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霍金講述時間簡史
霍金講述時間簡史
更新时间:2024-05-03 13:41:21

霍金講述時間簡史(時間簡史為何賣得好)1

青年霍金

中國無人不知他的故事:史蒂芬·霍金,英國大物理學家,21歲患上肌肉萎縮側索硬化症,從此在輪椅上待了半個世紀。2018年3月14日,霍金去世,享年76歲。有人說,霍金沒有死,他隻是終于擺脫了束縛着自己的軀殼。從輪椅上一躍而起,飛向了那個他一直憧憬的地方——廣袤的宇宙,成為真正的“外星人”。

禁锢在人類軀殼裡的“外星人”

有人說霍金是禁锢在人類軀殼裡的“外星人”,要不然怎麼他會知道那麼多宇宙的事情?

宇宙論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作為宇宙裡高等生物的人類不會滿足于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綿延,還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義。從亞裡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說”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說”的演化就花了1400年的時間。再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又花了近300年。

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他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霍金有三大理論貢獻:(1)他和英國數學家彭羅斯共同提出“奇點定理”。成功證明了“廣袤巨大的宇宙,一定起源于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之中。”(2)提出了“無邊界宇宙模型”。認為宇宙沒有開端和起點,因此也就不需要上帝來創造,直接從根本上駁斥了神創論。(3)“黑洞輻射”。霍金提出:黑洞不黑,會發光,會輻射幾乎所有的基本粒子。但天文學家幾乎不可能觀察到這些輻射。霍金提出三個著名觀點:(1)關于外星人,霍金認為:人類或許會在某天收到外星人的信息,但我們要謹慎回複。因為人類跟高等外星文明的接觸,就相當于美洲土著見到了哥倫布,并不見得是一件好事。(2)關于人工智能,霍金多次表示:人工智能可能是人類的重大機遇,但也可能造成人類的毀滅。他相信電腦早晚能像人類一樣具有智慧,甚至還能自行設計出比自己更強大的電腦,除非人類社會能夠找到控制人工智能發展的辦法,否則它的出現将可能成為“文明史上最糟糕的事”。(3)關于地球資源,他預言在未來幾百年内,地球将不可避免地發生大災難,為了分散風險,人類應該前往太空,移居到其他宜居星球,而不僅僅是守在地球。在2016年,他和俄羅斯投資大亨尤裡·米爾納共同啟動了“攝星計劃”,希望以1/5的光速将飛行器送至半人馬座α星,以此讓星際航行變成現實。

《時間簡史》:宇宙星辰的“聖經”

霍金逝世,中國著名青年歌手、TFBOYS隊長王俊凱在第一時間發出微博:“緬懷霍金先生,您永遠屬于宇宙星辰,您的教誨我也會銘記在心。”一個18歲的歌手為何會悼念宇宙學家?原來,霍金生前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的最後一條微博回複的是王俊凱詢問他的關于宇宙的好奇問題:“我們還為宇宙移民做何準備?在我們探索未來和科技的同時,該如何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霍金回複微博發表于2017年11月24日,稱“我很高興就@TFBOYS-王俊凱提出的優秀的問題做出一個視頻回應。他的提問讓我看到了中國千禧一代的年輕人對未來的思考和好奇心。我希望,當你們追求科學以及其他創意時,如此的好奇心和自信可以延續下去。這些品質也将在@Next Idea騰訊創新大賽上得到慶祝。讓我們一起展望未來。”

霍金可能是這個世界上大衆認知度最高的科學家,很少有自然科學家,尤其是理論派學者能引發這麼多平凡大衆甚至廣大網友的關注,換句話說,他是一位“曲高和衆”的偉大自然科學學者,還是一個時尚“網紅”。2016年4月12日,霍金入駐新浪微博,網絡星雲一片歡騰,網友們都為結識了一個“外星人”而高興。短短23個月,霍金的網絡粉絲數達到了459萬。這自然不是因為他的理論貢獻。而是因為另外兩個原因:第一、他面臨殘疾命運的樂觀豁達;第二、他把人們領進宇宙世界,向人們展示移居其他星球的前景。而後者是在一本被人們稱作宇宙星辰的“聖經”——《時間簡史》完成的。

基督教教導衆人,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人死之後有的進天堂、有的入地獄。中國人信奉的是盤古開天辟地,女娲補天造人,人死之後輪回轉世。那麼真正的世界到底是怎麼産生的,人類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人有沒有前世和來世?宇宙起源于哪裡,未來會怎樣?宇宙有開端與邊緣嗎?如果有的話,在此之前發生過什麼?宇宙是永恒不變還是膨脹或是在收縮?我們知道杯子在重力作用下,會從桌子掉到地上;但為什麼我們從未看到碎杯子集合起來并跳回到桌子上呢?這就是時間的秘密。那時間又是什麼?它的起點在哪裡,又将在何地終結?時間可逆轉嗎?可以穿越時間隧道去旅行嗎?史蒂芬·霍金将這些宇宙奧秘寫進了《時間簡史》。“我注意到,即使那些聲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而我們無力改變’的人,在過馬路的時候都會左右看。”書中霍金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帶我們來一場時間之旅。該書是關于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重要的經典科普著作,在這本書中,霍金講的全都是關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包括:我們的宇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等内容,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遙遠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質等知識,并對宇宙的起源、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命題進行了闡述。第一版中的許多理論預言,後來在對微觀或宏觀宇宙世界觀測中得到證實。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時間簡史》的暢銷程度是要與《聖經》相比的。《時間簡史》自1988年首版以來,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銷售了2500萬冊,在中國就達百萬冊。也即是說,世界每300人就擁有一本《時間簡史》,它在國外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出現了237周,成為國際出版史上的奇觀。所以霍金的博士後學生開玩笑說:“霍金的書,比麥當娜談性的書還好賣。”《時間簡史》為何賣得好?因為霍金喜歡講故事,隻用了一個公式,霍金本人的天才見識和引人入勝的修辭手法。

霍金曾說:“有人說,大家購買我的書是因為讀了它的評論或者它上了暢銷書榜,但他們并不讀它;他們隻是将其放在書架或咖啡桌上,因此不須費力讀通而僅是擁有它就值得炫耀。我斷定會有這種情形發生,但我不知是否比大多數其他的包括《聖經》和莎士比亞著作在内的嚴肅的書籍更甚。另一方面,我知道至少有一些人讀過它,因為我每天都收到一疊有關此書的信件,許多人提出問題或者給出仔細的評論,這表明他們至少讀過它,即便還不能完全理解。我還不時被街上行人攔住,他們告訴我如何欣賞此書。當然,我是比大多數作者更容易被認出,或者說更有特征,如果不是更傑出的話。但是,我接受到的公衆祝賀的頻繁度(這使我的九歲的兒子十分難為情)似乎表明,購買此書的人士中至少有一部分的确在閱讀它。”

著名曆史學者葛劍雄在1998年8月26日《文彙報》發文“邂逅霍金”,他寫道:“自從《時間簡史》在中國翻譯出版後,知道霍金的人越來越多。青年學人争讀《時間簡史》,一時頗有洛陽紙貴之勢......我對霍金以高度殘疾之身能寫出如此經典著作的精神和業績,卻是充滿了深深的敬意。我知道霍金是劍橋大學的,想不到在來劍橋的第二周就見到了他。7月15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約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曆史的ORCHARD(果園)茶室,走過劍河邊時他告訴我,傍晚霍金常在這裡散步,有時可以遇見他。于是霍金成了我們的話題,我問這位學西方哲學的博士生是否看過《時間簡史》,他說看過,但也沒有看完。六時半,當我們從茶室回家又經過劍河邊時,忽然我見到前面緩緩駛來一輛輪椅車,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見到的完全一樣。車駛近了,我卻呆滞了,是敬仰,是震驚,是凝視,是沉思;都是,或許都不是。在他經過我身邊的那段時間我什麼也沒有做,隻是目送着他靜靜地過去。這是一個弱小的身軀,稍向右側傾斜地靠在。或者說是被安放在輪椅車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見不到他有其他動作。他的目光顯得異乎尋常,可以看成極度冷漠,也可以視為顯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識地摸着照相機,但我既沒有移步,也沒有拍照,連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頭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或許是霍金獨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對于這樣一位随時面對逼近的死神卻依然像超人那樣奮鬥的人,對他的任何幹擾都是一種罪惡,更不用說任何好奇的舉動或過分的熱情表現。”

他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傳奇

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有個女記者提出了一個全場頓然無聲的無比尖銳的問題。她說:“霍金先生,難道你不為被固定在一個輪椅上面感到悲哀嗎?”衆所周知,霍金是個全身癱瘓的人,隻有一些手指可以活動,其命運是無比的悲慘的。然而,霍金很鎮定自若地用手指在鍵盤上敲出這樣一些字:“我沒有悲哀,我卻很慶幸,因為上帝雖然把我固定在一個輪椅上,卻給了我足以想像世界萬物,足以激發人生鬥志的能力。其實,上帝對人都是很公平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

1963年,21歲的霍金被診斷為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醫生當時認為,他隻能活2到3年。在2013年發布的紀錄片《霍金》中,他說:“每一天都可能是我的最後一天,我渴望每一分鐘都不被虛度。”但是霍金堅持到了76歲高齡,結了兩次婚,并育有三個孩子。1985年,霍金動了一次穿氣管手術,從此完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隻能靠右眼的肌肉移動特制眼鏡的按鈕,操作發聲器“講話”。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其艱難地寫出了曠世著作《時間簡史》。

《時間簡史》中文版譯者之一在譯序中描述他在1979年第一回見到霍金時的情景:那是第一次參加劍橋霍金廣義相對論小組的讨論班時,門打開後,忽然腦後響起一種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回頭一看,隻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着電開關。譯者盡量保持禮貌而不顯出過分吃驚,但是他對首次見到他的人對其殘廢程度的吃驚早已習慣。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在失聲之前,隻能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談,這種語言隻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後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于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将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人們不得不對人類中居然有以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從内心産生深深的敬意。每天他必須驅動輪椅從他的家劍橋西路5号,經過美麗的劍河、古老的國王學院駛到銀街的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辦公室。該系為了他的輪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留給哲學的戰書

在西方人文曆史上,一直到近代,哲學本來就是一門涵蓋一切領域的學問,人類所有的知識被稱之為“哲學”。愛因斯坦這樣談論哲學:“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麼,哲學顯然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

霍金晚年與物理學家列納德·蒙洛迪諾合著《大設計》,再次發問宇宙的起源與運作方式、現實的本質、萬物的起源等問題。在書中的第一章,他直接地否認了哲學回答上述問題的可能性:“哲學已死。哲學已經跟不上科學尤其物理學的現代發展。”他斷定,當今世界已經出現不了康德、彭加萊和羅素這樣的人物了。霍金為什麼要在《大設計》之中說“哲學已死”呢?根本原因就在于西方哲學對宇宙本體的無解。霍金認為,哲學家已經沒有能力發展出任何的一套有價值的“描述宇宙為何物的理論”。霍金最激進的位置乃是想以物理學回答宇宙為何如此行為,而不僅描述宇宙的規律。這點正是霍金對哲學、宗教的最大挑戰。(林文俏)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