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從《黃帝内經》裡看夏季養生之道
從《黃帝内經》裡看夏季養生之道
更新时间:2024-05-05 16:21:19

  中醫理論講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一到夏天,正逢人體生長發育最為旺盛的時候,此時該如何調節飲食、怎樣調整作息、保持身心的雙重健康呢?今天我們為你介紹黃帝内經中的夏季養生之道。

  夏季睡眠的三大講究

  每到夏天,夜間氣溫高、濕度高,睡眠質量或多或少有些影響。有時貪涼的人群睡了一覺,醒來竟發現,自己腰酸背痛加頭疼,白天上班工作更顯得乏力。那麼,夏日睡眠都有哪些講究呢?

  1、入睡後忌開電風扇

  入睡後人體血液循環減慢,抵抗力減弱,整夜開着電風扇吹風睡覺,極易受涼,引起感冒。

  2、忌袒胸露腹睡覺

  人體的腹部和胸部皮膚溫度幾乎固定不變,因此即便熱得難以入睡時,也常有人因胸腹保暖不夠,導緻受涼發生腹痛腹瀉。因此無論天氣多熱,都應在胸部腹部蓋上被子或毯子,以免受涼而生病。

  3、忌用涼水擦席子

  有人誤以為,用涼水擦涼席、草席、竹席可以更涼快些。其實,人體在炎夏極易出汗,涼席本身并不幹燥,如再用涼水濕布擦洗,更增加了睡床的濕度,成為各類黴菌、細菌的滋生地。正确的辦法是,用溫水、熱水擰幹抹布再擦拭涼席,同時可用電風扇徹底風幹涼席,方可安然入睡。

  夏三月調養,中醫裡有大學問

  夏日心情:心靜自然涼

  中醫把人體的五種情志——喜、怒、憂、思、恐,分别對應心、肝、肺、脾、腎五髒,并由心統領。黃帝内經之《靈樞·靈蘭秘典》中這樣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這句話把五髒中的心比做一個國家的君主,它掌控着人體的心神與情志。

  夏季和心在五行當中均屬于火。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觀點,盛夏的自然之火與體内的心火可以相互影響。烈日酷暑,容易使人心煩意躁;而躁動不甯的心緒,可以使人更覺暑熱難擋。此外,“五志過極皆化火”,也就是說五種情志過度都可以化火。心屬火,情志之火都可以波及到心。因此在盛夏期間,我們應當做到“使志無怒”,清心寡欲,恬淡虛無,靜養心神。就像嵇康在《養生論》中所說,“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減少,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這正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心靜自然涼”。

  夏日飲食,勿忘“酸鹹之品”

  夏天吃什麼?中醫營養學認為,夏日飲食宜溫涼有節,顧護脾胃。小孩或年輕人在酷暑時,往往喜歡貪涼飲冷,飲料非冰鎮不喝,三餐非生冷不吃。卻不知日複一日地飲冷食寒,會慢慢地損傷脾胃之氣,影響人體的消化功能,容易出現胃痛、食欲減退、腹瀉等症狀。因此,夏季進食應以溫為宜,不宜過食寒涼,要顧護人體的脾胃之氣。脾胃為“後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的源泉。一旦脾胃受損,氣血生化不足,會引起全身各髒器的病變。

  夏天心、脾、胃三髒腑最容易受損,應當格外注重這三髒器的飲食調補,可食用薏仁、芡實、山藥等以健脾養胃。在黃帝内經之《素問·髒氣法時論》中還提出,“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這句話告訴我們,夏季也可多食酸味或鹹味之品來養心。其原因在于,夏天易多汗,而中醫理論認為“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會導緻心氣不足、氣津兩虧。為此,我們可有選擇性地食用一些酸味之品,如烏梅、五味子煎湯代茶等,它們非但可補氣,還能生津止渴。

  夏天容易心火亢盛,中醫認為鹹味入腎,有補腎的作用,通過補腎水來調劑心火,使心火不易亢盛。此外,鹹味之品還能補充因汗液流失而缺少的鈉,以此來确保人體水電解質的平衡。

  夏日居家:祛濕邪可防病

  夏日防濕邪,也是黃帝内經中講述的一種生活方式。中醫理論認為,“濕傷肉”,即感染了濕邪後,就會損傷人體肌膚,患上常見的風濕性關節炎等。黃帝内經中有記載,“傷于濕者,下先受之。”濕邪損傷人體,總是從下部開始的。比如常見的腳氣、下肢潰瘍等。因此,盛夏季節裡,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風、防潮、隔熱。如果室内過于潮濕,空氣污濁,不僅家具、衣物發黴、長毛而損壞,還能損傷人體陽氣。有些國家對兒童風濕病的研究證明,50%以上的患兒是由于住在潮濕的屋内造成的。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