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餃子的來曆
餃子的來曆
更新时间:2025-07-19 11:17:17

餃子是一種曆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肴。

在中國許多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除了北方将餃子作為節日美食外,南方人也在一定的場合中食用餃子。

餃子的來曆(餃子的來曆與發明者)1

來曆:

建安初年,張仲景出任長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辭去了太守官職,告老還鄉,決心為百姓治病。

這時正值數九隆冬,他在回鄉路上,看到那些為生存而奔波的窮苦百姓,衣不遮體,許多人耳朵都凍爛了,心裡更加難受。

他一到家,登門求醫者便蜂擁而至。可是張仲景心裡老惦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親們。冬至到了,他讓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了醫棚,盤上大鍋,專門舍藥為窮人治凍傷。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藥材放在鍋裡,熬到火候時再把羊肉和藥材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治病的窮人,每人一大碗湯、兩個“嬌耳”,這藥就叫“祛寒嬌耳湯”。人們吃後,頓覺全身溫暖,兩耳發熱。從冬至起,張仲景天天舍藥,直舍到大年三十。鄉親們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歡歡喜喜地過了個好年。

從此以後,每到冬至,人們就想起張大夫為鄉親治病的情景,也模仿着做嬌耳的辦法,做起了食品。為了區别“嬌耳湯”的藥方,就改稱為“餃耳”。因叫着别嘴,後來人們就叫它“餃子”了。天長日久,形成了習俗,每到冬至這天,家家都吃餃子。

餃子的來曆(餃子的來曆與發明者)2

餃子雖然到了明清才成為定俗,但它的産生卻可以追溯到更加久遠的年代。 據考證早在春秋中晚期時就有餃子這種食品,這可以從1978年在山東省滕州出土的薛國故城裡找到證據,在這裡出土的薛國故城裡,共挖掘了9個墓葬,其中有一座是春秋時代的薛國君主墓。在該墓出土的一套青銅禮器中,有一個鏽蝕的銅器,裡面整整齊齊排放着一些白色食品。它們為個體三角形,内包有屑狀餡料。後經考察,此為今天的餃子和馄饨。這是迄今為止在我國所發現的最早的餃子。

春秋時期的墓葬中出土的餃子告訴我們餃子在我國的食用曆史至少有2500年了。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回族的節日是什麼
回族的節日是什麼
回族的節日是什麼?回族的節日有:開齋節(肉孜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齋月等,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回族的節日是什麼?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回族的節日是什麼回族的節日有:開齋節(肉孜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齋月等。因為信仰伊斯蘭教,回族每年...
2025-07-19
中秋吃月餅怎麼由來的
中秋吃月餅怎麼由來的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以後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西湖遊覽志》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東坡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來贊譽月餅。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
2025-07-19
秋色漸晚逢重陽
秋色漸晚逢重陽
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交彙點訊十月桂花香滿枝,一品軟糯重陽糕。重陽節又名敬老節,民間自古有插茱萸、品菊花酒、登高、蒸重陽糕等習俗。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積極倡導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社會風尚,10月13日下午,揚州市邗江區竹西街道竹西社區...
2025-07-19
兒時的重陽節的習俗
兒時的重陽節的習俗
明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九九重陽節了。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九”是一個至高陽數,在易學中九為最大的陽數,而九九陽氣更旺,農曆九月九日因此被稱為重陽,也是一年中吉祥的日子之一。而且,“九九”諧音“久久”,重陽也就有長久、吉祥之寓意,人們在這一天...
2025-07-19
雙色茉莉幾月扡插
雙色茉莉幾月扡插
雙色茉莉幾月扡插?雙色茉莉進行扡插,可以選在春季的3月份左右,也可選在秋季的9月份左右,在這兩個季節中進行扡插,氣候比較的合适,濕度很适宜,所以扡插的成活率也比較高其餘的時間也可以扡插,隻要保持周邊的溫度适宜,就能扡插成活,隻不過成活率不如...
2025-07-19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