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科舉制的開創及意義
科舉制的開創及意義
更新时间:2024-06-09 16:08:20

進士是古代讀書人的盡頭,榮譽極高,大學生能與之相比嗎?下面以制度最完備的明清為背景來完整描述古代科舉制度,從而講明這個問題。

童生與童試

沒中秀才的讀書人都是童生,來源主要是私塾、家館和義學。私塾是先生自己辦的學校,比如魯迅小時候在壽鏡吾老先生的私塾上學。家館是有錢人在自己家設的學堂,義塾是家族集體辦的學校。

童生要考秀才,這叫小考或者童試,要考三回:縣試、府試和院試。縣試由本縣縣令主持,考四場或者五場。府試由知府或者同知主持,考三場。考過才有資格參加院試,院試由提學官(清朝的學政)主持,考兩場。

童生至少順利考完九場才能成為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科舉制的開創及意義(當代大學生等同于古代的進士嗎)1

清代私塾

秀才與歲考科考

秀才就是生員,不但免除徭役,還有點小小地位,比如不歸地方官管,犯事了隻能交給學校處理。

生員分三種,廪膳生員(廪生)國家管吃管喝,增廣生員(增生)沒有補貼但地位較高,其它都是附學生員。按照慣例剛入學的新生員都是附學生員,然後考試,成績好的補充廪膳生員和增廣生員。

成為生員也不是從此天下太平,平時小考不斷,由學校教官進行月考和季考(後來流于形式),大考是提學官主持的兩種考試:歲考和科考。

歲考主要為了考察學業情況,然後以成績補充廪膳生員和增廣生員,成績最差的一等會被剝奪生員資格。

科考主要為了選拔科舉生員,以成績決定是否參加鄉試(考舉人),所以不是所有生員都能參加鄉試,成績好才有資格,當然,科考的另一個作用和歲考一樣,補充廪膳生員和增廣生員。

規矩是三年兩考,一次歲考一次科考。

官學有兩種,地方上是府、州、縣三種學府,中央的叫國子監,是全國最高學府。

國子監的學生待遇好,地位高,能不用科考直接參加鄉試,優秀的也能直接做官。

國子監的學生其實都叫監生,為了區别來源分為兩種,貢生和監生。

貢生是地方學府送到中央學府的,好像上貢,故名貢生。地方學校有額定數量送生員進國子監學習,清朝規定府學每年送一人,州學三年送兩人,縣學兩人送一人,這叫歲貢。如果遇到國家慶典或者皇帝登基,那年的歲貢生就叫恩貢生,其實數量沒變,就改個名。優秀的額外特别選入國子監,叫拔貢。每三年選成績優異的地方生員進入國子監,叫優貢,這種和拔貢一樣,但人數比拔貢多。舉人沒考中,有一定名額選入副榜進國子監,叫副貢。這五種統稱五貢,直接當官也算是正經仕途。

還有一種特殊貢生叫例貢,花錢捐的,很受鄙視,隻有憑實力中舉才能洗去羞恥。《儒林外史》中周進花錢成為監生後先中舉人,後中進士,算是修成正果,他就是例貢。

監生是國子監的特招生,不是地方學府送上來的。一般都是朝廷恩賞的,父輩是高官或者為國捐軀,可以讓兒子入監讀書,通常一個名額。

科舉制的開創及意義(當代大學生等同于古代的進士嗎)2

清代科舉考試系統簡表

舉人與鄉試

正式的科舉考試從鄉試(考舉人)開始,童試、歲考和科考隻是熱身。

參加鄉試的人有兩種來源:國子監生(所有學生)和府州縣學的優秀生員。生員在科考中連過三場,成績優異才能參加鄉試,而國子監的學生可以直接參加鄉試。

鄉試在省城舉行,也考三場,考中就是舉人。

每個省的錄取人數不同,明清時候江浙一代的省份有上百名,剩下的大多九十名左右,個别隻有四十名。鄉試是有複試的,清朝到京複試,不然不能參加會試。

這就是秋闱,第一名是解元。唐伯虎就是解元。

科舉制的開創及意義(當代大學生等同于古代的進士嗎)3

貢院是參加鄉試的地方

貢士與會試

考中舉人,第二年春天去京城參加春闱,也就是會試。

會試考三場,由内閣或各部大員主持,考中就是貢士。

會試錄取人數少則一百,多則四百,一般都在兩百三百,考中的貢士都能參加殿試。

會試第一名是會元,其它都是貢士,然後集體進入下一個環節,殿試。

科舉制的開創及意義(當代大學生等同于古代的進士嗎)4

進士與殿試

殿試由皇帝本人主持,隻給貢士們重新排名,并不淘汰。

考完分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全是天子門生。

殿試考完後還要舉行朝考,考得好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次等的分任主事、中書或者知縣。

科舉制的開創及意義(當代大學生等同于古代的進士嗎)5

光緒二十年的皇榜

進士和大學生的比較

清代要參加鄉試的人有百萬,但隻允許八萬人參加,實際參加人數約為十萬,也就是說,生員中隻有十分之一的人才能去考舉人,而每科取舉人約千人,百分之一的比例,高考能與之相比嗎?

2018年高考錄取比例超過百分之八十。

清朝舉人錄取比例是百分之一,和所有生員相比,比例是千分之一,競争激烈不激烈?

所以從錄取概率來講,大學生不但比不了進士,就連舉人也遠遠不如,充其量就是個秀才,從小學到高中全是童生階段。

有人說現在學生科目多知識廣,古人遠遠不如,其實不能這麼比。把古人放到今天也會學數理化,把現在的學生放到古代也要讀四書五經,你敢保證現在的學生在古代能考中舉人進士?難易隻看比例,每年從十萬考生中選一千個中舉,能中是很厲害的。

從結果來看,大學生畢業一般就是當普通職員,而考中進士起碼能當個七品知縣,考中舉人也能當官,可比性在哪?現在别說大學生,博士畢業要當縣長也不可能。

科舉中的小知識

1、明清兩代,必須要在府、州、縣或者國子監就學才能參加科考,自由人是不可以的。

2、進士原本隻是科舉中的一個科目,最早從隋朝開始,此科最難考取,也最為尊貴,所以後來成為最主要的科目,以至于大家眼裡科舉隻有兩科,進士科和諸科(其它一切科目都是諸科),而進士也成為獲取功名者的代名詞。

3、進士死記硬背不行,主要看寫作,所以最難。唐朝進士主要考詩賦,寫不出一手好詩是混不下去的,所以王維考了個進士科的狀元。宋代重點轉到經義論策,明清開始寫八股文,反正全是創作,死腦筋是寫不出來好東西的,考到老都沒戲。

4、八股文範圍隻限定于四書五經。

5、進士的最高榮譽是連中三元:鄉試中解元,會試中會元,殿試中狀元。曆史上大約有二十位左右連中三元的文武狀元,其中還有兩人連中六元,就是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全部第一,這兩個天才幸運兒是明代的黃觀和清代的錢棨

6、科舉在東南很興盛,由此出了很多有名的讀書世家。蘇州潘氏,據家族内部統計,中過一百零九個秀才,舉人、副榜和優貢三十一人,進士八人,其中潘世恩是狀元,潘世璜和潘祖蔭是探花,比一門三探花的小李飛刀還厲害。江蘇昆山徐家三兄弟是大儒顧炎武的外甥,徐乾學中探花,徐秉義中探花,徐元文中狀元。

7、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進士中排名靠前的那批人學問水平其實都差不多,誰得狀元很看運氣。清代陝西第一名臣王傑,會試第三,乾隆想在北方立個狀元,看他字也不錯,殿試時選為第一。清代張謇是帝師翁同龢光緒強力推薦,直接拔為狀元,走了後門。

8、曆代狀元依靠學問毫無争議得第一的要數明代楊慎。身為大學士楊廷和的兒子,他憑借深厚的學問拿下第一,沒人懷疑他走後門。楊慎讀書多寫書多,著作有四百多部,以學問名垂青史。

9、正科會試之外,還有恩科和制科取士。遇到皇帝過生日或者别的慶典,除了大赦天下還可能會再開一科,這就是恩科。制科是為選拔特殊人才而專門增加的臨時考試,比如博學宏詞科。

(鬼山楓語原創,歡迎關注評論)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北大學霸教你零基礎學好高中數學
北大學霸教你零基礎學好高中數學
北大學霸教你零基礎學好高中數學?以下是兒子應約給實驗中學的學弟和學妹們分享的高中數學學習秘笈,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北大學霸教你零基礎學好高中數學?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北大學霸教你零基礎學好高中數學以下是兒子應約給實驗中學的學弟和學妹們...
2024-06-09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稅務考研科目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稅務考研科目
2022年對外經貿大學會計考研參考書目/考試科目/招生人數125300會計(專業學位)(MPAcc)00(全日制)不區分研究方向考試科目:①199管理類綜合能力②204英語(二)複試内容:①思想政治理論②會計專業知識招生人數:全日制95(含...
2024-06-09
各大綜合院校排名
各大綜合院校排名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個學校剛剛更名兩年,知名度很高,在2020年高校排名中,同類院校排名第一,特色專業實力更是不容小觑。他就是吉林外國語學院。校友會吉林外國語學院更名前叫做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是吉林省的重點高校,2018年以省份命名,更名為吉...
2024-06-09
高中英語人教版目錄以及單詞表
高中英語人教版目錄以及單詞表
♥高中的童鞋們好哇,好久不見,學姐最近在準備考注會,手機都不怎麼看,所以不能經常和你們交流但是最近總有準高一的同學問學姐,假期想學不知道學什麼,怕高中一開學跟不上老師講課⭐也有高三學生問學姐現在應該怎麼學習,所以學姐本文帶來了高中英語:劃重...
2024-06-09
慶祝教師節暨校園十大歌手比賽
慶祝教師節暨校園十大歌手比賽
惠民演出2019.1.18CONCERT演出信息①演出票價:30元③演出地點:1984小劇場④地址:開發區第二大街1984街區MSD-H3⑤主辦單位: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濱海新區泰達社會管理委員會承辦單位:泰達街文化教育辦公室節目單《車...
2024-06-09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