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古代判斷立春
古代判斷立春
更新时间:2024-05-04 17:42:30

古代判斷立春(讀書立春)1

《宋代煙火 : 市民生活筆記》

伊永文 著

中國工人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内容簡介:

你知道嗎?至少在宋代,就有比較明确的以說唱乞讨為生的“藝術乞丐”。宋代以後,有些乞丐以傳統曲藝“蓮花落”乞食,也就是說,當乞丐,是需要拜師學藝的。你知道嗎?現在我們常用的一種書籍裝訂方式“蝴蝶裝”(像兩隻蝴蝶一樣,對折起來再裝訂),這也是宋代人發明的——這是閱讀書籍方式的革命性變化。

上述這些内容,都可以在中國古代市民生活研究專家伊永文教授最新力作《宋代煙火:市民生活筆記》中讀到。該書收錄了伊永文教授寫作的讀史劄記、專欄随筆、學術論文,文筆通俗流暢優美,每一篇作品都能讓讀者在輕松閱讀之餘有所收獲。

古代判斷立春(讀書立春)2

精彩文摘:

打 春

衆所周知,“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後四十六天立春,大寒十五天立春,氣溫明顯回升。宋以前的典籍,均以“立春”記載于世。從“立春”轉變為“打春”,應從唐宋始,尤以宋為盛。其源是根據《禮記》的“出土牛”以示農耕之意。将此意寓于打土牛之中,即立春早晨,多由官府舉行用彩杖“以鞭春牛”的儀式,也就是如《東京夢華錄》所記的“府僚打春”。

從“立”到“打”,雖一字之易,卻預示着由王謝走向尋常。歐陽修《歸田錄》辨其源流道:“打”義本是“考擊”,人相毆以物相擊,皆謂之打。名儒碩學,也這樣說。從字學出發,打字從手,從丁,丁為擊物之聲。用劉昌詩《蘆浦筆記》話來說:丁就是用手做事。

歐陽修、劉昌詩就“打”總結出許多:造舟車叫打船、打車,網魚叫打魚,汲水叫打水,饷飯叫打飯,給衣糧叫打衣糧,從者執傘叫打傘,糊黏紙叫打黏,丈尺量地叫打量,舉手試眼叫打試,印文書叫打印,裝飾叫打扮,請酒醋叫打醋打酒,席地睡叫打鋪,收拾叫打疊,行路叫打火,又有打噴嚏,打鬧,打鬥,打過,打了,打餅……則俯拾即是。

古代判斷立春(讀書立春)3

從歐陽修到劉昌詩可見從北宋到南宋,“打”變化越來越廣泛,無論典雅的詩詞還是通俗的話本,“打”已絡繹湧來:《張協狀元》:打瓦。《拗相公》:途中吃午飯,該打中火了。《簡帖和尚》:留苦行在此間打化香油錢。陸遊《俶裝》:聊為旦過打倉僧。《計押番金鳗産禍》:周三那厮打出吊人。範成大《臘月村田樂府》:糞掃堆頭打如願。《朱子全書》:打成一片耳。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衆人打合。楊萬裡《不寐》:落月一窗鵝打更。司馬光《涑水紀聞》:餘利追入官謂之打抹。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打拍不知個高下。《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打并得五十兩銀子分送與二人。《馮玉梅團圓》:一曲新腔唱打油。《五代史平話·梁史》:打官司,不如落草閃避。蘇轼《陳香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詩》:縣吏催租夜打門。《水浒傳》第三回:打拴一個包裹。李清照《打馬賦》:打馬爰興。《快嘴李翠蓮》:若是婆婆打殺我。黃庭堅《鼓笛令》:酒闌命友閑為戲,打揭兒。孔平仲《孔氏談苑》:擄人打圍無所獲。《新橋市韓五賣春情》:打熬不過,飯也不吃……

看到這些“打”,就不難理解“立春”何以在宋代演變為“打春”了。但怎樣“打春”,描摹似少,稗史偶有“土牛”為人“分裂”的記錄,呂陶《歡打春牛和韻》亦可印證:“但得碎身資穑事。”這表明“打春牛”要将土牛打碎,然而如何“打”法就無從得知了。禮失求諸野,我們卻可以從中國元代同時的高麗國的典籍《樸通事諺解》中找到“打春”的形象資料:

“打春牛”先要塑土牛,塑土牛專有一無壁隻有屋架的“牛廠”,土牛要塑的像真牛一般大,頭、角、尾,肚、耳、蹄,所裝點的顔色,為青色、紅色、黑色、白色,塑出來的土牛形象是:“一托來長的兩個犄角,當間裡按一個木頭做的明珠,簸箕來大的一對耳朵,十尺來長尾子。”打土牛的“勾芒神”的形象是一小童子,手裡拿着一條長二尺四寸,标示着二十四節氣的柳枝線鞭,鞭梢五彩色蘸染,上有分别用麻、苧、絲做成的結子,以表示立春、仲日、季日。“勾芒神”站立牛前作打牛狀。

古代判斷立春(讀書立春)4

但這種“打春牛”,在元大都(今北京)祭祀意味已減弱,如宋人劉敬《土牛行》所說“世人資爾聊為戲”的意味卻濃烈起來:在用四條椽子粗的繩索拖牽的放置土牛的大車前,樂鳴鼓喧,一伎藝人身穿黃袍,腰系白玉帶,頭戴幞頭,腳穿朝雲靴,手拿線鞭,騎座鞍白馬,飾成二郎神模樣。他前面一化裝冥卒,擎着一面三丈來高,上寫“明現真君”字樣的大旗開路。到了鼓樓前面。

這隊不亞于伎藝表演的人馬朝東放下土牛,在地上放一堆灰,然後官吏們燒香等候地氣正旺時,待那灰忽然飛揚起來,人們便成幫結夥,厮打着去争那土牛犄角間的明珠。哪夥最強,哪夥就能在争鬥中把明珠撮下。接着,獲得明珠的一夥便跑到飯店、酒肆,繞着走,打的打,鬧的鬧……

“打春”将世俗生活演變為一場遊戲,這是文明的提升,亦是近世文明開端于宋代的一個有力而生動的證明。

(本文摘選自《宋代煙火 : 市民生活筆記》,有删節)

作者:伊永文

編輯:周怡倩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