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
更新时间:2025-09-05 07:49:54

  剛剛過去520——網絡情人節,又馬上迎來618——電商購物節,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網絡還是現實,人們都喜歡過節,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過節的理由,都有自己的節日習俗。我們尊重他人的過節習俗,也不反對引進他人的節慶活動來為我們的生活增添情趣。然而,在現如今我們也有必要知道自己的節日。我們民族自己的節日,是我們的祖先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凝聚着我們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包含着我們民族的生活智慧。在這裡我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國人的20個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1)

  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一個節日 春節

  我們把新的一年第一個月的第一天,稱之為春節。春節是全世界華人最為重視的盛大節日,數千年的悠久曆史像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使春節成為文化積澱深厚的中華民族的标識和品牌。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2)

  第一個節日 春節

  第二個節日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是春天開始的标志。作為一個古老的農耕國度,農業種植是中華民族安身的根本,從皇室到朝廷再到黎民百姓,無不重視農業生産,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把立春這個農時節氣定為了一個頗為隆重的節日了。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3)

  第二個節日 立春

  第三個節日 上元節(元宵節)

  正月十五是一年當中第一個月圓“望日”,在這個首“望”之日祭奠首要之神,最能表現人們的虔誠和敬重,所以,祭拜天神“太一”的日子就被确定在正月十五,稱“上元節”。

  在上元節諸多節慶活動中,“夜遊觀燈”是最具特色和感染力的,因此上元節又稱“燈節”,也叫“元夕”節、“元宵”節。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4)

  第三個節日 上元節

  第四個節日 二月二

  “二月二,龍擡頭”是我們熟悉的一種民間說法。從古人留下的史料看,“龍擡頭”的說法和古代天文學所描述的天象有關。在隆冬時節,從地球表面看,“青龍七宿”隐藏在地平線以下,随着天體運行到農曆二月初的時候,“角”就露出地平線,但其他星宿還仍然隐沒在地平線的下面,這時,古人夜觀星象,就有了“龍擡頭”的生動情景。

  在這個節日裡,人們吃的烙餅稱為“龍鱗”,吃的面條稱為“龍須”,吃一種帶肉餡的面卷稱為“懶龍”。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5)

  第四個節日 二月二

  第五個節日 花朝節

  相傳,我國夏曆,也是我們現在說的農曆二月十五,為世間百花的共同生日,我們的祖先稱之為“花朝”、“花時”,是古代民間的一個節日,古稱“花朝節”,也叫“花神節”。

  對于善弄花月的古代文人來說,春花和秋月相對應,二月十五的“花朝”對應八月十五的“月夕”,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6)

  第五個節日 花朝節

  第六個節日 上巳節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早期人們在三月上巳日舉行祭祀活動,追思和懷念人類先祖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功德,由于用“天幹地支”計算的日期在每一年并不确定,而最初祭祀的三月上巳日恰在三月初三,三月初三這個“奇數重合”的日子又非常符合祭神傳統,因此,在魏晉以後,上巳節就被固定在夏曆每年的三月三日,民間也把上巳節稱為也稱“三月三”、“重三”。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7)

  第六個節日 上巳節

  第七個節日 寒食節

  寒食節又稱“禁煙節”、“冷節”,這個節日并不固定在某月某日,而是冬至以後的第105天,所以也叫“百五節”。

  寒食節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距今已經有2600多年的曆史,在這一天禁止人們生火做飯,隻能吃事先做好的、已經放冷的“寒食”了。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8)

  第七個節日 寒食節

  第八個節日 清明節

  “清明”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按照農時,“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個時候是許多蔬菜播種的最佳時節,也是植樹造林的好時候。古人認為,“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9)

  第八個節日 清明節

  第九個節日 端午節

  中國夏曆的五月初五,是華夏子孫傳統的端午節。“端”是“開頭”、“初始”的意思,而我們的祖先用“天幹地支”來記錄年月日,一月為“寅”,二月為“卯”,五月恰好是“午”,所以,“端午節”的本意應該是“五月初的節日”。

  端午節的來源最少與三位曆史人物有關,在這三位曆史人物中,名氣最大、民間認可度最高,也流傳最廣泛的就是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另兩位曆史人物分别是春秋時期吳國忠臣伍子胥和東漢時期的“孝女曹娥”。

  說起端午節,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粽子,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的标志食品了。端午節的另外一項重要活動,就是龍舟競渡。在端午節,民間使用最為普遍的藥用植物,就是艾草和菖蒲,它們能夠揮發具有芳香氣味的植物油脂,對蚊蟲有驅趕和殺滅的作用,還有提神理氣、活血散失濕的功效。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10)

  第九個節日 端午節

  第十個節日 天贶節

  夏曆的六月初六為天贶節,民間又叫“姑姑節”,或“回娘家節”。它的來曆與春秋時期晉國的一段故事有關。

  按照各地民俗,在這一天各家各戶紛紛把衣服’被褥,以至于一些日用物品拿到陽光下晾曬。寺院、道觀要翻、曬所藏經書,讀書人家也會把自家的藏書搬出來晾曬。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11)

  第十個節日 天贶節

  第十一個節日 乞巧節

  乞巧節是中國夏曆的七月初七,這個節日的由來與天上的兩顆星星有關,而星星隻有晚上才能看清楚,因此,人們把這個發源于七月初七晚上的節日稱為“七夕節”。這兩顆星星分别是“織女星”和“牛郎星”,後來演化出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

  七夕乞巧活動主要有三種形式,一種叫“穿針乞巧”,一種叫“丢針乞巧”,還有一種叫“結網乞巧”。

  我國已于2006年5月20日将“乞巧節”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12)

  第十一個節日 乞巧節

  第十二個節日 中元節

  中元節在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民間也把中元節叫做“鬼節”。

  正月十五是上元,為人間過了燈節,人間即“陽間”,“陸為陽”,所以人間的燈節在陸地進行;七月十五為中元,理所當然地要為“陰間”的鬼魂也過燈節,“水為陰”,所以陰間的燈節要在水裡舉辦。百姓家庭制作河燈,中元之夜将河燈放入河流之中,讓它随波漂流,取“超度”的意思。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13)

  第十二個節日 中元節

  第十三個節日 中秋節

  在中國古老的夏曆紀年法當中,七、八、九三個月為秋,俗稱“三秋”,八月恰在“三秋”正中,而八月十五又恰在八月之中,故八月十五稱為“中秋”。

  中秋節是一個與月亮有關的節日,關于月亮的傳說在古代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有:嫦娥、玉兔、吳剛、廣寒宮等等。

  在古代中秋節最重要的一個活動就是拜月、祭月,同時也在圓月的“圓”字上寄托家人團圓的寓意。祭祀供品多取圓形,月餅和西瓜必不可少。月餅要全家分而食之,沒人一塊,不能多,更不能少;圓圓的西瓜要一切兩半,切口必須是齒狀的,認為這樣的形狀像蓮花,是吉祥的象征。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14)

  第十三個節日 中秋節

  第十四個節日 重陽節

  九月九日是“兩九相重,日月并陽”,故古人稱為“重陽。在民間百姓有在九月初九出門登高,佩戴茱萸,喝菊花酒的風氣和習俗。

  重陽賞菊是十分熱鬧的盛大活動,各地在重陽那天會舉辦花會,展示菊花供遊人觀賞。九月九求高壽,不僅要登高,還要吃”糕“,在重陽節食用糕點也是流行的民風。随着節日内容的發展變化,重陽節為老人賀壽、祝壽也逐漸形成風氣,重陽節又增添了敬老、愛老的内容。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15)

  第十四個節日 重陽節

  第十五個節日 寒衣節

  中國夏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為冬季,十月是入冬的頭一個月,在這樣一個季節交替、心緒轉換的時間節點上,我們古代的先民們照例會想念逝去的親人,于是民間自發的形成了為亡人“送寒衣”的風俗。遂使十月初一成為“寒衣節”,由于其主題也是緬懷逝者,所以人們把“寒衣節”也歸入“鬼節”的行列。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16)

  第十五個節日 寒衣節

  第十六個節日 下元節

  “下元”是指夏曆的十月十五,它與正月十五的上元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相對應,是發源于道教學說的一個曆史悠久的傳統節日。

  在下元節這一天,道觀裡面通常要做“道場”,為民衆解厄除困,道觀附近的百姓都會前往觀看儀式,并拜祭水官和祖先,祈求神靈降福。

  在曆史上,下元節還被民間工匠當做敬奉爐神的日子,太上老君在古代被奉為爐神。在這一天,工匠們要歇業歡宴,祭拜爐神。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17)

  第十六個節日 下元節

  第十七個節日 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有“冬天将至”的意思,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觀測出了冬至到來的時間,冬至也成為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來的一個節氣。

  人們認為,到了冬至“陰極而陽始至”,自冬至開始,白晝漸長,陽氣回升。因此,冬至是一個重要而吉祥的日子,值得慶賀。冬至作為一個節日,又被稱為“冬節”、“長至節”;人們過冬至節,也被稱為“賀冬”。

  餃子是冬至必備的節令食品,冬至吃餃子的傳統據說與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有關。

  民間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18)

  第十七個節氣 冬至

  第十八個節日 臘八

  臘八作為一個節日,有人認為起源于佛教的“佛成道節”。傳說中,佛祖釋迦摩尼最初出家修道時并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于十二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後世信徒為牢記佛祖所受苦難,将每年的十二月初八定為“佛祖成道日”。

  “臘八粥”最初是寺廟向門徒以及善男信女們贈送的。現在喝臘八粥已經成為過臘八節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風俗了。

  在北方,特别華北地區,過臘八節還有一件事情幾乎是家家都要做的,那就是腌臘八蒜。據說在老北京,“臘八蒜”還有“臘八算”的意思,在臘八節以臘八蒜為禮品贈送對方,暗示算賬的意思,催着對方趕快結賬。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19)

  第十八個節日 臘八節

  第十九個節日 臘月二十三

  夏曆十二月二十三,在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慶文化中,是一個祭“竈神”的日子。在這一天,百姓人家在竈王神龛兩側,貼:“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

  圍繞祭竈,臘月二十三是一個歡樂的節日,人們在祭竈之後,便開始迎接新年的準備工作,其中主要的一項,就是打掃房間,“衛生運動”從這一天開始,一直要持續到除夕。人們又稱其為“掃塵日”、“迎春日”。

  孩子們在這一天可以吃到最喜歡的“竈糖”,它是一種麥芽糖,形狀是扁圓形,又稱“糖瓜”。

  正是因為臘月二十三充滿了濃濃的年節味道,所以,人們把這一天稱為“小年”。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20)

  第十九個節日 臘月二十三

  第二十個節日 除夕

  夏曆一年當中的最後一天叫做“歲除”,也叫”年三十“,因為這一天節日的最精彩的内容在晚上,因此該節日被稱之為”除夕“。

  作為歲時民俗中最重要的節日,除夕最能打動華夏子孫的,就是以阖家團圓為主題的年夜飯了。年夜飯過後,一家人歡聚“守歲”通宵不眠。

  除夕還有”接神“的儀式,也就是迎接在臘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的竈王爺。

  除夕夜還有置“壓歲錢”的風俗,象征長輩用自己的付出為晚輩“壓住新的一歲”,希望孩子們在新的一年裡不生病遭災。

  傳統節日和愛國情懷(愛國愛家愛過節)(21)

  結語:我們民族的節日,是我們民族幾千年才積澱而成的最為寶貴的财富,有了它們,我們過得自然而惬意,我們愛過自己的節日,因為我愛我的父母和同胞,我愛我的民族和國家。

  #頭條家時光#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