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孟浩然古詩春江晚景
孟浩然古詩春江晚景
更新时间:2024-04-30 17:51:38

孟浩然古詩春江晚景(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1

夏天的第一個節氣是立夏。古人說:“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太陽大了,雨水多了,大自然也随之沸騰,滿眼隻見卉木萋萋,百草豐茂。白天,人待在太陽底下汗流浃背的時候,不免會有點兒煩躁;但到了夜晚無事的時候,走到臨水的涼亭裡,眼看着天色暗下來,月亮升起來,再有一縷涼風吹過來,一絲暗香飄過來的時候,又會怎樣呢?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詳,疑即辛谔。

  山光:傍山的日光。落:一作“發”。

  池月:池邊的月色。

  散發:古代男子平時束發戴帽,這裡表現的是作者放浪不羁的惬意。

  開軒:開窗。卧閑敞:躺在幽靜寬敞的地方。

  清響:極微細的聲響。

  恨:遺憾。

  感此:有感于此。

  中宵:中夜,半夜。勞:苦于。夢想:想念。

  先說題目吧:《夏日南亭懷辛大》。南亭,就在孟浩然家鄉襄陽的岘山,辛大應該就是辛谔,是孟浩然的鄉親。孟浩然一生布衣,沒有别人那樣漫長的宦遊經曆,接觸的人也少,大部分就是身邊的親朋好友。所以他的詩,大多數就是寫眼前景、身邊人,不像李白,一會兒是望廬山,一會兒是蜀道難,一會兒寫英雄,一會兒寫神仙。孟浩然沒有那麼大氣磅礴,可是話又說回來,畫鬼容易畫人難,能把小場景、小人物、小心情寫好,其實需要大本事。那我們就來看看,孟浩然是怎麼寫的。

  先看前兩句:“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很顯然,南亭一定是依山傍水而建。所以,身在南亭,既能看見水,又能看見山。那詩人到底看到什麼了呢?他看到夕陽一下子就落到山的那一邊,他又看到,素月從池塘上緩緩升起。兩句詩沒有絲毫雕琢,就像陶淵明的詩那樣自然,那樣清淡,即時即景,脫口而出。但是,“一切景語皆情語”。就算是自然呈現,脫口而出的景象,也包含着詩人的心情吧。什麼心情呢?你想,夏日的驕陽很厲害吧?可是呢,它一下子就西沉了。夏夜的朗月是最讓人歡喜的吧?它終于從水面升起,就那麼一點兒一點兒地升上了高空。這是一種什麼心情?這裡有随日落一起丢掉的煩躁,還有随月亮一起慢慢升起的喜悅。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詩人身處依山傍水的南亭之中,享受着淡淡清輝,真是惬意。下兩句:“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這真是一種最自在閑适的狀态了。為什麼說自在?因為散發。古代成年人都要束發戴冠,隻有在家閑居時才能披散着頭發。所以,散發本身就意味着自在,引申開來,不受官場約束,歸隐江湖也叫散發。這就是李白所謂“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孟浩然傍晚納涼,散發本來是事實描述,但是,因為這兩個字自帶的歸隐氣息,我們又能感受到詩人那種飄然出世的自在感。那為什麼又說閑适呢?因為“開軒卧閑敞”。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大家想象一下,皓月當空,南亭四面的窗子都打開了,詩人就躺在窗下,披着頭發,跷着二郎腿,這不就是當年陶淵明所說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嗎?真是神仙一般的生活。不過可能有的朋友會發現問題了。孟浩然這個境界,比陶淵明還差一點兒呀,陶淵明之所以覺得舒服,是因為涼風暫至,孟浩然這裡,可沒有風啊。

  别急,風馬上就來了。“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風來了,但不是一般的風,而是拂過荷花的風,所以帶着荷花的清香。這風吹過竹林,竹葉上的露水搖搖晃晃地掉下來,發出清幽的聲響。這不是在夜裡嗎?詩人什麼也沒看到,隻是聽到了露的聲音,聞到了花的氣息。大家也可以閉上眼睛想一下,竹露荷風,這樣淡淡的香氣、這樣幽幽的聲響都能被詩人捕捉到,環境得多安靜,人心又得多平靜啊。

  這讓我同時想起兩個意象來。一個是王維寫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另一個,則是曹雪芹借香菱之口說出來的“不獨菱花香,就連荷葉、蓮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它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靜日靜夜,或清早半夜,細領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聞呢”。王維寫春天,曹雪芹寫秋天,孟浩然寫夏天,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樣樣不同,但都是一樣的靜,一樣的清,一樣讓人神清氣爽,俗慮全消。

  竹露荷風都是天籁,中國不是講天人合一嗎?詩人被這天籁打動,忽然興動,想跟天呼應一下了。怎麼呼應呢?“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他想把古琴取來,彈奏一曲。古琴可是中國古代樂器中最古老最清雅的一種了。冷冷琴聲,正好可以和這清淨的環境、清淨的心情相配。問題是,《詩經·關雎》說:“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鹿鳴》則說:“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琴為心聲,鼓琴的人當然希望能夠有人聽懂,能夠有人理解自己。當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聽了,馬上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鐘子期又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高山流水遇知音,這是中國人最赤誠的追求。可是此時此刻,知音卻不在身邊。所以孟浩然雖然“欲取鳴琴彈”,但終究沒有去拿。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卻無人分享,到這裡,一點惆怅油然而生,這就是“恨無知音賞”,也是點題了。

  詩題不是《夏日南亭懷辛大》嗎?前面六句都寫夏日南亭,到這七八兩句,辛大終于出場了。怎麼出場的呢?他不是飄然而至,而是從詩人的心裡生了出來。辛大是詩人的知音,詩人多麼希望他此刻就在身邊,聽詩人彈琴,陪詩人賞月呀!但是,此事古難全。怎麼辦呢?

  最後兩句:“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面對此情此景,我更加想念故人,就讓你我在夢中相會吧。從黃昏時分的夕陽西下,到入夜之後的竹露荷風,再到此刻夜深入睡,期待故人入夢,全詩一氣呵成,自然醇厚,餘韻悠長。毫無疑問,詩人在南亭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夏夜,雖然有點知音不在的小惆怅,但總的說來,詩人并不苦悶,而且還期待用夢境中的相見來彌補此時不見的遺憾。淡泊甯靜,悠然自得,這正是一個隐士應有的态度。終南捷徑不是真隐士,竹露荷風才是大自在。心靜自然涼,這不也是我們過夏天應有的風範嗎?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