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單純性膀胱炎
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膀胱粘膜血管擴張、充血、上皮細胞腫脹、粘膜下組織充血水腫及炎症細胞浸潤,重者可有點狀或片狀出血,甚至粘膜潰瘍。
急性單純性腎盂腎炎
可單側或雙側腎髒受累,表現為局限或廣泛的腎盂腎盞粘膜充血水腫,表面有膿性分泌物,粘膜下個有細小腫脹,于一個或幾個腎乳頭,可見大小不一,尖端指向腎乳頭,肌底伸向腎皮質的楔形炎症病竈。
病竈可見不同程度的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壞死、脫落,腎小管腔中有膿性分泌物,腎間質水腫,内有白細胞浸潤和小膿腫形成。炎症劇烈時可有廣泛性出血,較大的炎症病竈愈合後局部形成瘢痕。腎小球一般無形态學改變。合并有尿路梗阻者,炎症範圍常廣泛。
臨床表現
下尿路泌尿系統感染常見:
- 尿頻、尿急、尿痛,恥骨上區不适和腰骶部疼痛,可有血肉眼血尿。
- 急性泌尿系統感染被認為局限于膀胱。
- 沒有任何迹象或症狀表明上呼吸道或全身感染。
上尿路泌尿系統感染:
- 包涵下尿路泌尿系統感染症狀
- 發燒(>37.7℃)
- 寒顫,嚴重疲勞或明顯不适反應,或全身性疾病的其他特征
- 腰腹痛,肋椎角度壓痛,男性盆腔或會陰部疼痛。
診斷:
病史詢問
- 尿路感染相關症症狀的特點、持續時間及伴随症狀。
- 既往史、藥物史及相關病史等。(如是否留置導尿管或近期有無,尿道腔内操作是有糖尿病或免疫抑制疾病,有無尿道功能或解剖結構異常等),以排除複雜性尿路感染
- 患者的一般情況,如睡眠、飲食等。
體格檢查
- 腎區檢查,急性腎盂腎炎患者可有腰部脹痛、肋脊角明顯壓痛或叩擊痛,特異性較高。
- 腹部檢查,急性膀胱炎患者可由恥骨上區壓痛,但缺乏特異性。
- 尿道外口檢查,明确是否存在處女膜融合、處女膜傘、尿道旁腺炎等。
實驗室檢查
- 亞硝酸鹽:正常值為陰性,陽性見于大腸埃希菌等革蘭陰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細菌數>105/ml時多數呈陽性反應,陽性反應程度與尿液中細菌數成正比。
- 白細胞酯酶:正常值為陰性,尿路感染時為陽性。
- 尿蛋白正常定性為陰性。定量小于100mg/24h。尿路感染,可有蛋白尿,通常<2g/24h。
- 尿沉渣顯微鏡檢:離心尿沉渣中白細胞數(WBC)1-2個/HP。(高倍鏡視野)表示非離心尿中WBC數為10個/mm3,配合革蘭染色可以作為感染的确定性診斷。有症狀的女性患者,尿沉渣顯微鏡鏡檢診斷細菌感染的敏感性60%-100%,特異性49%-100%。應注意尿檢沒有WBC不能除外上尿路感染,同時尿WBC也可見于非感染性腎疾病。
- 鏡下血尿:正常情況下尿紅細胞數<3個/HP,見于40%-60%的膀胱炎者,對診斷尿路感染,缺乏敏感性,但特異性較高。
- 尿培養治療前的中段尿标本培養是診斷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
診斷
現今,人們發現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數值可以用于在任何情況下診斷所有類型的尿路感染,需要根據臨床情況具體分析。
- 我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頒布的現行尿路感染的病理原血診斷标準:1、新鮮中段尿沉渣革蘭染色後用油鏡觀察細菌>1個/視野。2、新鮮中段尿細菌培養計數≥105CFU/ml;3、膀胱穿刺的尿培養陽性。符合上述指标之一者可診斷尿路感染。
- 美國傳染病學會和歐洲臨床微生物學和感染疾病學會規定的尿路感染細菌培養标準為:1、急性非複雜性UTI中段尿培養大于等于104CFU/ml;2、急性非複雜性,腎盂腎炎,中端尿培養≥104CFU/ml;3、女性中段尿培養≥105CFU/ml,男性中端尿培養或女性複雜性尿路感染導尿标本≥104CFU/ml。
并發症
腎乳頭壞死
腎乳頭及其鄰近腎髓質缺血性壞死,常發生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腎盂腎炎,為其嚴重并發症。
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劇烈腰痛或腹痛和血尿等,可同時伴發革蘭陰性杆菌敗血症和(或)急性腎衰竭。當有壞死組織脫落,從尿中排出,阻塞輸尿管兒時,可發生腎絞痛。
宜積極治療原發病,加強抗生素應用等。
腎周圍膿腫
為嚴重腎盂腎炎直接擴展而緻,多有糖尿病、尿路結石等易感因素。緻病菌常為革蘭陰性杆菌,尤其是大腸埃希菌,除原有症狀加劇外。常出現明顯的單側腰痛,且在向健側彎腰時疼痛加劇。
治療主要是加強抗感染治療和或局部切開引流。