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山海經的故事和成語
關于山海經的故事和成語
更新时间:2024-04-28 01:10:45

《山海經》是先秦志怪古籍,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内容早佚。主要内容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民族、物産、藥物、祭祀等。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女娲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而這些神話故事,濃縮成了一個一個精煉的成語,繼續活躍在人們的語言之中。

精衛填海

關于山海經的故事和成語(山海經裡的那些成語)1

【出處】《山海經校注》“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傳說炎帝神農氏有個小女兒,名字叫女娃。有一天,女娃獨自一個人離開家,來到東海邊玩耍,沒想到在此溺水身亡。她死後化作一隻小鳥,長着花腦袋、白嘴殼、紅足爪。這隻小鳥心中充滿了怨恨,整日整夜地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人們便給她取名叫作“精衛”。精衛不甘心自己的死,她終日不停地在東海上空盤旋、啼叫,她既恨東海奪走了自己的生命,也擔心再有其他人在東海裡淹死,于是每天不停地從西山銜來一條條小樹枝、一粒粒小石頭扔進海裡,想要把東海填平。

人們同情精衛的不幸遭遇,也欽佩精衛不屈不撓的精神,把她叫作“誓鳥”“志鳥”“帝女雀”,還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迹,叫作“精衛誓水處”。陶淵明的《讀山海經》一詩中,也有“精衛銜微木,将以填滄海”的句子。

“精衛填海”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誇父逐日

關于山海經的故事和成語(山海經裡的那些成語)2

【出處】《山海經•海外北經》:“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誇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人,他雙耳挂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幹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幹後,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澤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誇父臨死,抛掉手裡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誇父逐日”這個成語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刑天争神

關于山海經的故事和成語(山海經裡的那些成語)3

【出處】《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與帝至此争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戚以舞。”

刑天是古代的戰神,與天帝争神位,天帝砍下他的腦袋,把它埋葬在常羊山。但是刑天仍然不肯屈服,以殘缺的身體複活,沒有頭的刑天便用兩個乳頭當眼睛,用肚臍當做嘴巴,一手持盾牌,一手執大斧,仍然挺立在那裡揮舞戰鬥。後來,刑天已經成為勇猛鬥士的象征。

“刑天争神”後來比喻大無畏的精神。人們則用刑天來借指那種不屈服于命運,充滿勇氣,抗争不止的悲劇英雄。

巴蛇吞象

關于山海經的故事和成語(山海經裡的那些成語)4

【出處】《山海經海内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傳說古時四川有一條蛇,頭大口大,以至于吞下了一頭象,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頭吐出來。“巴蛇吞象”這個成語則比喻人心不足,貪得無厭,得寸進尺。後來也有成語“人心不足蛇吞象”,意思是說人的貪婪之心不滿足的時候,一條蛇可以把大象吞下去,這時候則有大難臨頭。

◎本文轉載自“中國成語大會”,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