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消化系統對飲食和生活方式非常敏感,病毒和細菌進入人體以後可能會導緻許多消化系統健康問題,如:嘔吐、便秘、腹部絞痛以及腹瀉等。
而能引起腹瀉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問上醫”将為您詳細解答。

主要特征是頻繁或不頻繁水樣松散排便,每天至少出現3次。也經常伴有腹部疼痛、痙攣、惡心和腹脹。急性腹瀉僅僅持續幾天,而慢性腹瀉可能會持續數周甚至數月,導緻嚴重的需要治療的健康并發症。
腹瀉的常見原因是什麼?1、胃腸道感染
腸胃炎或消化道的炎症和刺激會導緻嘔吐和腹瀉,這通常是由感染引起的。常見的會引起腹瀉的胃腸道感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 可通過攝入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傳播的細菌感染,比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和大腸杆菌。
- 病毒感染,比如輪狀病毒、巨細胞病毒和肝炎病毒。
- 可通過攝入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傳播的寄生蟲。

感染引起的腹瀉随時都有可能發生,需要警惕的危險因素包括:
- 吃未煮熟的肉類或者未冷藏的食物;
- 出國旅行;
- 在湖水中遊泳或不小心喝入湖水;
- 與患有腸胃炎的人密切接觸。
2、其他觸發因素
- 腸道疾病;
- 膽囊或胃部手術;
- 遺傳性疾病,如囊性纖維化和酶不足;
- 胰腺或甲狀腺疾病;
- 腹部或盆腔受過抗癌放療。

以下情況需要請醫生檢查:
- 腹瀉持續時間超過4周;
- 大便帶血;
- 夜間腹瀉;
- 腹瀉同時伴有腹痛、惡心和嘔吐、發燒或體重減輕。

嚴重腹瀉有可能是下面這幾種情況引起的:
1、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早期可無症狀,但有排便習慣改變,可出現腹瀉和便秘。另外,糞便中還伴有血塊或糞便形狀改變。
如無其他原因(如旅行、生活環境改變或藥物治療),但經常便秘和腹瀉,應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檢查。

2、旅行者腹瀉
假如旅途中發生了腹瀉,那麼旅客就有可能得了腹瀉。
若回程後仍有腹瀉,則應進行糞便寄生蟲檢測,也應檢查是否有如炎性腸病等潛在感染。
傳染性腹瀉發作後,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因為腸道菌群活動量發生了變化,即感染後腹瀉或感染後腸易激綜合征。
3、消化系統疾病
潰瘍性結腸炎可引起結腸内壁潰瘍,經常引起腹瀉和腹痛。
克羅恩病是一種慢性胃腸炎症,常表現為腹瀉、腹痛、便血和貧血,病人有時還會出現消瘦和發熱。
乳糜瀉是一種麸質過敏性疾病,在乳糜瀉患者中,麸質對小腸有毒性作用,破壞了患者正常的腸壁。這樣就不能吸收水分和養分,不僅導緻腹瀉,還會導緻體重下降,貧血,骨質疏松症,以及其他腸内外症狀。

4、手術後腹瀉
在消化道内外進行各種手術都可能會有引起短期腹瀉的潛在副作用。
大多數情況下,過幾天就會有所好轉,但是如果持續出現,請去醫院進行檢查。
某些類型的手術還會導緻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從而引起腹瀉。
5、過敏
過敏常見的症狀包括眼睛發紅、流鼻涕、打噴嚏和氣喘,但有時也會腹瀉。

一般而言,急性腹瀉不需要治療就能自行消除。但補充大量液體非常重要,因為急性腹瀉也可能導緻嚴重脫水。
在等待腹瀉好轉的時候,應該遵循以下建議:
- 喝大量的液體(包括水、果汁和運動飲料);
- 遠離乳制品;
- 避免油膩的食物;
- 消除咖啡因;
- 避開含糖食物和飲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