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草,見過嗎?可用于創傷出血,跌打損傷
牛耳草
來源産地 苦苣苔科旋蒴苣苔屬植物牛耳草的全草。四季可采,洗淨,鮮用或曬幹。
生于海拔200-1320cm的山坡、山谷及山溝邊、林下岩石上。
分布于河北、陝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别名翻魂草、鐵鹞子、石花子、八寶茶、貓爪七、菜蝴蝶、貓耳草、牛舌頭、小号病毒草、四瓣草、地虎皮、地膏藥、還魂草。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苦、澀,平。散瘀,止血,解毒。用于創傷出血,跌打損傷,腸炎,中耳炎。
《中藥大辭典》
味甘,無毒。搗爛敷瘡。治跌打損傷。
《中華本草》
味苦;性平。散瘀止血;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主吐血;便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聤耳;咳嗽痰多
【歸經】 肺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9-15g;研粉沖服,每次3g;或浸酒飲。外用:适量,研粉撒;或鮮品搗敷。
創傷出血、跌打損傷:鮮品搗爛敷或幹品研粉撒患處。腸炎:每次5~15株,煎水洗腳。中耳炎:鮮品搗爛取汁滴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