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甲骨文在商代都城哪裡大量出土
甲骨文在商代都城哪裡大量出土
更新时间:2024-04-30 01:00:52

——《殷墟甲骨學大辭典》略談

訪談人:王宇信(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曆史研究院古代史所研究員、安陽師範學院曆史文化學院顧問)

光明悅讀: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自“一片甲骨驚天下”以來,120餘年間,學界對甲骨的發掘與研究薪火相傳、不絕如縷。作為《殷墟甲骨學大辭典》的審訂人,您是這本書的第一讀者。能否向讀者介紹,這是一部怎樣的書?

王宇信:這是一部關于甲骨學的百科全書。它所收錄的詞條,以殷墟出土甲骨文以及相關内容為主。安陽殷墟是世界文化遺産甲骨文的故鄉,安陽殷墟出土的15萬片甲骨,是傳承中華文化基因的商文明曆史遺珍。幾代考古學家的努力,為我們打開了殷墟這座“地下博物館”璀璨華美文化聖殿的大門。為傳承、發展與弘揚甲骨文與殷商文化,數年前,作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由我任總編的大型工具書《殷墟文化大典》出版。《大典》以甲骨文、考古和商代史三個方面為綱,對百餘年來殷墟文化的發現和研究成果,進行了條分縷析的整理和編排。而這部《殷墟甲骨學大辭典》,是專門針對甲骨學進行的系統梳理。就甲骨學内容而言,辭典在詞條設計、内容擴充、詞條寫作的深度和系統等方面,比《大典·甲骨卷》進了一步,是一部新的辭書。

甲骨文在商代都城哪裡大量出土(有廣闊的商代文明圖景)1

《殷墟甲骨學大辭典》郭旭東等主編王宇信審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光明悅讀:甲骨學研究的成果,浩如煙海。這部大辭典采用了怎樣的編排方式?對120餘年來甲骨學研究成果,作了怎樣的梳理?

王宇信:這部大辭典編排得甚為缜密和新穎,把林林總總的甲骨學研究成果統為三編:第一編詞目、第二編人物、第三編著作。

第一編“詞目”分為兩大類:一是甲骨學名詞與專門用語;二是甲骨文字詞解,其下更細分為一般名詞(包括時間詞、空間方位詞、天象氣象詞、地理邦族和方國等)、動詞、形容詞、數量詞、代詞、副詞、習慣用語等,再現了使用甲骨文的殷商時期人們社會生活的種種,以及甲骨文再現的商代宗教崇拜與占蔔祭祀活動的場景。

第二編“人物”分為古今兩大類。所謂“古”,是指甲骨文上記錄的商代人物,是曆史上的真實存在,諸如先公先王、商王配偶、諸婦諸子、臣工百官、貞蔔人物與酋邦侯伯等11類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物,是創造輝煌商代曆史的“商史人物傳”。所謂“今”,是指1899年甲骨文發現以來,推動甲骨學研究前進,作出貢獻的幾代甲骨學家,是創造了甲骨學120年輝煌發展史的學者“群像”。

第三編“著作”,是對甲骨文著錄、甲骨文字考釋著作、甲骨學研究專著(含占蔔占法、文法文例、校訂綴合、斷代分期及各種研究專題、商代史專著等)、甲骨學史研究、工具書、學者傳記、甲骨書法及書法理論專書等的全方位展示。

甲骨文在商代都城哪裡大量出土(有廣闊的商代文明圖景)2

“甲骨之王”國家博物館藏

光明悅讀:對一個學科領域而言,編著這樣一部大辭典的難點何在?

王宇信:編著一部大辭典,首先要解決的是全面的問題。正如前述,甲骨文的研究成果浩如煙海,收錄什麼、怎麼收錄,都是要思考的問題。狹義的甲骨學,指甲骨自身規律的研究闡發;而廣義的甲骨學,凡與甲骨文有關的殷商文化考古曆史等,均在研究之列。這部大辭典梳理的對象是廣義的甲骨學。除了甲骨文著錄和文字考釋方面的成果之外,還包含了諸多殷商時代的信息。如附錄二所收錄的“《史記·殷本紀》與殷墟甲骨蔔辭商代世系對照”、附錄三所收錄的“商代王室世系及蔔辭所見時王對受祭者稱謂表”等,将對商王的各類稱呼串聯起來了,具有較大的信息含量。所謂“附錄不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其次,在編著的時候,不僅要回溯曆史,還要考慮學科未來的發展,要富有遠見。例如收錄“甲骨學大事年表”,将曆年來學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學者所産生的著作、召開的學術會議系統地整理出來,于後來者有益。

光明悅讀:整體而言,由這部辭典溯及的甲骨學研究成果來看,它呈現了先民怎樣的生活圖景?能否舉例一二?由此可看出中華文明早期呈現出怎樣的特征?

王宇信:整體來看,辭典廣泛涉及商代祭祀、農業、戰争等社會生産、生活,體現了先民多彩的生活圖景。以商代農業為例,辭典詳細記載了商代農業的分區、生産方法、農作物的種類(如谷類的名稱)等信息。以商代戰争為例,對征伐的四方、武将名字都有體現。辭典裡“婦好”一條記載,她不僅是商王武丁的王後,頻繁參與祭祀,還能帶兵打仗,文獻記載,她曾征召13000人組成部隊,由她率領參加征伐,她既是王後,又是母親,還是将軍。辭典裡“大乙”(即我們熟悉的“商湯”)一條記載,他頗有仁德,走到郊野看見農夫張網捕捉飛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張網,擔心鳥被捕盡,于是下令撤掉了三面網,并祈禱隻有不聽天命的鳥才被捉到。由此可以推斷,商王仁德可惠及鳥獸,何況百姓乎?

我們知道,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從辭典裡可以看到,甲骨文裡一個字往往有多個不同的字形,這體現了文字在形成過程中所具有的多源彙流的特征。中華文明的形成也正是如此,是一個多點發源、多源彙流的過程。希望我們的研究成果,能讓讀者看見文明發展的痕迹、理解文明生發的過程。

(訪談由光明日報記者韓寒采訪整理,圖片由相關出版社提供)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25日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