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4-05-02 23:40:21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實習生 劉寅

4月21日,在世界讀書日前夕,人文紀錄片《文學的日常》第二季在東南衛視、海峽衛視和優酷視頻上線。這部紀錄片的第一季于兩年前播出,它從“友人走訪”的角度切入,帶領觀衆走近馬原、馬家輝、麥家、阿來、小白五位作家,迄今豆瓣評分8分。今年,新一季《文學的日常》将有六位作家和他們的朋友現身,分别是劉亮程與洪啟、于堅與虎良燦、李修文與韓松落、雙雪濤與史航、李洱與張清華、陳彥與陳小朵。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1

4月21日,人文紀錄片《文學的日常》第二季上線。全文劇照由《文學的日常》創作團隊提供。

“我想告訴大家,日常生活裡依舊有一些夢境,有一些稍微起飛的時刻。”在新一季《文學的日常》第一集播出當晚,《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他說:“以前不少人覺得文學距離自己很遙遠,不是的,日常中有一部分就是文學的,那些閃光的、詩意的存在是屬于文學的。所以文學裡面有日常,日常裡面也有文學。”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2

工作中的王聖志(右一)

【對話】

閃光而詩意的存在,能打動很多人

澎湃新聞:怎麼想到要拍《文學的日常》這個系列?

王聖志:《文學的日常》已經拍到第二季了,第一季的拍攝是在2019年吧,當時想拍這個系列其實跟個人志趣有關。我是中文系出身,研究生讀的也是現當代文學,工作後大部分休閑時間也用來看小說。有一次在上海的一個飯局上,馬家輝跟我說作家跟作品之間的關系有點像母雞和雞蛋的關系,你吃這個雞蛋覺得很好,就有可能想見見這隻母雞。我想确實是這樣子的,作品和作家本人,二者之間應該有一種互相映射的關系。

一直以來,我對作家這個群體也充滿興趣,但我知道這個時代不屬于作家了。這個時代是智能時代,或者說5G時代,流量時代,總歸不是作家時代。我最初的預想是拍完以後沒什麼人看,但後來我也告訴自己,或許這也是作家最好的時代,因為作家并不需要太多的關注。

另一方面,作家這個群體有個特質,他們是以思考為主要生活的人,他們通過文字撫慰人心。其他的信息溝通,比如我們每天刷了大量的抖音,刷了大量的今日頭條,說白了是大數據推給你的,并不算真正的溝通,但人又确實需要溝通。所以我想這個群體在今天這個時代依然具有意義。于是我就動念去拍一批當代作家。

澎湃新聞:“文學的日常”這個片名是一開始就定了嗎?相關的名字可能有“作家的日常”,但是意味就完全不同了,所以我也好奇“文學的日常”這個名字承載了哪些想法?

王聖志:是的,謝謝你提這個問題,這麼多記者就你提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把它叫做“文學家的日常”,或者“作家的日常”,但這樣的名字就很平庸了。我們的日常本來就是貼在地上的,日複一日的。那為什麼要在日常前加一個定語——“文學的”?因為文學意味着一種做夢的能力,意味着哪怕是貼在地上,文學也能把你從塵土裡拎高一點,有一點點飛翔的能力。在這部片子裡,我從不給作家立傳,從不用一段長長的解說詞介紹他寫過什麼、獲過什麼榮譽,都沒有,我看重的是文學而不是文學家,我是要拍他們身上的文學性,也叫做夢性。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3

《文學的日常》第一季豆瓣評分8分。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4

《文學的日常》第一季豆瓣短評

澎湃新聞:在作家選擇方面有哪些特别的心思?第一季有馬原、馬家輝、麥家、阿來、小白,第二季有劉亮程、于堅、李修文、雙雪濤、李洱、陳彥。

王聖志:我的标準不在于文聯作協,不在于文學獎項,不在于影視改編,也不在于是否自帶流量。這兩季下來,我的選擇完全是從自己的閱讀興趣出發的。我選擇的作家,都是這些年我已經看過了主要作品,并引發我閱讀思考的人。所以第一季出來後我看彈幕和評論,有很多觀衆說誰誰誰他也喜歡,誰誰誰之前不熟但是從此粉了,這是我沒想到的,我沒想到個人的興趣也能喚起很多人的共鳴。也可見有些作家是不屬于個人的,他的作品和想法能打動很多人。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5

于堅(左)與虎良燦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6

于堅

澎湃新聞:說服作家“上鏡”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王聖志:你知道,作家和記者、導演的“見面”并不友好,我吃了很多閉門羹。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大部分作家在精神世界裡非常活躍、敢于冒險和探索,但他可能在現實世界裡,反而是笨拙的、羞怯的、膽小的,面對鏡頭手足無措。所以碰到媒體,很多作家的第一反應是拒絕的。

但是我很自信,我鏡頭下的作家是自如的,不管是誰,他們一定能掏心掏肺地講話。劉亮程老師一開始還擔心我把他拍壞了,強烈要求播出之前看樣片,我就把樣片發給他,當晚他沒回應,我也不問。到了第二天,他告訴我中午又看了一遍,還說從沒想到中國電視台的導演可以拍成這個樣子,說這個片子比他看到的很多國外作家紀錄片意味深長多了。而且,他講到整個拍攝過程非常愉快,他沒有“被采訪”的感覺。所以要走近作家,你首先要變成作家的知音,甚至努力變成作家的同行,他才不尬,才願意敞開心扉。

當然,要真正成為他們的同行是不可能的,他們每個人都是多年堅持思考和寫作,我怎麼可能因為拍一部紀錄片就成為作家呢?所以我坦白告訴你,每次拍完一個作家我都如釋重負,因為在采訪之前我做了很多“笨功夫”,滿腦子裡都是他們的作品、相關的評論,我感覺拍攝兩天以後我關于他們的儲備都用空了。但也因為這些“笨功夫”,在那兩天我可以很自如地聊起他們的作品,就好像是一個熟人。對,其實我在心裡已經把他們變成了熟人,但現實鏡頭裡他們的舉動又是陌生的,這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激發了我的提問,也激發了他們的回答。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7

劉亮程(左)與洪啟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8

劉亮程

在一次次邂逅中,世界不期而遇

澎湃新聞:在具體拍攝方法上,怎麼想到“友人走訪”這一切入點?他們的對話有時是兩人坐下來對談,這是我們相對熟悉的,但也有很多時候是兩個人邊走邊聊,在移動中對話。

王聖志:這部片子的兩個核心要素都在這了,一個是“朋友”,一個是“漫遊”。我在宣傳片裡給他們寫過一句話,叫“最孤獨的人往往有最執着的朋友”。大部分作家的日常生活狀态就是發呆、思考、閱讀,往往是在精神後花園裡孤獨散步的一個人,但是這種人往往有非常執着的朋友,你隻要找對了朋友,他們可以互相映射,聲氣相投。比如王維寫的好多詩是給裴迪的,一個寫作的人碰到知音,碰到真正的朋友,那是會滔滔不絕的。如果你把這個朋友換成一個電視台主持人,很可能最後變成一言不發。

你又點出了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漫遊。大部分作家一開始都怕麻煩,都說要不就在家裡拍好了,或者在書房拍,但是這一點我很堅持,我說要出去。第二季裡這種漫遊特别明顯,比如李修文和韓松落從蘭州一路開車到敦煌,這一路漫遊的核心是什麼?是邂逅。隻要出門,你就會有不期而遇,這是完全超乎所謂“策劃案”的部分。到了敦煌以後,我們去了一個村,在村口碰到了一個正在栽榆錢樹的大叔,他們問大叔榆錢是拿來幹嘛的,然後順風順水地進了大叔的院子。大叔還招呼他們坐下來喝茶,告訴了他們自己的往事,李修文後來就在那個地方朗讀了《山河袈裟》裡的一個段落:“刹那之間,我便感慨莫名,隻得再一次感激寫作,感激寫作必将貫穿我的一生,隻因為,眼前的稻浪,還有稻浪裡的勞苦,正是我想要在餘生裡繼續膜拜的兩座神祇:人民與美。”

我想說,這種邂逅真是策劃不來的,因為漫遊既是一種物理空間的移動,也是朋友們一次精神上的遠行。他們會越聊越深,有很多即興的冒出。邂逅與即興都是非常真實的東西,是我這部片子的核心,也是它和《文學的故鄉》、《他們在島嶼寫作》、《掬水月在手》不太一樣的地方,我的片子完全是由邂逅與即興完成的。

我記得上一季拍阿來的時候,他提的一個要求就是“我不演”,他說很多人叫他拍片都叫他演,從左邊走到右邊,和誰握手和誰擁抱。他說如果要演的話他就不拍了。我的片子追求漫遊中的極度真實。但這一點确實對導演很不友好,因為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冒出邂逅,你要及時抓住它,放大它,深入它,你也沒有辦法再來一遍。在那個現場,如果你有眼無珠,它眨個眼就過去了。

澎湃新聞:這裡似乎涉及到地理空間的問題——作家選擇住在什麼樣的地方?他日常會去什麼樣的地方?他希望帶朋友去哪些地方?……一個作家對生活的理解,對文學的理解,往往和這些地理空間是密不可分的。

王聖志:對,作家的創作通常跟他的地方選擇是有很大關系。你想想白居易或者蘇東坡,他們每到一個喜歡的地方都要蓋房子,前後種花,然後徜徉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沒有這種地理或者說物質的根據地,怎麼會有精神的根據地呢?一個人創作的根據地首先是地理空間意義上的。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9

李修文(左)與韓松落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10

李修文

澎湃新聞:拍攝不同的作家,是不是也有不同的側重?

王聖志:每個作家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但我更願意跟你聊一個他們共同點,那就是他們表面上看起來老成、成熟,心裡卻特别天真,特别孩子氣,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像我們農村長大的孩子說老人家活成“老小孩”那種感覺。

澎湃新聞:就你個人來說,拍攝過程中有哪些難忘的畫面?

王聖志:我記得劉亮程老師會蹲下去跟蜥蜴講話,還從破碎的酒瓶去猜測一個牧民的某一個西風狂嘯的夜晚;于堅老師更像小孩,他走到一個古院子裡,喊我去看一扇破了一角的門,然後問我知不知道這個角怎麼來的,我說不知道啊,他就特别認真地說這個房子是宋代的,老公跟老婆吵架了,老婆摔門而去,門就破了一個角。當時我聽得目瞪口呆,心想這不是小孩說的話嗎?還有上一季的麥家老師,那天下着雨,他一點不懊惱,和我說沒有雨水,沒有月光,就沒有詩人,還說:“如果不下雨,我是沒辦法談戀愛的,一直出太陽談什麼戀愛”。特别有意思,能把這些作家的天真用影像記錄下來,我覺得太美好了。

再說雙雪濤,兩季裡最年輕的一個作家。當時他跟史航在胡同裡走着走着就進了一戶人家,這戶人家不太排斥鏡頭,我們就順勢讨了杯茶喝。沒想到這戶人家在九幾年的時候下崗,他跟雙雪濤說我是下崗工人,沒啥本事,不像你是一個作家。雙雪濤馬上正色道,我家裡父母都是下崗的。那一刻也讓我相當震撼。再有就是我問他成為作家之前哪本書或者哪個作家的影響最大,你知道他跟我說什麼嗎?他說他的文學生涯是從《讀者》開始的。

陳彥老師是回到了他寫第一本小說《西京故事》裡一個原型的家裡。那個人住在西安的城中村,卧室跟廚房連在一起,合起來不到十平方的一個地方。結果陳彥老師進去以後如魚得水,坐在那跟他聊家常,那一刻你會發現同情跟同理不是說我理解了你,或者我憐憫你,這依然有一種區别對待,真正的同情或同理心是“我就是你”。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11

陳彥(右)與陳小朵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12

陳彥

當人憋不過氣的時候,文學還在

澎湃新聞:第二季延續了第一季的叙事風格,但比起第一季是否也做出了一些調整和改變?

王聖志:跟第一季相比,第二季更好看了,更日常了。文字畢竟是抽象的,有指向意義,而日常是當下生活的定格,所以我希望加強日常性,帶給觀衆不一樣的東西。

比如,于堅老師在菜市場裡念一段關于生與死的文字,雙雪濤在小胡同的台球館裡讀他的作品。菜市場邊上賣菜的人、賣肉的人以及經過的人,還有台球館裡煙霧缭繞下的面孔都是日常的,可是文字在指向意義,這樣的畫面配上那樣的文字,會讓所有觀衆容易接受,覺得畫面都很熟悉,同時發現日常是有意義的,日常也可以抽取出世道人心、個人命運等等嚴肅的問題。這麼說吧,影像是日常的,是當下的,可是當文字響起,它們又是可以飛翔的。

另一方面,當我們拍作家,很容易想到書店、圖書館、書房,觀衆可能會感到隔膜,覺得那是知識分子才待的地方,但作家是知識分子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會去街頭巷尾,去菜市場,去唱歌喝酒。我希望文學能跟日常結合得好一點,文學也不必孤零零的,好像就那麼一小塊飛地。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13

雙雪濤(右)與史航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14

雙雪濤

澎湃新聞:之前更多觀衆熟悉你,是因為《早餐中國》這樣的生活類紀錄片,拍早餐、美食,和拍作家、文學,會有哪些不同之處?又有哪些相通的地方?

王聖志:還沒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早餐中國》也特别強調“貼地飛翔”,早餐店的老闆日複一日地辛苦,但生活總有美好的那一面,比如放一首老闆們最喜歡的歌。我試圖從普通生活裡抽取出詩意,讓人感到這個世界還是值得活下去的。

那麼《文學的日常》是什麼呢,它其實是借助作家的詩意跟做夢的能力去破解日常。我在《文學的日常》裡從來不聊創作的事,比如虛構與紀實,人物形象塑造等等,不聊這些。作家的日常生活和世俗性才是我看中的。這兩類節目,一個是從地面找出往天空飛的事,一個是從天空往地面帶,方向不一樣,但始終是在思考——我們如何在這個世界活着。

澎湃新聞:《中國這麼美》裡也有這個點。

王聖志:對,其實我這幾部作品拍的是一個東西,就是普通人的世俗生活。文學跟普通人有關,搖滾或者民謠跟普通人有關,早餐更是直接了。不管面對作家還是音樂人,我都想把他們往世俗生活裡帶。我舉個例子,畢飛宇的《推拿》寫到了一個盲人,叫泰來,他失戀了,畢飛宇就寫他一直唱歌,把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的流行歌都唱了一遍,唱完以後他就好了,能去上班了。可見流行歌裡或者說音樂裡也有許多跟普羅大衆緊密相關的東西。但凡世俗生活,都是我看重的。

澎湃新聞:坦白說比起《早餐中國》,《文學的日常》的受衆群是不是小了?

王聖志:《文學的日常》第一季播出後我就挺樂觀了。一開始,我确實覺得恐怕沒人看,結果播出後發現事情并沒有那麼糟糕,世界上愛看書的人還在,在意心靈世界的人還在,隻是不在面上,在每個角落裡。我現在覺得人還是需要作家的,需要心靈的溝通,不管時代進步到哪裡,哪怕6G、7G、8G……但是父親還是父親,兒子還是兒子,日常生活裡總有一些恒久不變的存在。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15

李洱(左)與張清華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16

李洱

澎湃新聞:你是中文系出身,目睹了中國文學從1980年代至今的變化。在你的觀察裡,文學的社會位置是否有一個從主流到邊緣的過程?你怎麼看待這樣的過程?

王聖志:确實,但我首先覺得1980年代顯然是不正常的,那時候作家發表一篇小說就可以成為全民偶像,這對文學來說未必是好事。1980年代的很多小說,現在回頭看不少是看不下去的。我覺得現在反而是一個比較正常的境況:作家做自己該做的事,然後影響一批該有的人。誰需要安頓精神世界,誰需要收獲心靈撫慰,自然就能找到。你要所有人都喜歡,也沒必要,隻要堅持個人的創作就好了。

澎湃新聞:你覺得今天文學對我們來說意味着什麼?

王聖志:我們老家有個歇後語叫“頭插雞槽”,意思是雞在吃食的時候頭都不擡,像打印機一樣,哒哒哒哒地一口氣把所有的雞食吃掉。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像雞一樣,首先要吃食,那文學或許就是偶爾擡頭看一下天。我隻能用這麼一個不太确切的比喻,擡頭看下天,或者說長時間潛水後浮到水面上換個氣,文學就起到這個作用,當你憋不過氣的時候,它還在。

文藝巨人背後的故事(文學的日常導演王聖志)17

《文學的日常》第二季海報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張亮亮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新鮮蟲草花怎麼保存
新鮮蟲草花怎麼保存
1、用保鮮袋紮幾個小洞後,放到保鮮袋裡套好,然後采用同樣的方法再套上2~3層保鮮袋包好,注意每層保鮮...
2024-05-02
特别酷的句子霸氣幹淨
特别酷的句子霸氣幹淨
1、如果我恰好路過你身旁,給了你一些力量,那麼也不需要客氣。有些人相遇,就是為了告别。2、白紙黑字不...
2024-05-02
退保險要怎麼退
退保險要怎麼退
1、投保人攜帶保險合同、身份證等材料到保險公司申請退保,填寫退保的申請書。2、如果投保人簽收保險單的時間不超過10天,保險公司一般在10天内退還全部保費。如果超過10天,保險公司會扣除一定費用後,退還保險的剩餘現金價值。3、保險一般都有個猶豫期,時間是10天左右,根據保監會規定,在猶豫期内退保,保險...
2024-05-02
36小時9城出樓市新政 限售蔓延全國
36小時9城出樓市新政 限售蔓延全國
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出台了樓市新政,這對于炒房者來說是壞消息,但對于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卻是一個高興的消息。曾幾何時對于高漲房價喪失的希望也漸漸的複燃,隻要房價不漲了,努力工作賺錢,總會買的起的。本期的城市...
2024-05-02
世界十大秘境 昆侖山死亡谷
世界十大秘境 昆侖山死亡谷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着無數數不清的秘境等着人們去探索,深不見底的海洋世界,險象環生的亞馬遜叢林,神秘莫測的百慕大三角等等。那麼本期的城市文化,為你解析。昆侖死亡谷,又稱那棱格勒峽...
2024-05-02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