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融媒記者從區應急管理局獲悉:未來五年,作為首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翼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打造“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有力提升社會生産經營建設活動的本質安全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對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風險的動态感知、監測預警和應對能力,将副中心鍛造成為安全、宜居、智慧、共享的韌性城市。
《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時期安全生産和應急管理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發布,明确四項重點工程,探索建設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着力打造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
借助被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确定為全國首批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18個試點市(區)這一契機,積極推進副中心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中心建設。
充分利用物聯網、衛星遙感、視頻識别、5G等技術,以推進城市“一網統管”建設為基礎,利用各領域各行業已建的監測預警系統及監控資源,優化風險災害監測站網布局,部署城市運行各領域、各重點部位的感知終端,建強城市安全監測感知預警體系,實現對燃氣、供排水、熱力、綜合管廊等城市生命線安全風險的實時監測。
強化風險監測預警體系頂層設計,建立健全分部門、分區域、分災種的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制度,結合城市應急預案,編制預警信息的處置流程,規範預警信息的全過程聯動處置,提升副中心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和水平,有效防範城市安全事故(事件)發生。
《規劃》中要求,要在地震災害脆弱區、地質災害易發區、洪澇災害易發區,建立基于GIS的集副中心(通州區)所有危化品危險源、隐患點和應急資源的數字化基礎數據庫,形成可視化的動态“一張圖”,做到安全生産隐患底數清晰、動态更新、實時監測預警,為重大安全風險評估和突發事件救援力量調度部署等應急工作提供支撐。
完成隐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工程;危險化學品安全整治工程;安全宣教工程等,建設災害事故科普宣傳教育和安全體驗基地,扶持建設一批安全生産相關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和實習實訓基地。
同時,通過應急救援的全景式互通互聯,實現應急指揮人員實時感知現場信息,智能化輔助決策,可視化指揮調度,從而減少應急指揮的層級,縮短信息流程,提高指揮效率與效能。
實施“安全大腦”計劃,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平台建設,整合利用氣象、水文、地震、地質、森林等監測基礎設施,搭建多災種和災害鍊的綜合監測平台,形成一體化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