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鹦鹉基因基礎原理合集将闡述完整的虎皮鹦鹉變異基因種類及示例。虎皮鹦鹉基因基礎原理将為虎皮鹦鹉變異基因的介紹做鋪墊,方便後文閱讀。本合集共整理了38種虎皮鹦鹉變異基因,文末将附上對專業詞彙的解釋。
由于澳大利亞隐性灰色基因的虎皮鹦鹉血系極有可能已經消失,或數量極其稀少,本篇内容源自Peter Bergman早年發布的一篇文章,下文将以第一人稱叙述:
這個血系極有可能已經消失,找不到合适圖片
第一隻澳大利亞隐性灰色基因的虎皮鹦鹉出現于1992年,它是由一對正常的,帶有紫羅蘭色(Violet)基因的钴藍色(Cobalt)虎皮鹦鹉,通過 “父 X 女“的近交方式得到的灰色母鳥,是四隻雛鳥裡面最後破殼而出的一隻。另外三隻雛鳥不幸在破殼後的1-2天内死去。
如果我當時将第四隻雛鳥也交給母鳥喂養的話,它很可能也會死去。這個蛋當時是轉交給了一對綠色的虎皮鹦鹉保姆鳥撫養,那對兒保姆鳥自己下的蛋無法孵化,這隻被交給綠虎皮撫養長大的雛鳥最終成長為一隻灰色的虎皮鹦鹉。非常讓人意外,因為我70隻鳥裡面,可能隻有三隻是帶有灰色基因的。那年唯一的一隻帶有灰色基因的母鳥下了一個白蛋。而且,公鳥和母鳥都是分開飼養的,另一隻灰色基因的公鳥是灰綠色(Greygreen)蛋白石(Opaline)基因的鳥。
其他黃色、白色,或者說黃化、白化(Inos)的鳥都不可能帶有灰色基因,不然肉眼就能夠判斷出來。我主要是培育暗色基因(Dark)和紫羅蘭基因的,所以很少會飼養灰色或灰綠色的虎皮鹦鹉。這隻灰色的母鳥是怎麼出來的,很難解釋清楚。
那時候,我認為那隻灰色的鳥是一隻不同尋常的莫夫藍(Mauve)鹦鹉。1993年,這隻灰虎皮被安排和一隻普通的天藍色(Skyblue)虎皮鹦鹉配對,生出了三隻雛鳥,但三隻雛鳥都是天藍色的,其中有兩隻是母鳥,一隻是公鳥。但是按照之前的推測,跟天藍色鹦鹉配對,出來的雛鳥應該是钴藍色。
當我再次讓那對生出這隻灰鳥的父母配對的時候,生出來的卻隻有無法孵化的鳥蛋。
1994年,那隻灰鳥的母親,一隻紫羅蘭基因的钴藍色母鳥,被安排和那隻灰鳥的兒子(也是近交),也就是三隻小雛鳥中的其中一隻天藍色公鳥配對,一共生出了五隻小雛鳥。其中,一隻是紫羅蘭色公鳥,一隻是紫羅蘭色母鳥,一隻是帶有天藍色基因和紫羅蘭色疊加的公鳥(Violet-Sky),另外還有兩隻灰色公鳥。所有的雛鳥都是健康的。這個繁育結果,讓我不經推測,這隻灰色的虎皮鹦鹉攜帶的基因是隐性的。
但我不能确定這是否就是血系已經消失的英國灰隐性基因。根據記錄,英國灰的顔色應該是比較深的,但我的隐性灰色虎皮鹦鹉顔色沒有那麼深。唯一能肯定的是,灰色基因源于澳大利亞的虎皮鹦鹉展,而不是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期間從英國進口的那批鹦鹉。所以,現在的這隻鹦鹉最好叫做”澳大利亞隐性灰色”(Australia Recessive Grey)。
培育這種隐性灰色基因的進展非常緩慢,但成果也是有的。目前有兩隻隐性灰和12隻帶有隐性灰基因(splits)的鳥。最近要繁育的是一隻灰色的母鳥,它的父母是一對兒天藍色的虎皮鹦鹉。大部分帶有隐性灰色基因的鹦鹉要麼是天藍色的,要麼是亮綠色(Light Green)的。
隐性灰色基因的鳥跟普通的顯性灰色(Dominant Grey)虎皮鹦鹉很好分辨,以下是針對隐性灰色基因的鹦鹉外貌的描述:
隐性灰色基因的虎皮鹦鹉體色類似于一種淺色的顯性灰色虎皮鹦鹉,但顔色分布不均。隐性灰色虎皮鹦鹉臉部的斑點(tinge)也不是藍藍的,不像顯性灰色的那種。它的臉部斑點(cheekpatch)是跟身體部分的灰色相似的淡灰色(pale neutral grey)。尾巴的上半部分是緞子式的光澤灰色(satiny grey),下半段的尾巴顔色則是黑色。飛羽邊緣和羽毛跟尾巴毛一樣是灰色的,而不是像顯性灰色的那種黑色。他的臀部(rump)和背部的羽毛比顯性灰色更加光亮(glossier)。 其他特征方面,隐性灰色虎皮鹦鹉跟其他的虎皮鹦鹉沒什麼兩樣,無論是體型還是品質都與同窩其他顔色的虎皮鹦鹉差不多。但有一個缺點,它們的羽毛看上去更加脆弱,飛羽和尾羽都比其他顔色的鹦鹉羽毛更易磨損(fray)。
已故的Cyril Rogers推測,同時帶有顯性-隐性的灰色虎皮鹦鹉的顔色或許是深灰到黑色。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嘗試繁育這種鹦鹉的事宜被推遲,而到了戰争結束的時候,隐性灰色鹦鹉已經消失不見了。因此,尚還沒有對這種鹦鹉做基因疊加的嘗試。
我現在手頭有一隻帶有顯性灰色基因的鳥和另一隻隐性灰色的鳥,或許能在下一個繁殖季培育出第一隻顯性-隐性疊加的灰色虎皮鹦鹉。
腳注:
Mutavi的Inte Onsman通過網站信息找到了Peter Bergman,并成功用顯微鏡觀測了Peter寄去的鹦鹉羽毛。
Inte Onsman觀察發現,這種隐性灰色基因的鹦鹉羽毛橫截面跟已經消失的英國灰(English Recessive Grey)虎皮鹦鹉羽毛并不具有相同的特征,反而跟闆岩種(Slate)羽毛的内部結構極為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這些不同之處足以讓隐性灰展現出完全不同的中性灰色羽毛。
因此,這種突變對于虎皮鹦鹉來說是全新的一種基因,将其命名為 “澳大利亞隐性灰色”基因極為合适。
資料來源:
Budgerigar colour genetics, wikipediaThe Australian Recessive Grey, by Peter Bergman of Sydney, 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