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們很多人在睡覺的時候經常容易出現身體出汗的情況,這可能是由于我們自身的體質太虛弱導緻的,也可能是由于我們自身出現了某方面的風濕骨科疾病,日常一定要注重增強一些體育鍛煉,針灸理療方法也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達到很好的治愈效果,普及一下身體局部出汗的解決方法吧。
1.中醫上有“動汗”和“靜汗”之分。由于天氣環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屬于靜汗,相當于被動出汗。不少異常的靜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盜汗等。有些人不熱、不運動時前心後背會出汗,且容易疲勞、感冒、心慌,特别怕風怕冷,這叫自汗,是氣虛的表現。夜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盜汗,是陰虛的表現。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額頭面部出汗過多,是積滞、内熱壅盛的表現,容易煩躁、口苦、尿黃;前心後背出汗,是心氣虛,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夢、恍惚健忘。
2.下面介紹幾種盜汗食療法:
1、韭黃100g,豬腰1個,食油、鹽、姜、味精等适量。将韭黃洗淨切成小段,豬腰洗淨切成薄片。将食油放入鍋内,置明火上,油八成熟時,先放入豬腰,炒透後放入韭黃、姜絲,韭黃熟後,加鹽、味精調味後取出即成。可佐膳。 此方适應于腎虛腰痛、慢性腰肌勞損、腎虛遺精、盜汗、老人腎虛耳鳴等症,有補腎強腰的功效。
2、枸杞15g,雛母雞1隻,料酒、胡椒面、生姜、蔥、味精、食鹽适量。将雛母雞宰殺後,去毛和内髒,洗淨;将蔥切段、姜切片備用。将雛母雞肉放入鍋内,用沸水氽透,撈出放入涼水内沖洗幹淨,瀝盡水份,再把枸杞袋入雞腹内,然後放入盆内(腹部朝上)。把蔥、生姜放入盆内,加入清湯、食鹽、料酒、胡椒面,将盆蓋好,再用濕棉紙封住盆口,在沸水武火上籠蒸2小時取出。将盆口棉紙揭去,揀去姜片、蔥段不用,再放入味精,即可食用。 此方适應于男女腎虛腰痛、神經衰弱。具有滋補肝腎的功效。
以上介紹的身體局部出汗的方法都是一些權威專家學者總結出來的非常不錯的方法,大家都可以詳細的去嘗試一下,可以幫助我們在最短時間内更快的恢複一個健康的身體狀态,同時日常也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流感病毒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