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學生一進入高三,就已經進入高考備考中。這一年語文複習備考的總體思路,往往是根據近兩年的高考試卷題型來安排的。
高考題型相對穩定,但偶爾也會有比較新穎的題型出現。這個“新”題型,有可能會把學生打個措手不及。
今天上午,2022年高考語文考試已經圓滿結束了。很多考生反映試卷出現了新題型,有些考生有點慌了,有的說時間更緊張了。
全國乙卷、全國甲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等都有改動“成語題”以前是選擇題,現在是填空題了。選擇題的難度小一些,填寫成語的難度更大,後者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成語儲備量,還要準确理解成語的意思,而且還不能寫錯字。比如,把“振聾發聩”中的“振”寫成“震耳欲聾”的“震”,就不能算對,還有很多成語中的字容易寫錯,像迫不及待、融會貫通、貌合神離等等。
語病題也改了。語病題一般是選擇題,考生隻需要判斷哪個錯、哪個對,有時候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的學生也能通過排除法把這題做對,而現在改成了“修改語病”,考生需要用文字來修改。其實,這題的題型改了,難度并沒有變大,如果題中有三個語病,學生應該會1-2個吧,不然,即使面對選擇題,也難以蒙對。以前也考過這種“修改語病”題。
文言文文化常識沒有了,變為判斷文言詞語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了。學生一般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背記文化常識,但即便這樣,這題對學生來說也比較難,不考就不考吧。其實改了之後的題型更簡單了,因為掌握文言實詞是學習文言文的第一課,像“虞”“俟”“俾”等詞語都應該被掌握。
少了三個選擇題。總的來說,選擇題變成填空題後,考生得分相對要難一些了。
需要解釋“打筆仗”,一些考生直言當時看懵了。
下面是考生的原話實用類不讓你抄材料,沒得抄,散文也不知道問了個啥,問你恍恍惚惚的情感恍惚在哪,我讀完題自己都恍惚了;
“打筆仗”,我理解的是就像鍵盤俠和杠精之間那樣,從正面說就是以筆為武器進行鬥争,進行不同觀點之間的辯駁和碰撞;
我第一次覺得我的成語積累量這麼低。
一種認為,改題型對高考生不太友好。學生做了一年的固定題型,其複習和做題的思維模式已經形成了。題型變化後,他們會很不适應,心态可能會受到影響。
一種認為,試卷就是要出“新”。試題也不會一成不變,創新是難免的,而且這樣才能更好地選拔人才。知識儲備足夠、心态好的考生是不會受到“題型變化”的影響的。
一些高一、高二的學生也表示擔心,擔心自己以後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題型變化是常态其實,每年的高考題型比較上一年都會有一些小變化,考生還是要以平常心對待。
首先,不要擔心題型改了。題型改了,不是你一個人改了,而是大家都改了,所以要放平心态,認真答題。
其次,萬變不離其宗。題型變了,考點沒變。像語病題,平時做的都是選擇題,其實複習時也是從修改病句開始的,基礎紮實的學生能判斷選擇,也能動筆修改。不能修改的,還是沒有把基礎知識落實到位。
接下來的幾場考試也可能會出現這種“題型變了”的情況。冷靜思考,沉着應對,細心答題,大家都可以的。祝高考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