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曾經說過:
“法律隻是對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如果一個人标榜自己遵紀守法,這個人完全可能是人渣。”
生活中,這樣的人渣可能就藏在自己身邊,或許是要好的朋友、也或許是親密的姐妹。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沒有絲毫道德底線。
别人的錯誤
不是你丢失道德的借口
新郎伍某某與阮某某是大學同學,兩人關系親密如同兄弟。
幾年後,伍某某要結婚,便邀請阮某某做他的伴郎。
阮某某接到邀請後,不辭辛勞千裡奔波,先是坐飛機再坐火車,下了火車又坐汽車,繼而又換牛車,這才來到伍某某的家。
婚禮當天,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阮某某也算盡全了朋友之誼。
晚上婚禮結束後,阮某某向好友告辭想要離開,卻被伍某某挽留,聲稱要一起喝酒叙舊。
期間,阮某某與新郎新娘喝了很多酒,喝完酒後,便各自回房歇息。
當阮某某睡到半夜時,新娘迷迷糊糊地走進他所住房間,一邊蹭碰他的身體,一邊小聲呢喃地喊他老公。
原本熟睡的阮某某被新娘的舉動驚醒,身體反應讓阮某某心懷期待,道德思維又讓他害怕被同學誤會,以為他心懷不軌。
猶豫之間,阮某某對新娘沒主動也沒拒絕。
新娘誤把阮某某當“丈夫”,見對方不主動,就自己騎在“老公”身上,與其發生了關系。
第二天早上,伍某某醒來發現新娘不在身邊,就喊叫着尋找。
進錯房的新娘被吵醒後,發現身旁躺着的男人,竟然不是自己丈夫,當即便哭了起來。
伍某某聽到妻子哭聲,趕緊前去查看,看到好友與新婚妻子躺在一起,伍某某忍不住揮拳打了阮某某。
所謂家醜不可外揚!伍某某讓阮某某賠償精神損失費就此了事,但阮某某認為是新娘自己主動,并不同意伍某某的賠償要求。
伍某某隻好驅趕阮某某一起到派出所報案,稱阮某某強丨奸了自己妻子。
民警經過調查後,認為這不是性侵犯,不予立案。
伍某某與妻子咽不下這口氣,遂将阮某某告上法庭,法院依然認為主要責任在新娘自己,所以判阮某某無罪。
雖然沒有受到法律制裁,阮某某卻受到來自社會的道德譴責,畢竟朋友妻不可欺,是一個有思想、有理智的成年人,對自己最基本的道德約束。
道德是每個人做事的尺碼,也是自我心中的信仰。
任何時候,别人的錯誤行為,都不能成為一個人丢失道德的借口。
道德是選擇
沒人能代替你做選擇
對于這樁因誤會而引發的“強丨奸”案,法院審理後認為,阮某某之所以會和新娘發生關系,主要原因是新娘進錯房間後,又認錯人,接着還主動撫摸對方,導緻兩人發生關系。
整個過程,新娘的行為都屬于自願、主動的,不存在任何抗拒或者反抗行為,所以新娘應該自行承擔此事後果。
而阮某某也未曾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手段,更多的是被動接受新娘求歡。
重要的是,阮某某并沒有冒充新娘丈夫,所以,阮某某雖然存在一定過錯,屬于違反道德倫理的行為,但不構成強丨奸罪。
之所以說阮某某不道德,就是因為事發當晚,阮某某沒有拒絕新娘的行為,新娘撫摸他的時候,他不拒絕;新娘在他身上的時候,他還是不拒絕。
這種不拒絕,說明阮某某在那一刻,被欲望蒙蔽了心靈,從而選擇讓不道德的事情發生。
畢竟,沒有人逼迫阮某某,說他不可以拒絕新娘的行為。更沒有人逼迫阮某某,将欲望看得比兄弟情意更重要。
所以歸根結底,道德就是一種選擇,是放縱和約束自己的選擇,也是人性在善與惡之間的選擇。
而關于這個選擇,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做決定,一切都在每個人的一念之間。
正如前不久的一則新聞,年輕小夥子被騙去柬埔寨做詐丨騙工作,如有不從,就會被詐丨騙集團虐待,甚至還有生命危險。
這個小夥兒看到其他被騙的人境遇凄涼後,毅然不顧自身安危,想方設法的提醒受害者,如何認清詐丨騙集團的套路,千萬不要上當。
最終,小夥兒不僅救了很多潛在受害者,還被國内警方成功營救。
他在極度危險中所做的選擇,告訴人們一個道理:
在任何事情面前,人可以做的選擇中都包括擁抱道德,或者拒絕道德。
這兩種選擇最後的結果,都會彰顯出一個人的善或者惡。
而善惡決定着社會和法律對這個人的态度。
畢竟,選擇道德的高标準,決定着法律會庇護你;而選擇觸碰道德最低底線,決定着法律會懲治你。
無論何種境遇
選擇善良是為獲得感情
看過一個暖心治愈的泰國短片。
有個小夥子自己并不富裕,但他卻用僅有的雞腿,去喂養流浪狗。
他也會幫助街邊擺攤的大媽,将沉重的手推車推過馬路。
安靜的夜晚,小夥路過獨居老奶奶家門口時,會悄悄在門把手上,挂上一串香蕉……
小夥子的善舉,并沒讓自己得到任何物質獎勵。隻是被他喂養很久的流浪狗,會一直跟在他身後,充滿着滿滿的依戀。
被他幫助推車的大媽,會在炎炎烈日之下,幫他戴上遮陽帽,和他一起大笑;甚至擺攤的大媽,還會将自己攤位上的東西,免費送給别人。
被小夥兒悄悄關心過的老奶奶,後來也會跑出門擁抱他,滿臉充滿了慈愛。
最讓人感動的是,小夥子看到街邊有對兒乞讨的母女,她們面前的地上放着一個紙牌,上面寫着“為了教育”。
小夥子希望能盡自己的力量,讓乞讨的小女孩接受到教育,為此他掏空了自己的錢包。
但小夥兒沒有注意到的是,在他身後商店裡的老人,每次看到他的捐贈行為,都會無奈的搖頭。
誰也無法說清,小夥兒到底捐贈這對母女多少次,直到有一天,他終于看到乞讨小女孩穿着校服、背着書包,微笑着站在自己面前。
這一刻,小夥子先是愣住了,随之而來的,是他欣慰的微笑。
整個短片中,小夥子所有善良的舉動之後,看似他什麼都沒有得到。
但能夠确信的是,看到他被獨居的老奶奶擁抱,看到他與擺攤大媽的開懷大笑;看到跟在他身後不願離去的流浪狗,任誰都會覺得生活竟如此美好。
尤其,當他看着乞讨小女孩背着書包時,滿眼閃耀的淚光,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看不見,摸不着,卻暗香浮動,溫暖人心。
看不見的道德,決定看得見的善良;看不見的感情,決定看得見的幸福。
曾有人說過:
“選擇道德是因為善良,而選擇善良,是為了獲得感情”。
的确,一個人對熟悉的人善良,獲得的是親情、友情、愛情;對陌生人善良,獲得的是快樂、是坦然、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所以啊!無論何種境遇,我們都要記得,選擇善良是為了獲得感情。
總有人問:“人活着,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看過最好的答案是:“人活着,是為了體驗”。
體驗生命的美好,體驗生活的快樂,體驗平凡的幸福。
深以為然。
快樂和幸福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而帶給我們快樂和幸福體驗的,都是與感情相關的事,但和欲望無關。
想有好的人生體驗,一定要選擇道德,擁抱善良,以此來獲得感情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