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圖文
/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什麼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什麼
更新时间:2025-08-11 11:02:18
出處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篇)

這句2000多年前的古文,即使不翻譯,也似乎可以看懂。

古代字的一字多關

古人話不多,但是一句話裡面的内容含量卻往往很大。

一方面,周朝後期的文字表意功能的準确性相對于甲骨文雖有進步,但也不如後世将字義越發精準的表達。甲骨文的字,強調古代數理文化中的象數理的象;而金文開始強調字的理。

另一方面,古人受到數理大一統文化思想的影響,一字雙關、多關的情況存在,一字同時陰陽表達的情況存在,這也是甲骨文文字能夠發展出很多分别的字義的原因。

一字多關:例如道字,要想具體解釋清楚,說也說不清楚,一解釋就是片面性的。唯獨這個唏噓缥缈的道字,說的不清楚才是清楚的。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什麼(為何孔子說知者樂水)1

甲骨文的道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什麼(為何孔子說知者樂水)2

行的甲骨文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什麼(為何孔子說知者樂水)3

止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道,是一個人站在十字路口,準備選方向。

而這個十字路口的象,在甲骨文中是行字。後世的五行的行,實際也有道的意思。

道在甲骨文中,是要走還沒走,思考怎麼走的意思。至金文,将思考強化,将人變為首,同時下面加上了一個止的符号,這個止是腳趾的趾的簡化,代表走的意思(陰陽一體的表達)。後來止變為手(爪,抓住),在十字路口抓住一種思路。這些意思加在一起,就是老子說的道,是一種想法。

古代的道有道路、思想的引導、學說、玄學的道、道家等等意思。老子以前的道,通常是道路或者思想的引導的意思,重點在首。至百家争鳴,道字被衍生出各種表達的字義。

孔子也說道,《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這裡的道是孔子的信仰,孔子是儒家思想創始人,他的道是儒家思想。

由于百家争鳴的學說都是基于伏羲陰陽數理文化的發展,因此當時的各種學說,觀點盡管不同,但是象數理中的象、數的基礎部分,卻是相同的。老子說陰陽,孔子言周易,說的一樣是陰陽。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什麼(為何孔子說知者樂水)4

古代字的陰陽一體

一個字同時陰陽表達,這在古代很常見。就如剛才說的甲骨文的止,居然有走的意思。

再例如武字,現在動詞意思是動武,但是古代造字本意卻有止戈不動武的意思,這是一種理的表達,或者說哲學思想的表達。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什麼(為何孔子說知者樂水)5

武的甲骨文

《孫子兵法--謀攻》就有“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是武這個字的哲學。

古代的鼎是怎麼來的?将當時主要的武器戈熔化,鑄鼎。

甲骨文的柔字,來源于矛。你說是硬還是不硬?

古代這樣的文字情況,老子的《道德經》描述的已經夠清楚了。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什麼(為何孔子說知者樂水)6

從古代的數理文化而言,一個字的字義本身多少會包含其反義詞的一些意思。這是古代數理文化在字中的體現,漢字本身就表達了一種哲學思想。而随着文字的發展,為了準确表達,通常隻取其一個側面字義的表達了。也就是為了表述字義更加清楚,後世無奈在淡化字的理的部分。

孔子的《中庸》的數理文化思維實際就是在尋找這種陰陽一體之間的一個适合的度。這作為哲學思想,是恰如其分的發展。但是,作為文字的表意的功能的準确性,我們隻能取其一端了。

中國古代的山、水

中國古代的山、水,從未在數理文化的語意上真正的分開,是一個完整的陰陽系統。

這才産生了中國特有的一個書畫品種--山水畫。畫的是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花鳥蟲魚,但重點表達的是意境和胸懷。人在這種畫裡面,反倒是次要的配角,這與古人敬重天地的哲學思想相關。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什麼(為何孔子說知者樂水)7

我們看古代的山水畫,幾座山,山腰上是留白,飛瀑也是留白,山腳下也是留白,可是你分明就知道,哪裡有雲,哪裡有水,哪裡是飛瀑。這種留白,就是古代陰陽一體文化的一種體現。

也就是山本身有水意;水本身是山根。

現代我們通常分别研究山與水,這是自然科學研究的方法,各自準确表達。但是對于古代的數理文化,我們需要兼容的、陰陽一體的考慮古人的山與水。

古人從未獨立地、片面地表達山與水。

山,沒有水,缺動感,山不轉水轉。相對觀察,就可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在船上的李白,看到的是動感的山。

水沒有山,少胸懷。水之形、善變、易變,動感實足。把水琢磨清楚,學學現代的流體動力學,看預測結果有多大肯定性。但是做人卻是需要相對的靜态--信。“易漲易落山溪水,易反易複小人心。”學水會有智慧,通達變;學山有誠信,以不變應萬變。

這也是《周易》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陰陽一體、動靜結合、智慧與誠信一體的做人精髓。

這是古人的山、水要表達的哲學思想。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什麼(為何孔子說知者樂水)8

孔子見老子

這段史實依然還有争議,但是這個故事表達的内容,卻是基于伏羲陰陽一體的數理文化産生的兩種思想的交鋒與融合的表達。

孔子懂水嗎?懂!孔子增《十翼》、修《易傳》,足見孔子知易數之變。但是孔子追求山一樣的人文比喻特性,追求的是不變,這個特性被表達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

老子懂山嗎?懂!但他考慮的是基于陰陽一體的水滴石穿、水之靜、動、水之柔(矛)的變,考慮的是術、謀、得(德)失,考慮的重點是思危、思變、思動的謀劃。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什麼(為何孔子說知者樂水)9

孔子這句:"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如果意譯,實際是對老子思想對于家國天下而言的質疑。變與不變都是哲學的主題,但是用處不同。

《周易》的主題中有謀變的過程,但是強調的仁德卻是不變的。這也是《易經》的易的變與不變的陰陽一體。

智慧的人,喜歡研究象水一樣的變;而仁德的人,喜歡研究象山一樣的不變。智者表現為思想上的易變的應對;仁者表現為思想上的不易變的堅持。智慧的人由于知變所以能自得其樂,而仁德的人由于堅持一些不該變的所以更加永恒。

至于什麼是動、什麼是靜;什麼是變,什麼是不變;什麼意象是山,什麼意象是水;這些哲學主題,古人結合陰陽一體的數理文化思想,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變與不變中徘徊,這才有了現代的傳統文化的底蘊。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瓊瑤眼中的24位絕世美人(她美貌脫俗如畫中仙子)
瓊瑤眼中的24位絕世美人(她美貌脫俗如畫中仙子)
  提到蔣勤勤,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瓊瑤女郎”,早期瓊瑤的光環讓大多數人都隻注意到了蔣勤勤的美貌,她是真的非常好看,以至于忽略了蔣勤勤的演技,但是她早期演過的武俠或者言情劇,由于她有那種剛烈氣質的古典美,令她可以輕而易舉地駕馭起一些形象,像:練霓裳,趙繡雲,第二夢,明月,沈心慈,玉嬌龍,穆念慈,這些角色上沒有設定重複,也是演什麼就是像什麼,沒有在演自己...
2025-08-11
灌籃高手櫻木到底厲不厲害(櫻木的籃闆稱得上全日本第一嗎)
灌籃高手櫻木到底厲不厲害(櫻木的籃闆稱得上全日本第一嗎)
  在《灌籃高手》這部經典熱血漫中,有很多被争論的話題,其中一項就是關于湘北籃球隊的櫻木花道籃闆球能力的。很多小夥伴們在看完《灌籃高手》劇情之後,都覺得櫻木花道擁有過人的彈跳能力,而且還有永不衰竭的體力,再加上一來就以新人的身份打敗了籃球隊老大赤木剛憲,想必天賦也是超強的,加上後期的努力,想要用籃闆球稱霸全國一定不是夢想!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理想,不...
2025-08-11
楊紫戰長沙把霍建華演哭了(楊紫和霍建華含蓄的愛)
楊紫戰長沙把霍建華演哭了(楊紫和霍建華含蓄的愛)
  電視劇表達愛情用得最濫的情節之一肯定有擁吻,就連古裝劇也沒有例外,甚至更比都市劇有過之而無不及——套路非常恒定:第一次見面,不管大路多麼寬廣,兩個人總能碰在一起,然後總能抱住,一旦抱在一塊,嘴唇的位置總能恰到好處地兩兩對印,而且無論雙方高度有多大懸殊都不是事。   要是碰不上,也有辦法,那就來一波強吻,現在上線的《雙世寵妃2》全程都在賣這個景色,跟《1》...
2025-08-11
暴雨期間河堤撈魚(撈了鯉魚和草魚30多條)
暴雨期間河堤撈魚(撈了鯉魚和草魚30多條)
  連日來,不少地方連降大雨,河道漲水,田間地頭來了不少大魚,附近村民随手撈魚,特别開心。   鯉魚、草魚、鲢魚、鳙魚……在廣東清遠,田間地頭出現了魚群。有網友在朋友圈發了不少照片,展示捕撈的魚類。      這些魚類,大部分是從魚塘裡跑出來的,有鯉魚、鲫魚、黑魚及四大家魚等,當地養殖戶損失巨大。   在農村,養殖業的風險比較大,因為水火無情。特别到了梅雨季...
2025-08-11
蘇聯為什麼能反攻莫斯科(損失慘重的蘇聯)
蘇聯為什麼能反攻莫斯科(損失慘重的蘇聯)
  1941年6月22日淩晨3點15分,德軍以總兵力550多萬人的空前作戰規模,在4900餘架戰機、3700輛坦克、 47000門大炮、190餘艘艦艇的配合下,對蘇聯發動了代号為“巴巴羅薩”的軍事打擊,襲擊了蘇聯西部邊境的幾個大軍區。德國空軍首先突襲了西部邊境的蘇聯空軍機場,然後大批德軍裝甲坦克集群在寬大的正面向蘇聯發起了快速攻擊,蘇軍被迫應戰……     ...
2025-08-11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