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契 賞 美
——殷墟新見甲骨文字探赜之七、八
七、女亦難安

原甲骨片高14mm,寬12mm,牛肩胛骨殘片,土黃色。甲骨文單字刻作“

”。從◇從女,音不明,字不識,疑為女之異體。殘片僅存一單字。
該字的上半部略有殘損,但尚能清晰辨識。從字形看,與女、安、臽等字近,但除“女”外所從各異,有“

”、“

”、“

”、“

”等例。

“安,象婦女在室内,會安靜之義。”(徐中舒:《甲骨文字典》)
“從

從女,

宀每省作

,故疑此字為

安之異體。”(徐中舒:《甲骨文字典》)
“臽,小阱也。從人在臽上。”(《說文》)
“象人陷于坑坎中,……為臽、陷之初文本字。”(劉興隆:《新編甲骨文字典》)
“從人從凵,象人陷坎中之形。人或作其他象人形之字如

女……子、ㄗ……ㄕ等。凵或作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
“囡,從女在□中,當是會意字,或從又作聲。典籍囡…… 同字,古音聶,今音南,今上海一帶呼小女孩曰小囡。閩浙一帶呼小男孩曰小囝(音宰)。疑即後來之鈕字,中原呼女孩為小鈕。”(劉興隆:《新編甲骨文字典》)
綜上例所列,“

”與“

”、“

“差異明顯,而“

”與“

”中的“

”和“

”旁似可通,故“

字從字形結構看,應為女之異體。

八、酷肖女陰

原甲骨片高20mm,寬14mm,龜腹甲殘片,黃褐色。甲骨文單字刻作“

”。殘片僅存一字。左側另有它字殘劃,不可識。
“

”,從凵從

,象女陰,因其形酷似也。音義不明。
甲骨文肖形之例屢見不鮮,如男性之陽作“

(且,祖字初文)”。下圖即甲骨文“且(祖)”字的幾種寫法及商晚期玉“且(祖)形器”實物,其形不言而喻。一些“且(祖)形器”上更直書男性祖先之名,足見其象征意義。

“

”字内的右上位置有一斜形短筆,不知是相關筆劃或是無關劃痕,字形與“

(卣)”字近。

甲骨文卣字的寫法:

“卣,

象酒器卣形,或卣在皿中,義同,即今卣字。”
劉興隆《甲骨文字典》:“《說文》:‘

,氣行兒。從乃,

聲,讀若攸。’甲骨文象有托盤之酒器,為卣之初文。《說文》有

無卣,


本一字,《說文》誤分為二。”
但“

”字與“

”字的字形結構區别明顯:“

”字的凵部呈圈底,作

,口部内斂,“

”部下沉,完全包于其中;而“

”字的凵部呈尖底作

,開放狀置于下部,“
”部浮于其上。“
”部和“

”部一伸脖一無頸,迥然不同,應非同一器物。
因“

”字字形太過具象,故筆者以為此字應是新發現之女陰象形字。

作者:殷韻邺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