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秋季幹燥 調養有方
秋季幹燥 調養有方
更新时间:2025-11-15 01:27:53

  秋天天氣幹燥,此時陽氣漸收,陰氣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成熟到了收獲之時。從氣候特點來看,由熱轉涼,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随“長夏”到“秋收”而相應改變。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内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那麼秋季養生應該什麼調養呢?

  一、起居調養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研究人員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而秋天适當早起,可減少或縮短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于預防腦血栓病有一定的作用。

  二、飲食調養

  秋屬肺金,主收,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少食蔥、姜、辣味之品,适量多食一些酸味甘潤的果蔬。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幹燥及幹咳,聲嘶、皮膚幹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飲食上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芝麻、蜂蜜、秋梨、百合、銀耳、山藥、蘿蔔、蕃茄等。此外,在初秋,可以先用粥類等益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來調理脾腎,當到了暮秋便可以用肉類、魚類、禽蛋、大棗等來進行滋補,但不宜用過多肥膩的食物。

  三、精神調養

  中醫把人的精神情志活動概括于五神(神、魂、魄、意、志)和五志(喜、怒、悲、思、恐),并把它分屬五髒,即在五神中,肺藏魂;五志中、肺主悲(憂)。悲優情緒最易傷肺,而秋令時節,人們往往容易産生悲憂情緒,《壽親養老新書》說:“秋時凄風慘雨,草木黃落,高年之人,身雖年弱,心亦如壯,秋時思念往昔,動多傷感。”深秋時節,如遇上秋風秋雨不好的天氣,日照幾乎沒有,“褪黑激素”就會大量産生,會使人的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體細胞就會“偷懶”,人的心情自然就會低沉消極。預防減輕“秋愁”不良情緒,要起居規律,多參加體育鍛煉,秋雨連綿時要增加室内光照而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适當飲些咖啡,綠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境。

  四、運動養護

  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在鍛煉時,一方面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另一方面要針對季節特點進行自我鍛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收養的季節,運動量不宜太大,不宜劇烈,此時可逐步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如登高、跑步、散步、打太極拳,以養神強身,提高肺髒的生理功能及機體的耐受能力,體質較好的人宜輕裝薄衣,并适量進行冷水浴,以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中醫素有“腎液為唾”之說,認為唾液的盈虧與腎的盛衰息息相關。用舌頭在口中攪動,待口中唾液滿時,嗽練三遍,分三次咽下,并用意念送歸丹田,再緩緩将氣從口呼出,呼氣時口唇微張,不要出聲,如此反複36次,稍停片刻,兩手握拳,左右各做三次,對預防秋燥大有裨益。

  五、保健防病

  季節更替易發舊病。研究表明,季節病的發病率,發作期均大有明顯的季節傾向,在季節交替是最易發生,如冠心病,腦溢血的發作以秋冬多見,支氣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時節發作,慢性腎炎、潰瘍病多發于11月至翌年3月。秋天患胃腸道疾病的人數往往會多于夏季,其原因有三:一是蒼蠅在秋季的活力不比夏日弱,凡是吃了被蒼蠅污染過的食品,人就容易因胃腸道感染而引起腹瀉;二是秋季天氣涼爽,人的食欲增加,加之瓜果大量上市,有的人就暴飲暴食,緻使胃腸負擔加重,功能紊亂;三是晝夜溫差大,易引起腹部着涼,或誘發結腸過敏,使腸蠕動增強而導緻腹瀉。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适度鍛煉可以使血液中白細胞介素增多,進而增強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滅病毒和癌細胞,并促使身體釋放使人興奮的應力激素,從而達到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目的。同時,運動時,出汗和血液循環加快可幫助身體将毒素,尤其是皮膚上的毒素排出。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大寒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特征
大寒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特征
在我們老一輩對二十四節氣都是很了解也是很在乎的,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對節氣的觀念越來越輕,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大寒是什麼意思。那麼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大寒是什麼意思吧。大寒節氣是什麼意思?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中國古代将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
2025-11-15
立秋飲豆粥健脾利濕生津止渴
立秋飲豆粥健脾利濕生津止渴
我國傳統節氣“立秋”。我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别,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是未進入秋天氣候。尤其是南方地區,此節氣内還是夏暑之時,因而祖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中醫常說“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時仍要注意保護體内的陽氣,具體來說要注意攝入适當的補養之物,同時可多進搭...
2025-11-15
芒種養生 芒種“清補”該吃啥
芒種養生 芒種“清補”該吃啥
又要到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節氣了,這個節氣期間多雨、潮濕、悶熱。那您知道在芒種節氣該如何養生嗎?您知道芒種養生食譜?今天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有關芒種養生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們趕快來看看啊。芒種“清補”該吃啥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第9個節氣,芒種的“芒”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即将收獲,比如大麥、小麥開始成熟;“種”...
2025-11-15
處暑氣節 祛暑防燥更重要
處暑氣節 祛暑防燥更重要
處暑(公曆8月23日,農曆六月三十)已過,日夜溫差将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養生專家指出,處暑時節後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為皮膚幹澀粗糙,鼻腔幹燥疼痛或口燥咽幹、大便幹結等,需要及時采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但同時專家也提...
2025-11-15
頭伏養生 頭伏有哪些傳統習俗
頭伏養生 頭伏有哪些傳統習俗
小暑過去了,接下來就是三伏天,三伏天是在小暑的後面幾天,三伏天一共可以分為頭伏、中伏和末伏,那麼頭伏有什麼習俗呢?俗話說冬病夏治,所以三伏天進行養病是最好不過的,那麼接下來就跟随小編看看,頭伏有哪些習俗吧!頭伏的習俗有很多,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今天小編為你盤點頭伏的傳統習俗,吃餃子、種蘿蔔、給牛改...
2025-11-15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