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河南省杞縣31個村莊怎樣規劃
河南省杞縣31個村莊怎樣規劃
更新时间:2024-04-29 20:59:21

河南省杞縣31個村莊怎樣規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近年來,河南杞縣按照“抓重點、補短闆、強弱項、夯基礎、促提升”的工作要求,以貧困戶穩定持續增收,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以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為主線,打出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住房安全保障、産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消費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脫貧攻堅“組合拳”,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河南省杞縣31個村莊怎樣規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河南省杞縣31個村莊怎樣規劃(河南杞縣老區發展)1

河南省杞縣31個村莊怎樣規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近年來,河南杞縣按照“抓重點、補短闆、強弱項、夯基礎、促提升”的工作要求,以貧困戶穩定持續增收,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以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為主線,打出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住房安全保障、産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消費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脫貧攻堅“組合拳”。

目前,杞縣已累計實現83個貧困村退出,19515戶54517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底的3.71%下降至目前的0.35%。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10542元,比2018年的人均6684.8元增長了57.7%。

延伸大蒜産業鍊 拓寬脫貧緻富路

走進杞縣大蒜交易市場秦萬裡大蒜接待處,看到記者到來,葛崗鎮郭寨村村民周大姐手裡的活也不落下,扒蒜皮、剪蒜把、裝袋,忙的不亦樂乎,"家裡還有3畝地,有事的時候就不來,隻要來了就有活幹,一天能掙150元,還等着兒子娶媳婦呢。"談到現在的生活,周大姐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杞縣是大蒜之鄉,大蒜産業也是該縣助推脫貧效果明顯的産業之一。“1981年杞縣開始種植大蒜,大面積種植興于2010年,到現在杞縣有大蒜種植面積77萬畝,平均每畝幹蒜産量達2800斤。”杞縣大蒜協會副會長陳新奇說,通許縣、睢縣、民權縣等周邊10多個縣市都來我們這交易。

近年來,杞縣構建“互聯網 大蒜”現代商貿模式,培育優質電商企業,把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助推脫貧攻堅,實現創業就業和增收緻富的新抓手,利用特色産業,助力貧困群衆實現脫貧緻富。

“我們收購農戶大蒜時,以高于市場價1毛錢的價格收購,保證銷售暢通,讓老百姓的心裡不着急,截止到7月底,幫助114名貧困戶銷售農産品77萬斤,收購金額達110萬元,直接帶動24名貧困戶就業。”電商辦主任王海濤告訴記者。

大蒜産業的興旺帶動了杞縣物流、住宿、餐飲、運輸等多行業的發展。“全國除了西藏、黑龍江等較遠地區外,我們把物流成本壓縮至每單2.6元左右,每天物流進出港的吞吐量達16萬單。”王海濤說。

紅色打底 “一志三館”促發展

杞縣是“省級曆史文化名城”,是近代著名的豫東革命根據地,睢杞戰役發生于此,是河南一類革命老區之一。

城郊鄉東十裡鋪存位置毗鄰縣城,交通便利,但卻成為了深度貧困村。

主要原因是什麼?根源在哪裡?怎麼去突破?這些問題時刻萦繞在駐村第一書記劉成江的腦海裡。

“扶貧也要扶志,也要我們自己的精氣神。”劉成江走訪時發現,村裡的老物件非常的多,就萌發了建立村史館的想法,他帶領村兩委、黨員、村民代表深入調查觀摩,理清了“以黨建村、以業興村、以文化村、以綠蔭村、以水潤村”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發展思路。

曆時半年,東十裡鋪村“紅色印記館”“先鋒書館”“民俗文化館”同時于2019年9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小小鄉村的展館,不僅成為村民的學習屋、扶貧扶志教育基地,也吸引了許多大學生和開封、鄭州、商丘等地的黨員幹部前來參觀學習。

全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投資210多萬元,新建3200平方的新村室、文化廣場和标準化衛生室,對4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了‘六改一增’(改水、改線、改廁、改院、改廚、改圈,增加生活必需品和家具)。”劉成江說,“戶容戶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東十裡鋪村貌民風的轉變,感染了該縣務工返鄉的胡培霞三姐妹。

2020年6月,村裡把胡培霞三姐妹農場的“蔡文姬綠色有機小米種植基地”引入進來,按照農戶自願、平等的原則,在不改變耕地性質的基礎上,農場實施“聯耕聯播聯收”委托式新的帶貧模式。由農戶提供耕地,生産資料費用由農戶、農場協議共擔,農産品歸農戶所有,農場高于市場價格1毛錢進行回收。

“東十裡鋪的小米種植基地共200餘畝,涉及貧困戶30戶,帶貧11戶,僅種谷子這一‘季’,就能直接帶動貧困戶每畝增收2000元。”胡培霞告訴記者。

移風易俗顯成效 鄉村遍吹文明風

微風細雨,嫩草嬌花。走在高陽鎮皇崗村幹淨整潔的街道上,望着随風擺舞的野花,記者心中因雨天帶來的煩惱也随之散去。“來到我們村,随便進哪家門随便看,都一樣。”聽到皇崗村黨支部書記黃克林的“豪言壯語”,記者心裡有點嘀咕。

跟着黃克林走進村民潘孝民的家,瞬間被清潔雅緻的院落吸引,庭院的打扮簡單大方,美觀實用,一盆盆小盆栽被打理的精緻好看,為庭院增添了一抹綠意。走進堂屋,黃崗村第一屆“五好家庭”“美麗庭院”的獎牌高挂在牆上,敲了敲裡屋的門,沒人應。

潘孝民的家門正對着一個魚塘,“這裡啊以前是個垃圾坑,又髒又臭。”黃克林邊走邊說說,現在改造成了魚塘,既增加了村裡集體的經濟收入又改善了村裡的環境。

走走停停,記者步入村民白麗英的家,就看到她笑着迎了上來,“我剛把我婆婆抱起來,聽到你們來了,就趕緊出來。”攀談之中,記者注意到,白麗英的家裡家具不多,但都擺放的錯落有緻,屋内物品也都該在哪裡的就在哪裡,絲毫不亂。

“我婆婆重度殘疾要坐輪椅,需要人照顧,我每天都要抱三遍,兒子在鄭州大學上學,今天剛走,女兒讀高中,丈夫在縣城泥水匠,也能掙不少錢呢。”2018年脫貧的白麗英,對家裡的現狀沒有絲毫的不滿。

打赢脫貧攻堅戰,關鍵在黨,核心在人,成敗在幹。黃崗村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以黨建為引領,扶貧扶志,創建“杞縣孝心第一村”,把“孝心村”建設成為黨員幹部活動陣地,統籌與鄉村振興、孝道文化、鄉村文化、良好家風結合起來,為脫貧攻堅凝聚起強大戰鬥合力。

“作為市級文明村、文明美麗紅旗村的黃崗村,每月為老人舉辦‘孝心百餃宴’、‘好媳婦好婆婆、美麗庭院’評選,逐步實現以孝治村、以孝興村、以孝富村、以孝強村。黃崗在全鎮率先評選出56戶‘美麗庭院’35戶‘五好家庭’,為全鎮樹立了典範。”高陽鎮黨委書記黃睿說,黃崗村倡導移風易俗,成立紅白理事會,全村村民拒絕“天價彩禮”“高檔酒席”,年輕人更是把精力都用在創業緻富奔小康上。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王勝昔 通訊員付豪)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