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千古奇文賞析
千古奇文賞析
更新时间:2024-04-30 12:06:06

千古奇文賞析(譯通中外百歲何公駕鶴歸)1

2013年4月8日,武漢,章開沅在其辦公室接受采訪供圖/視覺中國

千古奇文賞析(譯通中外百歲何公駕鶴歸)2

千古奇文賞析(譯通中外百歲何公駕鶴歸)3

章開沅:生前請辭資深教授身份及待遇

章開沅,1926年生于安徽蕪湖,祖籍浙江省吳興縣。1951年9月入華中大學(即今華中師範大學),在曆史系先後任教員、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

1985年8月至1991年3月曾任華中師範大學校長,2015年任武昌首義學院(原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榮譽校長。1954年以來,章開沅主要從事辛亥革命研究,兼及中國資産階級、中國近代文化史研究,近年則緻力于中外近代化比較研究。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史》(三卷本,與林增平共同主編)、《辛亥革命與近代社會》《開拓者的足迹──張謇傳稿》,并主編《辛亥革命史叢刊》《中外近代化比較研究叢書》等。

章開沅的主要著作《辛亥革命史》是研究辛亥革命史的大型專著。在主持編撰《辛亥革命史》期間,通過申報審批,章開沅在華中師範學院曆史系成立了辛亥革命史研究室。1984年,擴建為曆史研究所。20世紀90年代,更名為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沿用至今。經過幾十年精心打造,這個研究所已成為享譽學界的中國近代史研究機構。

據華中師範大學官方消息,著名曆史學家、教育家、華中師範大學原校長章開沅5月28日在武漢逝世,享年95歲。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5月28日,華中師範大學官網已變成黑白,并建立相關專題,以示悼念。另據華中師大官網消息,章開沅先生遺體告别儀式将于5月30日在武漢舉行。

章開沅先生為我國人文社科界資深教授,在其生前曾四度提出辭去資深教授。時任華師大黨委書記馬敏坦言:“一開始我們是猶豫的,是舍不得的,是想挽留的。”後來,見章先生再三提及此事,且言辭懇切地表示“榮譽可以終身,待遇應該退休”,學校決定同意他的請辭。

2014年4月16日開始,章開沅先生辭去原本可以保持終身的“資深教授”身份。同時辭掉的,還有相關待遇,包括每年10萬元的津貼。當天,章開沅先生還宣布不再接受媒體采訪,回歸學術。時年88歲的他成為我國人文社科界辭去資深教授的第一人。

生前,章開沅先生曾對“導師變成老闆,學生成為課題的廉價勞動力”現象提出批評。他認為,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應是世界上最純潔、最真摯、最高尚的關系。學生虛心向老師求教,老師殷切教育學生成才,除此之外别無他求。

他還介紹,自己帶研究生時,經常讓他們去家裡讨論,一般每周兩次,至少是一次,其他院系有興趣的研究生還可以旁聽。此外,他還主張老師不僅要在學生在校時關心他們,畢業後也不要放松教育,并把這種終身教育稱之為“追蹤教育”——學生畢業後,為師長者應該繼續關心着他們的學術研究和個人發展,關注着學生的路子走的是不是正确,及時給予指導。

何兆武:人生一世,不過就是把名字寫在水上

何兆武,1921年9月生于北京,1943年畢業于西南聯大曆史系。1986年至今任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教授和德國馬堡大學客座教授。長期從事曆史理論、曆史哲學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經典著作的翻譯工作。2015年4月獲中國翻譯協會頒發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譯作有盧梭《社會契約論》、帕斯卡爾《思想錄》、康德《曆史理性批判文集》、羅素《西方哲學史》等,著有《曆史理性批判散論》《曆史與哲學》《文化漫談》《西南聯大的那些事》《上學記》等。

著名曆史學家、思想文化史學家、翻譯家何兆武于5月28日逝世,享年100歲。

《上學記》是何兆武先生的個人口述史。何先生在西南聯大讀大學和研究生,共七年,讀過四個系,之後在清華大學任教。《上學記》寫的就是何先生1949年之前的求學生涯,其中西南聯大的七年是主要篇幅。

《上學記》2006年由三聯書店初版,2016年版權轉至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上學記》修訂版發布時,何兆武先生寫過一段話,說《上學記》的出版确實是一個偶然的産物。“四年前,青年友人文靖女士來找我談話,想從我這裡了解一些舊時代學生生活的情況。當時我沒有任何思想準備,更談不到思想上的醞釀,隻是東拉西扯地信口閑談。文靖女士據此寫了幾篇小文,居然得到刊載,這或許引起了她的興趣,于是又連續和我幾度閑談。就我而言,事先并無寫書或出書的念頭,隻不過是零星回憶一些往事而已,所以全然沒有一個整體的構思,閑話太多,較重要的事情卻多有遺漏,乃至後來讀到成稿時,已經難以重起爐竈,隻不過在個别字句上略加修飾,點綴成文。”

《上學記》的執筆文靖,曾是三聯書店編輯。2002年入職三聯書店前,她在清華大學學習,其間在課堂不止一次聽葛兆光先生說應該找一批研究生給老一輩的專家學者作錄音整理,留一份珍貴的史料。受此影響,文靖聯系到何兆武先生,開始了長達兩年的采訪和寫作。

文靖回憶,“何先生講話風趣得很,八十多歲依然像孩子一樣滿是奇思妙想。平平常常一件事,被他一類比果然顯出滑稽,說到興起自己先忍不住咯咯咯地笑,就算一隻路過的蝴蝶也要染上他的快樂。”“談話中,我能明顯感覺到何先生語言的特别之處。他喜歡用數學、用邏輯,以及宇宙的普遍規律為參照,去和人的行為作比較。在這個大參照系下,人的自高自大、自以為是與一隻井底的青蛙、好勝的公孔雀并無二緻,都是些虛榮,是些小的心機。”

很多人在文章中曾感慨何兆武先生一直住着很小的房子。對此,文靖在《上學記》後記中說,“清華、北大在藍旗營蓋新樓,分給何先生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比他現有的條件好許多,卻被他婉言拒絕了,笑說‘年紀大了,嫌麻煩’。”

《上學記》初版責任編輯、三聯書店的曾誠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這本書初版封面比較素雅,初版起印8000冊,2006年夏末面世,最一開始是正常銷量。”曾誠告訴北青報記者,《上學記》獲得更廣泛知名度,也與2006年底央視一檔知名談話節目有關。那檔節目,通過年輕讀者的講述,分享閱讀《上學記》的感受,并邀請何兆武先生等做評委。時任該節目策劃張虎迪告訴北青報記者,節目效果非常好,“何先生當時已經86歲,但頭腦很清楚。現場所有人都得到了何老的簽名本。大家都很高興”。

2006年,《上學記》初版時,文靖遺憾的是,讓這部口述自傳拖得太久了些,用了将近兩年。其間,何先生的二姐去世、夫人去世,他本人因股骨頭壞死、心髒病兩度住院,一直陪伴他的孫女也出國了。“何先生說:‘從今往後,我得習慣一個人的生活。’”與此同時,他也不忘寬慰友人,“‘人生一世,不過就是把名字寫在水上’,不管你如何奮力、如何着意,還是如何漫不經心,結果都是一樣的。名字一邊寫,一邊就随流水消逝了。”

本組文/本報記者 張知依

統籌/劉江華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