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開設懸疑劇“迷霧劇場”,并出品了《隐秘的角落》《在劫難逃》等多部口碑懸疑劇的愛奇藝視頻,于9月15日,又上線了一部懸疑類電影《禁锢之地》。
這部原定于2019年暑期檔上映的院線電影,翻拍自2016年上映的韓國電影《來看我吧》,在購買版權的基礎上,做了較為成功的改編,是繼《重返20歲》《大人物》《誤殺》之後,又一部質量不錯的翻拍影片,最終選擇在流媒體播出。
顧名思義,電影《禁锢之地》所謂的“禁锢之地”,指的其實是以“治療精神病”為名,非法囚禁正常人的牢獄,卻堂而皇之地打着【精神病療養院/康複中心】的招牌。
一個精神完全正常的現代公民,隻因為和自己的家屬/配偶/監護人産生了家庭矛盾、經濟糾紛,就會被他勾結這種非法精神病院,綁架拘禁,關進這種暗無天日的牢獄。
之後呢,更被院方強行注射或強迫吞食各種大劑量鎮靜類藥物,并施加各種恐吓、淩虐、刑罰,一步步摧毀正常人的精神,最後讓他/她真的變成了瘋子。
這就是該片剛一開始,女主角“吳若昕”的遭遇,好端端走在大街上,被兩個壯漢夾擊挾持,套上黑頭套帶走,等到眼睛睜開時,已經發現自己處于精神病院中,并被院長和工作人員強行宣布為瘋子,身邊是一群已經明顯精神錯亂,舉止失常的病友。
在現代文明社會,發生這種聳人聽聞的惡行,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卻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确實有過類似的真實案例。
比如19世紀的歐洲各國,開設精神病療養院,是個非常賺錢的“體面行當”,并得到許多貴族和有錢工廠主的大力資助。
原因很簡單:當時有大量的鳳凰男,通過迎娶有錢的寡婦,或者有錢人家的獨生女兒,獲得了大量财富的支配權,實現了所謂的“階層跨越”。
然而,這些成功的鳳凰男/贅婿們,又怎會滿足于此?他們迫切期待的,就是将這些财富的所有權真正收歸自己名下,所以便要過河抽闆,将已經成為自己上升障礙的妻子,去不擇手段地除掉。
比起期待她因為當時流行的束腰陋習,頻繁生育,難産而死;或者染上流行傳染病,再用當時通行的“放血療法”耽誤治療,感染而死;
更加迫不及待的那些鳳凰男/贅婿們,便利用女性貴婦/有産者依舊被束縛于家庭,自己作為男主人社交廣闊、人脈豐富的便利,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宣布妻子是精神病患者,強行把她送到瘋人院,整瘋整死」,這麼一條獨占财産的終南捷徑。——這正是金錢的力量異化了家庭關系後,彰顯的人性之惡。
而本片真正的幕後大boss,女主角的繼父“吳馬裡”,正是如此喪心病狂行事。此人在影片絕大部分流程時間,都沒有正面登場,一直隐身于這所療養院的院長維克多之後,
随着劇情一步步抽絲剝繭,才發掘出他的犯罪動機:他名義上是行業巨頭公司的總裁,而公司的實際股權,早被他的嶽家,分割給了他的妻子李珍妮(七成股權)、繼女吳若昕(三成股權),為了侵吞妻子和繼女名下的巨額财産,他才勾結自己的同學維克多,綁架、拘禁、暗殺,精心策劃了這一切的陰謀。
事實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曆史時期,一個人被宣布為精神病患者,意味着已經“社會性死亡”,而一切所謂的“精神病治療方案”,根本目的就是「讓病人不再吵鬧,給家人和看護人員添麻煩」。
所以,切除大腦1/3體積,能讓病人變得行動遲鈍,感覺麻木,神情呆滞,任人擺布,從此一生如同行屍走肉的“額葉切除術”,在1935年的美國一經問世,就在當時的歐美醫學界大受歡迎,發明人莫尼茲居然還因此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因為它比19世紀的那些更加黑暗的療法,用冰錐通過患者的眼窩,直接刺穿大腦之類,看似更“人道”,更從此風行一時,無數精神病患、甚至是狂躁症、抑郁症患者都被施行這種手術。甚至包括了美國肯尼迪總統的親妹妹,此等出身名門巨富的年輕女性,隻因患有狂躁症,就在家人的“好意”下接受了這種“治療”。
而首先揭露這種治療方法的危害和極不人道,激起社會輿論公憤,并将其在醫學實踐中徹底終結的,正是1975年那部狂攬奧斯卡獎九項提名、五項大獎的經典影片《飛躍瘋人院》,也是電影直接影響現實的積極範例。
當然,為了給醫生和患者家人減少看護負擔,讓精神病患者表面上變得鎮定冷靜,不再吵鬧,一些大劑量刺激腦額葉、使之麻木的精神鎮定類藥物,還是繼續被許多國家的無良醫生,濫用于精神病治療中。
而本片的非法療養院,正是給那些被拘禁的正常人宣判一個“行為沖動障礙”的罪名,強迫他們每日必須服用此類藥物,否則不得飲食;更長期無休止的強制灌藥,打罵訓斥,日積月累之下,終于從假瘋變成醫學意義上的“真瘋”。
影片通過女主角的視角,看到了這所“禁锢之地”裡完全異化的世間百态:
胡子拉碴、心理變态的光頭男人;
因病切除了子宮,就被另尋新歡的丈夫強行送來、滿口“布娃娃”的女孩;
天良未泯、卻為了高薪而甘心助纣為虐的醫院護工“林風”;
當然,最奪人眼球的還是那個愛喝紅酒,愛摟着骷髅架子跳舞的院長維克多。
此人表面上冷靜溫和,嘴角常挂着微笑,言行舉止優雅有禮,頗有幾分書卷氣,實際上卻是“禁锢之地”所有罪惡的發号施令者和直接執行人。
他的眼神犀利、冷漠、毫無感情,發出的命令殘酷之極,對被強抓進來的所謂“病人”施以種種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淩虐,讓他們從身體到心靈都完全崩潰。
諸如強制灌藥,電鋸驚魂,密室禁锢,性侵女病患,甚至是更加喪心病狂的活體解剖,倒賣器官,都是這個維克多院長幹出來的好事。
沒錯,因為這是完全非法的地下監獄,所以利欲熏心、全無任何醫德操守的維克多,給這些“人造瘋子”開設一個“程序有效”的死亡證明書,滿足了他所服務的那些“大客戶”的需求後,然後直接殺害,開膛破肚,摘取人體器官,流入黑市交易,也同樣順理成章。
而将這麼一個十惡不赦之徒塑造得入木三分的,正是一位著名的好萊塢“反派專業戶”:羅伯特·克耐普。他于2004年起,在《越獄》系列美劇塑造了經典反派角色T-bag,被評為該劇最受歡迎的角色。此外還在多部好萊塢影片中飾演反派,《禁锢之地》也是他第一次參演中國内地電影。
看過影片後,不得不佩服其敬業精神和過硬實力,完全不像有的外國演員那樣,純粹為了高額片酬才來華語片敷衍一番,而是極認真地塑造了這個角色:
在病人面前一手遮天,猶如君皇,又帶着貓捉耗子式的殘忍戲弄;
在作為幫兇的護工面前,軟硬兼施、威逼利誘;
在金主吳馬裡面前是唯唯諾諾,卑躬屈膝;
而誘奸已經被迫害得精神失常的“布娃娃女孩”時,又将“衣冠禽獸”完全落到了實處。
他完全不需要故作任何兇惡姿态和誇張過度的表情,也完全不需要大段台詞去做情緒化輸出來搶戲,而且非常克制、内斂式的,偏偏幾乎每個瞬間表情和細微動作,都無一不透着戲,毫不誇張地說,對反派人物的塑造,這位“洋人老戲骨”,确已達爐火純青之化境。
觀影時但凡他一出現在鏡頭前,就不得不産生了類似于心理暗示的驚悚感,不自覺地為女主角的未知命運而揪心。
飾演本片女主角“吳若昕”的,是一位叫王真兒的年輕女演員,論大衆知名度或許平平,筆者也幾乎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查資料才知道她此前出演過同類型的《無證之罪》和《記憶大師》。但就本片而言,她作為叙事主視角的“大女主”,所體現出來的演繹實力,是完全值得一誇,甚至可以從此打上“實力派年輕女演員”标簽的。
這個角色從劇情設定上,是精神始終處于極度緊張狀态,但卻有截然不同的變化,在療養院時是極恐懼、極無助,在療養院外是心防重重,故作淡漠,隐藏的秘密直到最後才得以揭曉。
而她多次的精神崩潰、情緒失控,究竟是真情流露、還是故作僞裝,同樣也要演出各自不同的層次感。
因為角色立體化,隐藏太多伏筆,甚至連簡單的浮誇做作表情,都要演出“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三種層次,供看完全片後,意猶未盡的觀衆去反複回味,确實是需要影後級别的實力發揮,才足以駕輕就熟的完成。
尋常的偶像劇女星來演這種角色,隻會處理成災難,迅速為各個平台的短視頻up主提供新鮮素材。
而王真兒對吳若昕這個角色的處理,已經算是頗有分寸感,頻頻特寫中的微表情,細節處理十分到位,将角色複雜的情緒準确傳遞給觀衆,
她和“維克多”羅伯特·克耐普的幾場對戲,精彩且張力十足,相映得彰,可以反複回味。
影片最後,飽受摧殘的“布娃娃女孩”點燃了無數蠟燭,引發一場大火,埋葬了整個療養院的罪惡;
本可以輕易逃生的維克多,為了拯救自己的辦公室、或者說罪惡事業而葬身火場;
良知未泯的“護工”林風,甘願為女主角的複仇計劃而埋名舍身;
看似一直在追尋真相、伸張正義的主持人,其實隻是為自己的節目收視率、為自己的事業成功這樣的純功利目的;
凡此種種,無不體現了人性的深刻複雜性,而經過多處暗線、層層反轉後,最終揭示的最深一層真相,直接翻轉了前面一百多分鐘的表面劇情,更是讓生死關頭彼此犧牲的母女親情,與整部影片所呈現的人性之惡,形成鮮明對比和激烈碰撞,
讓觀衆在享受了觀影驚悚懸疑類型片的燒腦過程之餘,也不免為這幾縷未曾被異化與磨滅的人性之光,感到幾分暖心。——當然,就和年初《誤殺》一樣,忽略掉最後那個字幕結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