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的眼光去看,《出師表》可以說是一篇應用文,曹丕的《典論·論文》将所有文體分為4科8類,其中6類是應用文,即:奏、議、書、論、銘、诔。足以見應用文之份量。在古代,臣子寫給君王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統稱為“書”。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為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
《出師表》雖然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卻用質樸的真情打動劉禅,言辭懇切,感人至深。分析了當時的局勢及内政,提醒劉禅賞罰分明,親賢遠佞,決心興複漢室,完成大業,以表忠心,以報先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禅雖并不是很贊成北伐,但依然對諸葛亮加油鼓勁,這其中曆史原因頗多,且一時難以定論,但一定也受《出師表》所影響,諸葛亮雖為臣子,也如父親,兩者的關系頗為微妙,諸葛亮還背負着劉備“如若不才,君可自取”的遺命。
以當時的形式看,雖然曹丕剛剛過世,但是想興複名存實亡的漢室,也是萬分艱難的,諸葛亮豈能不知?有知遇之恩的劉備已經過世,後主劉禅年幼無知,一時難成大器,諸葛亮身上的壓力無法言表,可見《出師表》中的“臨表涕零”一定是有真實的成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