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民族大義的精髓
民族大義的精髓
更新时间:2025-08-15 20:15:20

民族大義的精髓(的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的共識與道義擔當)1

福建東山、遼甯義縣,甘肅蘭州等地方的關帝廟都有下面這副對聯:

數定三分扶炎漢,伐魏讨吳,辛苦備嘗,未了平生事業;

志在一統佐熙朝,伏魔蕩寇,神威遠震,隻完當日精忠。

心存漢室,志在一統,是關公一生的理想志願,這也是關公忠義愛國精神的源頭。《三國演義》中,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的誓詞:“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園結義的主旨就是以扶國家社稷于危亡,救黎民百姓于水火。

自桃園結義後,關公一生都是跟随劉備匡複漢室,忠心耿耿,不避艱險,身經百戰,功勳卓著,直至兵敗麥城,遇害于東吳。後世之人之所以敬仰愛戴關公,供奉關公為英雄偶像,為神威赫赫的神靈,就是因為關公在忠義大節、複興漢室的人格魅力上征服了中華民族各階層、各民族、各信仰的人們。關公表現的忠義精神能夠塑造人、感召人,為人們樹立了一身正氣、忠肝義膽、堂堂正正的英雄形象,成為實際中華傳統道德文化、春秋義理的道德典範,為後世人的人格修養樹立起了一座堪稱萬世楷模的标杆。

國民黨元老愛國人士于右任先生為關帝廟撰寫的一副對聯為:

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

春秋一書,代表着民族精神。

尊崇英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于曆史英雄共同的曆史認知、價值認同,是凝聚民族情感與國家意志不可或缺的曆史文化土壤與内生力量。沒有英雄的國家和民族是沒有希望的,缺少英雄崇拜的國度和民族是可憐的。

忠義勇武的關公成為之後曆代英雄紛紛效仿的偶像,成為後世忠臣志士保持着對中華民族精神的信仰和追求的重要精神力量源泉,關公精忠報國、志存一統的“春秋大一統”的價值觀占據了主要的成分。

民族大義的精髓(的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的共識與道義擔當)2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以向心凝聚、和諧共生的思想作為民族精神的核心理念。中華民族,即華夏民族。《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古同“花”,引申為美麗而有光彩。夏,大也。(《爾雅》)《尚書正義》:“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古人是以服飾華采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文明道德興盛為“夏”。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華夏”本義即有文明的含義。華夏連用,表達了華夏民族傳統的大國自豪感、自信心、優越感。

中國第一個王朝就是夏朝,周朝将其興起的西土為“區夏”。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禮義之族人,稱為華人、華族、夏人、夏族,通稱為諸華、諸夏。古籍中将“華”、“夏”作為中原,“夷”與“裔”作為四方。《左傳》定公十年載孔子語雲:“裔不謀夏,夷不亂華。”這裡的“華”亦即“夏”。兩字同義反複,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将“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族”。如《尚書·周書》:“華夏蠻貊,罔不率俾。”《三國志·關羽傳》:“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都以避其銳。”

經過春秋時期的諸侯争霸,以及戰國時期的強邦吞并弱邦,更有秦始皇的統一中原,終于使得華夏族這一龐大族群第一次得到實質意義的統一。經過強大漢朝,從漢朝開始又逐漸出現了“漢人”這個稱謂。但華夏這個稱謂仍然延續至今。漢朝多以“華夏人”自居,而明朝即以“漢人”自居也以“華夏人”自居,兩個詞為同義詞。漢人、華人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稱謂,從漢朝到現在一直是使用頻率最普遍的。

中華民族、華夏民族,國家大一統觀念是中華民族的精魄,已經滲進透每個中華兒女的靈魂裡。這種觀念自遠古以來就已經用祖先崇拜和民族圖騰的形式固定并流傳下來,如“炎黃子孫”所表達的統一祖先的信仰,“龍的傳人”所折射的民族圖騰之凝聚觀念,遍布全球各地的華人,成為了全體中華民族之人的代稱,其下包括了“中國人”以及海外“華裔華僑”。華夏文明成為中華文明的别稱。

民族大義的精髓(的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的共識與道義擔當)3

為保持中華民族的純正性、優越感,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直都有“華夷之辨”的表述。唐代末期,有位隐居廈門金榜山的知名文士,也是唐代徙居廈門島"南陳北薛"中陳氏家族名人之一,名叫陳黯。就曾寫過一篇文章叫《華心》,來說明到底什麼是華夷之辨。文章說:“有生于中洲,而行戾乎禮義,是形華而心夷也;生于夷域,而行合于禮義,是形夷而心華也。”意思是說有的人生在中土,但行為不合乎禮義精髓,是徒有華人的形貌,而内心卻是蠻夷;有生在蠻夷之地的人,但熱衷中華文化,行為符合禮義的要求,那是雖有蠻夷的面貌,内心卻是華夏文明。”文章又說,“華夷者,辨在乎心”,“辨心在查其趣向”。

唐昭宗時,程晏寫了一篇《内夷檄》,更加直白地說:“華其名,有夷其心者;夷其名,有華其心者。是知棄仁義忠信于中國者,是中國之夷矣,不待四夷之侵我也”。意思是,如果有所謂的中國人抛棄了仁、義、忠、信這些品質,那就是潛伏在中華民族之内的蠻夷。如果這種人就在身邊越來越多,又哪裡用得着外敵再來入侵呢?中華民族自己就自行淪陷了啊!

因此,捍衛民族利益國家利益不被侵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就成為每個中華兒女、華夏子孫、龍的傳人,共同要擔負起的責任和使命。目前,中華民族面臨内憂外患,各種反華勢力、分裂勢力日趨猖狂,漢奸思潮、通敵賣國行為日漸增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需要面對更多的艱難險阻,需要中華兒女具備更為強烈的愛國主義、忠義精神,具備更為堅定的民族國家意志和堅貞的民族氣節,将民族大一統的傳統思想觀念潛移默化植根于每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讓包括關公文化在内的優秀愛國主義傳承成為全民族的共識與道義擔當。

作者:關公文化彭允好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芒種養生 養生食療過芒種
芒種養生 養生食療過芒種
馬上就要到芒種了,您知道這個節氣嗎?您知道芒種時節怎麼養生保健康嗎?您知道芒種時期的食療方有哪些嗎?今天就讓小編為您介紹一下有關芒種時節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們趕快來看看啊。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要到了,這個時節的特點主要就是熱,而且會經常下雨,所以總的來說就是濕度有點大。所以建議養生要做起來。芒種養生根...
2025-08-15
小寒必吃四款滋補粥
小寒必吃四款滋補粥
天氣越來越冷,不知不覺又迎來了小寒。小寒的“寒”,就是冷的意思,也是在告訴人們一年中寒冷的季節已來臨。此時的冷氣積久而寒,但還沒有達到一年最冷的程度,所以稱為小寒。中醫認為,寒氣盛則傷人之陽氣。為了您的健康,不妨試試以下幾款滋補粥。網友熱議:冬季有哪些粥可以起到保健養生的效果...
2025-08-15
冬季養生吃寒食
冬季養生吃寒食
冬季寒冷,需要養生,有雲:“健康之道,在于養生,養生之本,在于飲食。”因此有些人在冬季進補的時候就會吃一些散寒助陽的溫性食物,但卻忽視了這些食物含熱量偏高,食用後體内容易積熱,導緻肺火旺盛,中醫認為,最好選擇一些“甘寒”食品,也就是屬性偏涼的食物來制約...
2025-08-15
驚蟄養生 驚蟄科學食補消春火
驚蟄養生 驚蟄科學食補消春火
肝火旺要飲食清淡春季肝火過旺容易肝胃不和,所以春天人容易上火,出現舌紅苔黃、口苦咽幹、口唇生瘡,牙龈腫痛等,因此飲食宜清淡,忌油(油炸食品)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可适當配吃些清解裡熱、滋養肝髒、補脾潤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薏苡仁、荠菜、菠菜、芹菜、菊花苗、莴筍、茄子、荸荠、黃瓜、香蕉、生梨等。比如菊...
2025-08-15
大暑要注意什麼 大暑來之前做好這些準備
大暑要注意什麼 大暑來之前做好這些準備
了解中國24節氣是一種很實用的生活技能,進入夏季以來,人們飽受高溫的摧殘,馬上就要到大暑節氣了,那麼你知道大暑要注意什麼嗎?大暑養生的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大暑前你應該做哪些準備,趕緊來看看吧~大暑運動養生七大事項1.穿着棉質服裝大暑裡穿淺顔色的衣服,可以減少衣服隊熱量的吸收,這樣穿起來比較...
2025-08-15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