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立秋養生 立秋如何保健康
立秋養生 立秋如何保健康
更新时间:2025-07-01 13:20:00

  在我們歡送夏季的同時,不知不覺就迎來了秋季。由于夏季的炎熱,有人會好奇,立秋後還熱嗎?小編告訴你,熱是肯定的。經過了漫長的夏季,我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方面都受到了季節的影響。那麼立秋養生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你知道的立秋習俗又有哪些呢?

  進入立秋節氣以後,天氣依舊炎熱,在這夏秋交際的時節,養生學問更大,立秋吃什麼可養生?有什麼養生的原則呢?

  7個立秋養生妙招

  一、養肺先要甯心神

  養肺第一點需要保持心情的愉快,不可感懷悲傷。就算遇到了困難,我們也要積極地去想辦法解決。

  通俗地說,心平氣和是養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緒變化表現最顯現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急促、不平穩不僅增加肺的負擔,同時也會使身體裡的氣外洩,這與“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秋天的精神調養很重要。

  二、起居有度适秋涼

  秋季天高氣爽,應早卧早起,這樣有益于“秋收”。進入深秋以後,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情況。

  我們睡覺的時候要保護好胸背,人的五髒穴位都在背部,如果不慎被冷風入侵,會患中風。而且我們要随着天氣的變化而增減衣服,否則會影響身體對于氣候轉冷的适應能力,容易生病。

  三、秋補宜滋陰潤燥

  中國民間自古就有“貼秋膘”的習俗,每至立秋,家家戶戶就開始“食肉進補”。對此,在飲食調養方面,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飲食,以防秋燥傷陰。

  可食用銀耳、甘蔗、燕窩、阿膠、梨、芝麻、藕、菠菜、烏骨雞、豬肺、豆漿、鴨蛋、蜂蜜等。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時常脘腹脹滿、大便洩瀉,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藥膳,因為它們性偏涼,應先調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複後,再少吃一點滋陰食品和藥膳。

  秋季的氣溫到了後期沒有夏季的高,那麼這正是我們展開各種體育鍛煉的好機會。但是運動的時候不能超過身體的負荷,盡量避免激烈運動。要學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運動的項目。

  四、飲食應少辛增酸

  秋季飲食還要注意“少辛增酸”。也就是說,要少吃辛辣的食物,以防肺火太盛。中醫認為,肺火太盛會損傷肝的功能。因此除“少辛”之外,在秋天還要“增酸”,以增加肝髒的功能,抵禦過盛肺火的侵入。

  根據中醫營養學的這一原則,在秋天一定要少吃辛味的蔥、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酸味的水果有蘋果、石榴、葡萄、柚子、檸檬、山楂等。總之,秋天要适當多吃酸的食物,從而達到養肺同時養肝的目的。

  目前南方不少地區仍然是濕熱天氣,導緻人體脾胃内虛,抵抗力下降。這時如果吃些性溫的食物,尤其是粳米或糯米,對健脾胃、補中氣均有極好的功效。

  五、飲食平衡防秋燥

  傳統養生文化認為:以形補形,以物補物。就是吃什麼補什麼。那麼秋季就應吃肺補肺,但肺的功能太強,就很容易傷肝。再加上秋季本身就是肺的當令季節,如果再過補,身體的平衡就會被破壞。

  為緩解“秋燥”,飲食方面應以滋陰潤肺為宜。更有人主張入秋應當食用糯米阿膠粥以滋陰潤燥。

  總之,秋季可适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阿膠、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較溫和的食物,以益胃生津,盡量少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動物内髒。

  六、靜坐吐納利身心

  在此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秋季吐納健身法

  首先,清晨洗漱後,在室内閉目靜坐,牙齒閉合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中津液充滿後,将津液分三次咽下。

  然後稍停片刻,慢慢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頭頂住上腭,用鼻子吸氣。

  再将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口四”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複做36次。堅持做此養生功,有保肺健身的功效。

  還可将兩手搓熱,敷在眼部3秒,反複做8次。堅持此功,不僅可以明目,且對肝、肺、心都有益處。

  七、秋季經絡養生

  經絡養生與于運動養生的核心是相同的。但經絡養生的目的在于保持經絡的通暢,糾正髒腑經絡功能的失衡,長期堅持,必有益處。

  具體做法:将腳浸入溫水中9分鐘;之後,按太淵穴、膻中穴各36次;最後,作6次深呼吸、6次漱津吞咽。

  那麼立秋又有哪些習俗呢

  農曆七月間的立秋,是由來已久的傳統時節。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承此俗,并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蔔天氣涼熱的風俗。從唐宋時起,就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過去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系。

  “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樣,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這麼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立秋以後,由于熱帶海洋氣團退居到海上,日照市的上空逐漸受變性的西伯利亞氣團控制,出現全年最宜人的秋高氣爽天氣。

  但是由于基本受單一的氣團控制,早晚風向變化較大,往往是夜間吹西北風,白天吹南風。因此會造或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較大現象,有時早上穿長袖都覺得寒意非常濃,但是到了中午,穿短袖都感覺熱。

  雖然進入秋季以後,天氣是一個轉涼的趨勢,但是時有“秋老虎”發威,并且持續時間不短。往年日照“秋老虎”一般都會持續到10月份。

  當發生“秋老虎”天氣時,天空狀況和能見度一般都非常好,風力不大,中午前後的溫度一度超過30℃,但是悶熱程度遠遠不如同溫度的夏季,這主要是與秋季濕度相對較小,同時氣壓升高有關。

  不過由于天氣和能見度較好,紫外線強度較夏季明顯加大,光照性皮炎、光照性眼炎的發病幾率明顯加大。同時由于早晚溫差逐漸加大,感冒發生的幾率也明顯加大。

  一般有立秋後還有18天地火的說法,過了18天開始早晚涼,那天氣才比7月份要舒适一些。但白天依然會有35攝氏度左右的氣溫,有時仍會感到悶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9月上旬的白露前後。這是相對于南方的天氣來說。由于我國各地的緯度、海拔不一樣,所以不太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我們要想真正感覺到秋天帶來的涼意,擺脫暑熱,大概還需要一個多月左右。

  氣候學上以5日平均氣溫在10℃至22℃之間為春、秋的标準,在我國,除了那些緯度偏北和海拔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時多未入秋,仍然處于炎夏之中,即使在東北的大部分地區,這時也還看不到涼風陣陣、黃葉飄飄的秋天景色。

  結語:現在我們已經告别了漫長的夏季,迎來了涼爽的秋季,那麼我們的養生方式也得要有所改變。夏季由于天氣炎熱,人們可能忽視了體育方面的鍛煉,那麼現在已經秋季啦!讓我們一起離開電腦,去戶外強身健體吧!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守歲是什麼意思?守歲要守到幾點?
守歲是什麼意思?守歲要守到幾點?
守歲的意思-守歲要守到幾點?傳統的守歲是通宵不睡,直至第二日天亮。現在一般來說,守歲時間過了12點就可以睡了。守歲的意思守歲是漢族民間除夕夜的傳統習俗之一,又有照虛耗、熬年、熬夜等說法。守歲是指一家人在除夕之夜,團聚在一起,熬夜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古時候,...
2025-07-01
八仙鬥花龍的故事
八仙鬥花龍的故事
傳說,有一天八仙要到東海去遊蓬萊島。本來,騰雲駕霧,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呂純陽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他拿來鐵拐李的拐杖,往海裡一抛,喝聲"變″,頓時變成一艘寬敞、漂亮的大龍船,八位大仙坐船觀景,喝酒鬥歌,好不熱鬧。不料,因此惹出一場麻煩來。原來,龍宮裡有條花鱗惡龍,是龍王的第七個兒子...
2025-07-01
冬至進補吃什麼好 這些進補的原則需牢記
冬至進補吃什麼好 這些進補的原則需牢記
冬至到了天氣寒冷了,我們最關心的應該是冬至養生吃什麼好呢?冬至是進補的最佳時節,但是也不能大補特補,給身體适當的滋補,讓你在這個冬季溫暖、健康過冬。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冬至進補吃什麼好吧。冬至飲食我們講究的還是能為我們身體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的食物,一般我們都有常識知道牛肉羊肉這些食物吃了很暖和下...
2025-07-01
養生常識 雨水節氣防病養生這樣做效果好
養生常識 雨水節氣防病養生這樣做效果好
2月18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2個節氣雨水,中醫認為,雨水前後就應當着重養護脾髒。那麼雨水如何養生比較好呢?在這節氣,人們養生需要注意哪些注意事項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雨水期間天氣變化不定,因此仍要注意“春捂”。原則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于背、腹、足底,腹部保暖有助于預防消化不良和寒...
2025-07-01
小暑養生 10種養生法輕松過夏天
小暑養生 10種養生法輕松過夏天
時令小暑,很多人都很為這個節氣的養生發愁,天氣炎熱,大家好像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其實在小暑這個節氣裡養生的方法很多而且還很方便,隻需簡單的幾步便可輕松達到養生的效果。你如果還不知道,那麼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小暑養生1、熱毛巾擦身小暑是熱的開始,在這個日子裡人的臉面和軀幹難免會出很多的汗,我們應該及...
2025-07-01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