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踏青
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踏青
更新时间:2025-05-19 04:05:01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5日電(記者上官雲)“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清明節是人們追思逝者、緬懷先輩的日子。此時,民間也有出遊踏青、放風筝等習俗。

值得注意的是,清明節其實糅合了古時春季不同節日習俗,節令食品有青團、寒食燕等等。也有插柳、戴柳等習俗。

是節氣也是節日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關于它的由來,有說法稱,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内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有觀點稱,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清明掃墓的核心意義在于慎終追遠,追思先輩是為了更好紀念其曆史功績,從血緣上記住一脈傳承。

其實,在古代與清明日期相近的還有兩個重要節日,即寒食節、上巳節。彼時,“寒食”與“清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将寒食節掃墓視為慎終追遠的重要儀式,由于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往往将掃墓延至清明。

慢慢地,上巳節的一些習俗,也逐漸挪到了清明。比如,掃墓要去郊外,在追念祖先之餘,人們會趁着春光明媚去踏青,調節追思親人帶來的哀痛。

最終,清明大概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将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重要傳統節日。

民俗飲食有哪些?

此外,清明節的飲食習俗與春季的時令相關,有寒食燕、清明團等等。

據民俗專家王娟介紹,一般來說,寒食燕用棗泥與面粉調和,捏成燕子形狀。寒食燕,是北方清明時的節令食品。

清明團一般說的就是“青團”,可以冷食,十分可口。

也有人認為,清明茶是飲食民俗中的佳品,帶露的明前茶,是茶中的珍品。“新火試新茶”曾是古代頗為流行的時尚。

為何此時要戴柳?

飲食之外,清明節還有其他不少習俗。

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踏青(清明是節氣還是節日)1

資料圖:市民在北京頤和園遊覽,踏青賞花。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攝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清明節到來時,天氣一般已經變得比較溫暖,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郊遊踏青的意義之一就在于順應時氣。

也有人會在清明時節放風筝。過去,當風筝飛上藍天後,有的人便會剪斷風筝線,任憑風筝被吹走,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據說,“插柳”是清明節的重要習俗。柳樹生命力旺盛,在春天往往最先吐出新芽。過去,還有一種說法是,插柳的風俗意謂可祛疫鬼。

“清明不戴柳,紅顔成皓首”。王娟表示,在古代,清明節時戴柳往往是女性的活動。柳樹的成活率高,人們認為戴柳可以祛病,也有生育繁衍的寓意。(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水瓶男會真愛天秤女嗎
水瓶男會真愛天秤女嗎
1、水瓶男會真愛天秤女。天秤女天生顔值高,性感冷豔的氣質另很多男生都淪陷。水瓶男感情豐富,做事專一,...
2025-05-19
ngo簡介
ngo簡介
1、NGO是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的英語單詞縮寫,表示:非政府組織...
2025-05-19
逛廟會哪裡好玩(逛廟會賞民俗)
逛廟會哪裡好玩(逛廟會賞民俗)
        大年初八,走出門感受一下年味。廟會集市肯定少不了!在西甯力盟步行街廟會集市迎來了不少逛熱鬧的市民。集市融合了不少創意小物件、手工零食等。走進集市内,不遠處便可看到糖畫、藝術棉花糖、手工糖葫蘆、元宵花燈等,這些都是小朋友的最愛。廟會最大的魅力便在于它貼近生活,又很接地氣。大家可以在這裡邊逛邊吃,搜羅到很多勾起童年回憶的小食品。圖為廟會集市現場。...
2025-05-19
正月不能理發是怎麼個說法(正月不能理發的兩種由來)
正月不能理發是怎麼個說法(正月不能理發的兩種由來)
  我國大多數地方都有“正月不理發”的習俗,因為“正月理發死舅舅”。我自己在正月裡理了好像兩三次發,今年在家過年也是我老婆理發的。下班路過理發店也可以看到裡面有顧客在理發。那麼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我在浙江圖書館查閱資料,查到如下兩種說法:   清軍入關後,順治下诏在正月頒布剃頭令,強制百姓留跟滿人一樣的發型。并發文稱:“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2025-05-19
韓國梨泰院踩踏事故感想(梨泰院踩踏事故後)
韓國梨泰院踩踏事故感想(梨泰院踩踏事故後)
     10月30日淩晨,在韓國首爾市龍山區梨泰院洞一帶,救護人員在現場工作。 (新華社/紐西斯通訊社/圖)   “為了緬懷梨泰院踩踏事故的去世者,我之後很長時間都不敢過萬聖節了。”26歲的韓時河向《韓國時報》感歎。從大一開始,韓時河每年都會慶祝萬聖節。   2022年10月29日,近10萬人在首爾龍山區梨泰院地鐵站下車,他們試圖穿過漢密爾頓酒店旁的狹長小...
2025-05-19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