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立春的民間風俗以及習俗
立春的民間風俗以及習俗
更新时间:2025-05-18 09:11:04

立春的民間風俗以及習俗?立春的民間風俗(1)打春牛,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立春的民間風俗以及習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立春的民間風俗以及習俗(立春的民間風俗以及習俗介紹)1

立春的民間風俗以及習俗

立春的民間風俗

(1)打春牛

打春牛就是在立春日用黃土造牛并鞭打之,寓意鞭策耕牛、辛勤耕耘。古時皇宮内打完春牛之後,把黃牛搬至臣子府前,讓臣子打春,而在府門前路過的行人也可以打春牛。由于這種風俗,所以立春在民間又稱為“打春”。

(2)喝春酒

喝春酒在我國古代就有,現在在部分地區仍然延續着這一傳統習俗。有的企業,在新年開工的時候,也會有老闆宴請員工喝春酒,一起熱鬧熱鬧的傳統。

(3)吃春餅

古代每逢立春日,民間有吃春餅的飲食習俗。春餅是用麥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餅,以豆芽、韭黃、粉絲等炒成的合菜作餡兒包着食用。吃春餅講究将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名為“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立春節氣的習俗

(1)迎春

為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準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動是在立春當天舉行,具體時間以曆書表為準,有時在當日辰時,有時在子時半夜。迎春活動一般都在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中,擡上春官遊行顯威,前擁後擠,威風無比。并有報子、馬弁等身着長袍馬褂,或各樣奇裝異服,坐在二人擡的獨木杠子上,邊進行邊做戲,打渾鬥趣,引人發笑。迎春的隊伍由四面八方擁向春棚前集中,然後到縣政府(縣衙)報喜迎春。

(2)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紮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制作春牛圖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塗上顔料,一個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谷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得民心。春牛糊好後,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3)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内容。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表示迎春的志願。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4)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着由群衆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谷豐登”等吉祥話語。

(5)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為甲日,後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禮·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蠟,天子之祭也。”漢以前隻有春社,漢以後始有春、秋二社,約在春分、秋分前後舉行。社日以祭神為主,并兼有鄉鄰聚會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并結綜會社,牲醪,為屋于樹下,先祭神,然後飨其昨。”唐代詩人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見古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後成為風俗流傳後代,成為一種祭祀活動,意為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

(6)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制作一個約3厘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後者稱為“散疹”。

(7)遊春、報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擡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大街小巷。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豆漿沒有以前好喝的原因(豆漿大家天天喝)
豆漿沒有以前好喝的原因(豆漿大家天天喝)
  豆漿大家都知道是由黃豆制成國外稱之為植物奶黃豆起源于中國大約有5000年的曆史了,最早的時候是沒豆漿那麼豆漿是什麼時候來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豆漿沒有以前好喝的原因?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豆漿沒有以前好喝的原因   豆漿大家都知道是由黃豆制成。國外稱之為植物奶。黃豆起源于中國。大約有5000年的曆史了,最早的時候是沒豆漿。那麼豆漿是什麼時候...
2025-05-18
春節期間文旅活動方案(我們的節日春節)
春節期間文旅活動方案(我們的節日春節)
     “九獅拜象”賀新春   1月24日,在上猶縣天沐溫泉景區,民間文藝隊舞起“祥龍”“九獅”和“大象”,為遊客表演非遺民俗——客家燈彩“九獅拜象”。春節假期,上猶縣文旅部門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為市民和遊客送去歡樂的同時,也送上了一道道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黃春華 鐘芳億 文/圖   ,
2025-05-18
國産劇還有人看嗎(觀衆需要節日特供劇)
國産劇還有人看嗎(觀衆需要節日特供劇)
  台網壁壘消失後的新需求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這句如今仍被頻繁提起的台詞,出自1997年底的《甲方乙方》。把自己包裝為“賀歲片”的它,成為了中國商業電影的重要節點。它的成功,也讓内地市場開始了對賀歲檔等檔期的挖掘。   時至今日,卻很少有人記得與《甲方乙方》同一年出現的賀歲劇。      1998年春節,3集短劇《家和萬事興》在當年春晚後...
2025-05-18
避開盧森堡生活這幾個誤區(生活在盧森堡必須知道的幾個節日)
避開盧森堡生活這幾個誤區(生活在盧森堡必須知道的幾個節日)
  盧森堡有一些他們國家特有的節日,這也豐富了盧森堡的文化和社會生活。   在春季,盧森堡的大多數假期和慶祝活動都圍繞着複活節假期周末,從全國篝火燃燒到椒鹽脆餅周日。請一天假,沉浸在盧森堡的文化場景中。   Buergbrennen   這個篝火日(大齋節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在整個盧森堡投下煙雲,村民們在虔誠的教徒儀式中燃燒木材以慶祝春至。大家通過燃燒一大堆木...
2025-05-18
史記這本書的來曆(史記書名的由來)
史記這本書的來曆(史記書名的由來)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書中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公元前2700年左右),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之間近三千年的中華古代曆史。   《史記》作為一部紀轉體通史,不僅僅是隻記載了統治階級的重大曆史活動,它也記載了涉及到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諸如政治、經濟、戰争、文學、藝術、地理、科技、...
2025-05-18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