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持續開展?中國網28日訊 6月28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語言文字事業改革發展成就會上,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周為介紹,10年來我國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創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多語言國家推廣通用語言文字的成功典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持續開展?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持續開展
中國網28日訊 6月28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語言文字事業改革發展成就。會上,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周為介紹,10年來我國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創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多語言國家推廣通用語言文字的成功典範。
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從70%提高到80.72%,識字人口使用規範漢字比例超過95%,文盲率下降至2.67%,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各民族參與偉大複興進程和共享偉大成果貢獻了力量。
周為介紹,10年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從4個方面取得曆史性進展。
一是,實施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行動計劃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教育部、國家語委與國務院扶貧辦等開展“推普脫貧攻堅”戰略合作,不斷加大投入,面向教師、青壯年勞動力、基層幹部、語言文字工作者等重點人群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十年來培訓逾千萬人次。建立東西部合作機制,組織開展東西部對口支援,實現“三區三州”國家通用語言培訓全覆蓋。組織動員青年力量,開展推普志願服務,中央财政專項支持986支團隊1.1萬餘名大學生,輻射帶動數十萬高校大學生深入中西部推普一線。2019年召開“中國語言扶貧與人類減貧事業論壇”,發布《語言扶貧宣言》,建設“語言扶貧”APP等學習資源平台。幫助貧困人口通過學習普通話走出大山、走向社會,實現就業、脫貧緻富,為打赢脫貧攻堅戰貢獻了語言力量。
二是,實施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助力推進共同富裕。按照“聚焦重點、全面普及、鞏固提高”的新時代推普工作方針,開展民族地區推普攻堅、農村地區推普助力鄉村振興,以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高質量普及“三大行動”。重點開展面向中西部重點省份實施的“一地一策”,面向民族地區的學前兒童普通話教育專項計劃,面向廣大農村地區的語言文化助力鄉村“五大振興”方案,面向城市地區的語言服務能力提升等項目。目前,該工程計劃全面實施,民族地區幼兒園已基本實現全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開展保育教育活動,為實現2025年全國範圍内普通話普及率85%的目标打下良好基礎。
三是,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學校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基礎陣地,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制定《中小學語言文字工作指導标準》,持續開展語言文字工作達标校建設,33萬多所大中小學達到建設标準。實施“語培計劃”“優師計劃”“國培計劃”等項目,加大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能力培養培訓力度。學校語言文字工作更加規範、育人環境更加優化,教師教學能力、學生語文素養顯著提升,語言文字工作在鑄魂育人中的作用愈加凸顯。
四是,加強規範标準體系建設,為滿足語言文字應用需求提供基礎保障。組織制修訂31項語言文字規範标準,規範标準覆蓋領域不斷拓展。2013年國務院頒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集數十年漢字規範之大成,在促進國家經濟社會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主導修訂完成國際标準《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進一步提升漢語拼音的國際影響和作用。發布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規範(英、日、俄文)系列國家标準,為交通、旅遊、文化、體育、餐飲等10多個服務領域常用的公共服務信息提供規範譯文,為全面提升外語服務能力提供支撐。2018年,《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發布實施,我國3300多萬聽力和視力殘疾人有了自己的“普通話”和“規範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家通用手語方案》滿足聽力殘疾人手語使用者在奏唱國歌場合,規範、統一、嚴肅使用手語表達國歌的願望。累計發布13批外語詞規範中文譯名,有效引導社會規範使用字母詞。漢語拼音拼寫、古籍印刷字形等一系列規範标準,滿足社會語言文字應用迫切需求。(文/賀苗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