年的發展,内容不斷成熟,形式更加多樣,在時空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如今的對聯内容多以祝福語句為主,雖然其文學性不再成為大衆關注的焦點,但其所承載的祝福與希望卻是古往今來人們所共同期盼的。

參考文獻

張小華:《中國楹聯史》,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楊甜:《對聯的承襲與演變——基于認知傳播學視角的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作者:浩然文史·劉越)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别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