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8日晚上開始
微博上一條關于上海的熱搜
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論
簡單來說,在長甯區虹橋機場新村小區,有一戶人家,自己房子不住了,搬出去讓給貓住。
要是一兩隻貓,也就算了,根據網上的說法,這戶人家的房子隻有50平米,但是卻養了66隻貓。
每平米含貓量 1.32隻!
大夏天的
這味,得有多重啊!
據鄰居反映,這戶人家因為養貓,味道很重,平常自己連窗戶都不敢開,“連衣服都不敢晾在外面,因為會有跳蚤跳到衣服上。”
對于“貓屋”
不少網友表示難以理解
家裡面積不大
為什麼要養這麼多貓?
更何況,養貓又不跟貓住
這不是禍害鄰居嗎?
丁香園就犀利地指出,養這麼多貓,其實是一種病,表面上看着是愛動物,但囤積症卻是虐待動物的一種行為。
還有網友提出
有沒有這種可能
貓主人其實是一個貓販子?
昨天下午,小觀來到了虹橋機場新村小區,看看這裡的情況究竟如何。
鄰居:最多時養了66隻貓
“衣服從來不敢晾出去”
順着小區内熱心居民的指引,小觀來到了“貓屋”所在地。
與想象中不同,樓道内并沒有大量由于飼養貓而産生的異味,也沒有聽到任何貓叫。
在樓梯間裡,小觀恰好遇到了住在“貓屋”隔壁的朱女士,她引着小觀來到“貓屋”門前,隔着房門,确實能隐隐約約聞到一股臭味。
朱女士在上海打工,半個月前剛搬到虹橋機場新村小區,“早知道隔壁是養貓的,我才不在這租房子。”
對于鄰居養貓,朱女士表示,平日裡貓臭氣難聞,自己出來進去大部分時間都是把門關好的,“隔壁陽台一直開着,我們家衣服從來不敢晾出去,隻能放在家裡曬。”
與朱女士相比,“貓屋”另一側的鄰居黃女士則有更大的怨言。
黃女士向小觀介紹隔壁“貓屋”情況
視頻時長:1分35秒
▽▽▽
黃女士介紹,“貓屋”的女主人姓徐,“她現在也住在我們小區,我隔壁這間房也是她的,她專門拿來養貓的。”
“2010年的時候,就有租客跟我反映隔壁房間傳過來什麼味道,衣服晾出去,收回來都是跳蚤,咬得身上一塌糊塗。不過,當時因為我也不住在這裡,隻能讓租戶去跟居委會反映。後來租戶不租了,我家80歲阿姨進來住,也跟我說家裡有味道,後來也不了了之。”
直到2016年,黃女士從女兒家搬回來,才發現鄰居家養貓确實已經影響到自己的日常起居了。“那時候,隻要一開門就有一股怪味臭味,很臭很臭的,實在受不了,隻要她來過,我家門口肯定還要噴上‘滴露’‘84’消毒,家門口都有寄生蟲。”
除了臭味,讓人難以忍受的還有夜裡的貓叫,“我們這隔音也不是很好,半夜裡有時候貓哭啊叫啊,就這樣已經很多年了。”
黃女士也曾想和鄰居協商,是否可以少養一些貓,前幾年幾次交涉都并不愉快,徐女士認為在自己家養貓是自己的自由,鄰居無權幹涉,不可能把貓送走,最多讓這些貓慢慢老去。
既然跟鄰居協商沒用,那向相關部門尋求幫助呢?黃女士曾聯系居委會、城管、公安等部門,但鄰居在家裡養貓這事,并不屬于任何一個部門的管轄範圍。黃女士也想過通過訴訟解決問題,“當時我們訴狀都寫好了,但我女兒勸我,赢了又能怎樣,大家還是鄰居,我又一個人住在這裡,以後怎麼辦?我想想也是,後來就算了。”
奇怪的是,小觀在黃女士家待了半個小時
并沒有感受到隔壁“66隻貓”的熱鬧
沒有明顯的異味,也沒有聽見貓叫
可以看到,“貓屋”的窗戶是一直開着的
但在現場并沒有聞到特别濃烈的異味
鄰居家到底有多少隻貓?
網上熱傳的66隻是否屬實?
黃女士承認,隔壁“貓屋”的養貓數量應該是在減少,至于頂峰期養了66隻貓,這個數字是鄰居自己說的,“有一次我們在和她理論,她自己說的,家裡貓最多的時候有66隻。”
為什麼會養這麼多貓?黃女士回憶,鄰居徐女士的母親在世時,就在隔壁養貓,後來徐女士搬過來住,貓才越養越多,黃女士說:“她還跟我講她自己也是受害者,養這麼多貓是居委會叫她養的”。
居民:“愛貓人士”,但有些擾民了
“我還是挺佩服她的”
“50平米的房子内養了66隻貓”,對于這件事,小區内不少居民都有所耳聞,不過與鄰居黃女士相比,許多居民在談到徐女士時,都用到了這個詞——愛貓人士。
鄭先生是小區垃圾分類志願者,他表示大家對徐女士養貓一事也很了解,“對于她,我們一般是兩種看法,首先她确實是一位愛貓人士。”
鄭先生說,徐女士不單單是把貓帶回去養,虹橋機場新村小區許多野貓也都是徐女士喂養,“每天(喂貓)兩次,我們都看得到,拖着個手拉車,裝着貓糧和純淨水小區裡到處走,貓看到她就會主動圍過來。”
虹橋機場新村小區距離機場較近,經常有空少空姐在這邊租房子,鄭先生看來,這或許是鄰居不滿徐女士養貓的另一個原因,“人家到旁邊一看,怎麼這麼臭,還有貓叫,扭頭就走了,不會在你這租房子的。”
小區裡不少人都見過徐女士拉着小車運送貓糧,居民李女士說:“她穿得很普通的,也不是說看起來就多有錢,就是喜歡貓。有時候看着她拉着一大包貓糧在小區裡面走,小區裡的野貓她都喂的。”
虹橋機場新村内公共區域内的幾處喂貓點
對于徐女士在家養了“66隻貓”,李女士表示,雖然不知道她養了這麼多,但自己其實挺支持她的,“能把自己房子讓出去給貓住,我還是挺佩服她的。總不能把貓都扔了吧,隻能慢慢養。”
當然,小區裡也有反對的聲音。
住在32号的董先生就表示,小區裡的愛貓人士不止徐女士一人。“我們單元樓道裡面已經給貓和愛貓人士搞的一塌糊塗。”董先生帶小觀來到了32号,樓道内确實有擺放好小水盆和貓糧盆,“每天都有人來喂貓,周圍野貓就從四周跳進來,你看這牆給貓抓的。”
愛貓人士在樓道内擺放的貓糧
單元内牆壁被貓抓得“傷痕累累”
居委會:徐女士不是貓販子
目前“貓屋”還剩13隻貓
徐女士的家裡到底養了多少隻貓?在家中大規模養貓,産生的氣味和聲音擾民該如何解決?網友熱議徐女士其實是一個貓販子,這是否屬實?
帶着種種疑問,小觀聯系到了虹橋機場新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曹欣禮。
曹欣禮介紹,徐女士養貓引起熱議,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5年徐女士母親過世之後,這套房空置,徐女士就在這裡養貓,由于對流浪貓的管理不到位,最高峰時期,家裡養了66隻貓,現在網上熱議的66隻貓,說的也是那個時期。”
曹欣禮确認,目前“貓屋”内還剩13隻貓,而且都是年齡在10歲以上的高齡貓。
為了化解鄰居因徐女士養貓産生的矛盾,虹橋機場新村居委會曾聯合民警、城管等多方面進行大量調解工作,但效果不佳。最關鍵的問題,法律上并沒有哪個條文是不許鄰居養貓的。
因養貓引發的矛盾,說到底是一種相鄰權糾紛。
根據現行的《民法通則》第83條規定:“不動産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産、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采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鄰方造成妨礙或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在明年1月1日即将施行的《民法典》中,也對鄰裡關系,進行了明确。
《民法典》第七章,第二百八十八條:不動産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産、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确處理相鄰關系。
在第六章,第二百八十六條中也提到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對任意棄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噪聲、違反規定飼養動物、違章搭建、侵占通道、拒付物業費等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依照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請求行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複原狀、賠償損失。
業主或者其他行為人拒不履行相關義務的,有關當事人可以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或者投訴,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處理。
從地方條例來看,目前對于犬類寵物的飼養,有《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加以約束規範,但是對于貓及其他寵物,并沒有明确的法規支撐,這也給基層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帶來了不少管理上的問題。
好在,最近幾年,經過虹橋機場新村居委不斷勸說,“貓屋”男主人答應逐步減少在家中飼養貓的數量,同時對貓進行絕育,還将一些貓寄送出去。
曹欣禮說,“貓屋”男主人承諾每天都會對房間進行打掃,清理貓砂,對路面消毒,“雖然我們不能每天監督,但是從效果來看還是有的。”曹欣禮也保證,居委會會每日對樓道進行消毒殺菌,避免病毒細菌傳播。“從目前來看,‘貓屋’内貓咪的數量是在減少,隻要女主人不引進新的貓,屋子裡的貓在一兩年内是會消亡的。”
那徐女士是不是一個貓販子?曹欣禮予以否認:“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徐女士在生過小孩之後,就沒有工作,唯一的愛好和興趣點,就是養貓,她不會是一個貓販子。”
對于黃女士此前提出,是居委會要求徐女士把貓養在家裡,曹欣禮也進行解釋:“早年間徐女士是在樓道裡面養貓,居委會同志跟她說,這是公共區域不可以養貓,養貓就回家去養。一來二去,她就說是居委會的同志讓她在家養貓的了。”
作為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曹欣禮也呼籲,對于小區内野貓的處理,不是虹橋機場新村一個小區遇到的問題,最好還是由社區、社工和專業的社會組織“三社聯動”來完成,也期待有相關法律出台。
能睡踏實覺,能曬曬被子
都關乎幸福
被“貓屋”折騰十年,黃女士及親屬是不是個例,這一點我們不好說。但是因為相鄰權産生的鄰裡矛盾,實在是數不勝數。
有人在家深夜蹦迪,有人不分早晚在小區跳起廣場舞……自己舒服了,卻苦了别人。在今天早上對黃女士的回訪中,黃女士告訴小觀,自己家樓下就是小區居民自發組織活動的一塊區域,每天中午開始,就有人在樓下打牌聊天,吵得她從來沒有午休過。
這和“貓屋”主人其實是一樣的。如果單純地談論權利,作為業主,我有沒有權利在家裡養貓?有沒有權利在小區裡和朋友打牌聊天?目前法律确實沒有規定,但我們也不能仗着法律沒有規定,就任着自己的性子胡來。
換位思考一下,誰不希望能踏實地睡一個好覺?誰不想能趁着天氣好把被子拿出去曬曬?如果“貓屋”的主人也不幸攤上一個“狗屋”鄰居呢?
看似小事,實則關乎幸福,鄰裡相處,說到底,還是這八個字——“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作者:胡雨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