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沂蒙非遺風筝
沂蒙非遺風筝
更新时间:2025-11-23 10:19:24

原标題:風筝魏(圖)

沂蒙非遺風筝(津味民俗風筝魏)1

插圖 單君

風筝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始于春秋時期。傳說墨子用三年時間,以木頭制成木鳥,是人類最早的風筝起源。魯班使用竹子,“升級”墨子的風筝材質。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坊間以紙做風筝,稱為“紙鸢”。據相關記載,中國古代利用風筝進行測量、傳信,更運用于軍事領域,甚至試驗用風筝載人飛翔。五代時期,宮中太監李邺制作紙鸢,在頭部放入一枚竹笛,“使風入竹,聲如筝鳴”,風筝因此得名。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自古以來,放風筝是中國人民喜愛的一種休閑方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有放風筝的生動景象。十三世紀,馬可·波羅自中國返回歐洲,風筝開始傳到世界各地。

“風筝魏”是中國風筝手工藝術的代表,在天津與楊柳青木版年畫、泥人張彩塑、刻磚劉磚雕并稱四大民間藝術。“風筝魏”是天津著名風筝藝人魏元泰制作的風筝。魏元泰生于同治年間,念過私塾,因家計困難退學。十六歲到蔣記紮彩鋪當學徒,學做風筝。四年學徒期滿,魏元泰的父親給他張羅開設了一家紮彩鋪,起名為“魏記長清齋紮彩鋪”。魏元泰從此以風筝為業,一段民間文化的傳奇就此開始。

魏元泰長期研究飛禽和飛蟲的飛翔姿态以及它們身軀各部位的比例關系,應用于風筝的制作。他師法前人,不斷創新,形成了造型多變、彩繪逼真、飛行平穩、特技精湛、便于攜帶五大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天津獨樹一幟,“風筝魏”聞名于坊間。魏元泰可以拿蒲草做成弓弦,擱在風筝上發出聲響——這個絕活叫“蒲繃”,是“風筝魏”的革新,隻有魏元泰能做,遺憾的是這手絕活沒有流傳下來。

1912年,魏元泰的十一件風筝作品被選送美國舊金山,參加巴拿馬太平洋地區萬國博覽會,榮獲銀牌獎章和證書。魏元泰第二代傳人魏慎行,第三代傳人魏永昌、魏永珍,第四代傳人魏國秋繼承先人的事業,持續創新,“風筝魏”的發展,經久不衰,他們的風筝已經達到了1000多個品種。“風筝魏”成為天津與世界各國民間文化交流的紐帶,中國的風筝飛向世界的天空。

(責編:韓昱君、魏炳鋒)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五月運氣加倍的五大生肖
五月運氣加倍的五大生肖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間馬上步入農曆五月了,這将意味着炎熱的酷暑即将來臨,在這麼炎熱的夏天,各位心情又是如何呢?究竟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上有沒有受到影響呢?但是,不論天氣是怎樣的,有一些人的運勢都是不可影響的,他們的運氣依舊很好,那我們就來看看農...
2025-11-23
沂蒙非遺風筝
沂蒙非遺風筝
原标題:風筝魏(圖)插圖單君風筝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始于春秋時期。傳說墨子用三年時間,以木頭制成木鳥,是人類最早的風筝起源。魯班使用竹子,“升級”墨子的風筝材質。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坊間以紙做風筝,稱為“紙鸢”。據相關記載,中國古...
2025-11-23
清明節是我們國家的什麼節日
清明節是我們國家的什麼節日
清明節是我們國家的什麼節日?清明節是我們國家的祭祖節日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鬥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曆4月5日前後,我來為大家科...
2025-11-23
芒種刮東北風的說法
芒種刮東北風的說法
#我在頭條搞創作#導語天氣預報:後天芒種節氣,大風刮起啥預兆?看看老祖宗總結的諺語怎麼說。老話說:“芒種芒種,忙收忙種”,後天是6月6日,農曆五月初八,芒種節氣。到了這時候,人們忙着收割小麥,接着還要種植糧食作物。可是,你知道嗎?老祖宗在這...
2025-11-23
七月七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七月七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七月七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農曆七月初七被稱作“七夕節”、“乞巧節”、“女兒節”等,是中國曆史悠久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當天有拜七姐、接露水、對月穿針、坐看牽牛織女星、乞求姻緣、遊七姐水、儲七夕水等風俗,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七月七是什麼節日有什...
2025-11-23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